
![]()
继单周销量破万后,那个天天被追问“什么时候倒闭”的蔚来,在近期交出了一份名为“蔚四万”的漂亮答卷。
2025年11月1日,蔚来公司发布消息称:10月共计交付新车40,397台,同比增长92.6%,再创历史新高。
注意,这可是蔚来成立以来,首次单月交付突破4万台。
![]()
●图源:微博@蔚来
如果说去年“蔚三万”的目标还带着几分惊险,那么今年的“蔚四万”则显得底气十足。
更关键的是,这份成绩是靠多品牌协同与产品结构优化硬生生打出来的。
其中,蔚来品牌交付17,143台,环比增长24.9%;乐道品牌交付17,342台,同比增长超过300%;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5,912台,稳居10万元级小车市场前列。
如今蔚来集团这三张牌正各司其职:
蔚来继续守护高端纯电阵地;乐道精准撬动家庭与主流市场;萤火虫则负责下探年轻与小型车市场。
从行业视角来看,10月的新能源竞争堪称惨烈:
零跑突破7万、力压鸿蒙智行的6.8万夺冠,小鹏、蔚来、小米均破4万,每一家都在拼速度、拼价格、拼营销。
![]()
●图源:微博
蔚来没有大幅降价、没有搞花哨营销,却用销量破纪录回应了所有质疑。
李斌曾说:“这次要靠自己的本事走出谷底。”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
在纯电大三排SUV这个曾被认为没有市场的细分领域,蔚来不仅卷出了爆款,还卷出了信心。
![]()
蔚来的“双核引擎”
销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来自两款车的爆发。
一个是乐道L90,一个是蔚来全新ES8;它们像双引擎一样,把蔚来从低谷直接推上了高空。
乐道L90上市三个月已经累计交付33,348台,连续三个月霸榜纯电大型SUV销量第一。
![]()
●图源:微博@蔚来
平均每四分钟就有一台L90交付出去,这个速度,在新能源史上也不多见。
它之所以火,除了性价比,更因为刚好打在了家庭用户的心趴上。
大空间、可换电、能耗低、配置高......目前在30万元以内能提供这种全能体验的车不多见。
而蔚来的全新ES8,则顺利撑起了品牌的高端形象。
10月31日,是上市的第41天,全新ES8完成了第一万台交付,并创下4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最快破万纪录。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卖得贵,还卖得好。
蔚来副总裁马麟在微博上说:“11月全新ES8产能还要再提70%,12月目标是月交付1.5万台。”
这意味着,蔚来集团内部或将出现两款月销破万的高端车型。
![]()
●图源:微博@蔚来
毫无疑问,全新ES8就是李斌“盈利方程式”的关键变量。
它搭载自研900V平台、神玑NX9031芯片、SkyOS·天枢操作系统......技术堆料堪称“旗舰中的旗舰”。
更重要的是毛利率结构被彻底重构:更高的售价、更成熟的产线、更低的电池成本,使得全新ES8成为蔚来盈利能力回升的压舱石。
要知道,在高端新能源市场能同时做到“高价+高量”的,屈指可数。
在问界M9、理想L9、奔驰E级、奥迪A6L之外,如今蔚来全新ES8也终于上桌了。
![]()
●图源:微博@蔚来
今年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知到,蔚来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它不再执着于一味的讲情怀,而是开始讲效率、讲盈利。
李斌曾在内部会议上多次放话:“四季度盈利,必须实现。”
与之对应的是,蔚来内部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推行CBU制度,用更精细化的方式核算成本、优化供应链。
总的来说,乐道L90和蔚来全新ES8,一个打市场,一个打利润;两款车型协同作战,让蔚来的产品结构第一次出现了“既赚钱又有量”的良性循环。
![]()
李斌赢回面子
此前李斌在一次用户面对面活动上半开玩笑地说:“老被人问蔚来什么时候倒闭,也挺烦的。车主都说没面子。”
现在看来,这句自嘲已经成了反转的注脚。
