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影视公司发布前三季度财报。
万达电影——
2025年前三季度,万达电影实现营业收入97.87亿元,远超同行,但较2024年同期微幅下滑0.61%;
万达电影指出,2025年以来,公司加大直营影院拓展力度,通过优胜劣汰不断提升整体资产质量,公司单影城产出约为非万达影城均值的三倍。同时公司投资出品的《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聊斋:兰若寺》《有朵云像你》等电影于第三季度上映,整体票房表现较好,其中《南京照相馆》实现票房30.2亿元,斩获暑期档票房冠军;《长安的荔枝》实现票房6.9亿元,并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6项提名。此外,公司持续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财务结构,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均同比下降。
光线传媒——
![]()
2025年第三季度,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同比增加247.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加993.71%。2025年前三季度,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36.16亿元,同比增加150.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6亿元,同比增加406.78%。
对于业绩增长,光线传媒具体说明如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电影及衍生业务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前三季度票房的影片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独一无二》《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2024年上映并有部分票房结转到报告期的影片包括《小倩》,截至报告期末总票房约为159.03亿元。此外,公司尚储备有《“小”人物》《她的小梨涡》《透明侠侣》《墨多多谜境冒险》《莫尔道嘎》《四十四个涩柿子》等真人电影项目待择机上映。
公司前三季度上映的动画电影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非人哉:限时玩家》;《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已于2025年10月1日上映。公司在推进中的动画项目类型多元、数量丰富,包括《去你的岛》《罗刹海市》《大鱼海棠2》《相思》《朔风》《外婆,我的耳朵里有条鱼》《涿鹿》《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大鱼海棠3》《八仙过大海》《大理寺日志》《妲己》《二郎神》《陆判》等等。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在择时、择机布局IP运营业务相关公司的同时,公司也高度关注微短剧市场发展趋势,目前正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该领域并已筹划投资组建相关公司。
中国电影——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影实现营业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35.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加146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703.32%;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影实现营业收入29.28亿元,同比减2.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35.70万元,同比减少69.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300.22万元;
中国电影表示,第三季度公司有主投主控影片上映,因此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前三季度业绩下降,则主要由于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部分主投电影票房不及预期,导致毛利降低,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所致;
中国电影表披露,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30部,累计实现票房122.51亿元。公司主出品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超过30亿元,成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2025国庆档,公司主出品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夺得档期票房冠军。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共336部,累计票房278.61亿元,占同期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82.66%;发行进口影片共117部,累计票房28.37亿元,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69.52%。
上海电影——
![]()
上海电影发布了2025年三季度报告。财报数据显示,上海电影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约3.6亿元,同比增长101.6%;利润总额约为1.54亿元,同比增长16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7986.92万元,同比增长10679.37%;
对于上述财务科目出现的大幅增长,上海电影方面解释称,主要是报告期内《浪浪山小妖怪》内容与产投联动发展带来的收入与利润增长;
《浪浪山的小妖怪》由上海电影出品,并联合发行,在今年暑期档期间(8月2日)上映,截至目前取得了17.07