从今年一季度净亏损68亿元,到现在月销破4万、产能排满,蔚来正用一场体系化的反击告诉市场:它不仅活着,而且活得越来越稳。
![]()
●图源:第一财经
蔚来能“活过来”,离不开三件事:
第一,组织变革。CBU机制让蔚来内部像“多个小公司”一样独立运作,效率显著提升。过去一个车型开发周期需要两年,现在已经压缩到一年。
第二,产能释放。合肥工厂从10月起全面扩招,招聘现场挤到要去食堂面试。产线节奏提升50%,全新ES8、L90、L60三款主力车型都在持续上量。
![]()
●图源:小红书
第三,长期投入兑现。十年600亿研发投入,如今终于开花结果。SkyOS系统、神玑芯片、900V平台等技术逐渐摊薄成本,让蔚来从技术投入期正式进入利润“收割期”。
更关键的是,这么多年来蔚来没有走过回头路。
当同行们在增程、混动赛道厮杀时,李斌仍然坚持纯电路线。
过去几年间,这种坚持一度被外界解读为固执;但在纯电渗透率突破58%、快速挤压混动市场的今天,他似乎成了最正确的那一个。
换电体系、BaaS电池租用模式、高速换电网络——这些年不断被质疑烧钱的项目,已经成为蔚来的差异化护城河。
很多人最初认识蔚来,就是因为它的换电。截至10月26日,蔚来换电已经突破9000万次,平均每0.86秒就有一台车从换电站满电出发。
![]()
●图源:微博@蔚来
全国超3400座换电站、9纵11横高速网络、550座城市互联,这是任何一家新势力都无法在短期复制的体系壁垒。
且在蔚来的硬件护城河之外,还有信任红利。
蔚来一直把用户关系当作品牌的基石。NIO Day不像发布会,更像一场家宴;车主不是客户,而是共创者。
这种长期共建的用户文化,让蔚来在低谷期仍然保留了最忠诚的一批用户。
而这批人,正成为品牌反弹的第一波传播势能。
可以这么说,蔚来的反转不是偶然,而是所有长期主义者最希望看到的那种结果——时间终于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
盈利的最后一公里
当然,李斌的“拐点”还未彻底完成。
四季度蔚来的目标是月交5万、季度15万,实现首次盈利。
这意味着毛利率至少要恢复到16%~17%,而成本和交付必须同步优化。
“多交付一台,今年盈利的概率就增加一点。”李斌在内部会议上如此说。
从财务角度来看,蔚来的“盈利方程”主要靠三股力量:
其一,销量爬坡带来规模效应;其二,高端车型提升平均单价;其三,技术自研降低成本、摊薄费用。
而这三股力量如今正在同时发力。
![]()
●图源:微博@蔚来
产能扩张后,乐道L90与全新ES8的单车毛利率均较年初提升约5个百分点;换电网络投入的量变开始带来质变;而蔚来内部的控费行动也让费用率连续三个季度下降。
相比之下,理想在2023年实现首次盈利时年销量为37.6万辆,蔚来如今距离这个门槛已经不远了。
更重要的是,蔚来的盈利不靠“裁员+砍研发”,而是通过体系效率提升来实现。这个差异,决定了蔚来的长期韧性。
可以说蔚来的未来,不仅在销量表上,也在组织体内。
当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卖了多少辆车时,李斌可能已经在想“怎样成为一家真正赚钱的高端新能源公司”了。
![]()
熬过寒冬
2019年,蔚来亏损110亿元,被戏称为“最危险的新势力”;2023年,它亏得更少但依旧徘徊在生死边缘;2025年,它终于交出了销量与信心双高的答卷。
李斌曾说:“规模上来了,研发的芯片、技术创新才能分摊成本。”如今这句话正在变成现实。
从“蔚三万”到“蔚四万”,从被问候倒闭到产能排满,蔚来走过了属于自己的“U型复苏曲线”。
虽然接下来的路仍旧艰难,但它至少已经走出了最黑暗的那一段。
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哪一家车企能永远领先,也没有哪一家会一直被低估。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些真正相信时间、相信技术、相信用户的公司,总能在周期里等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而此时的蔚来,正在前往盈利的路上。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200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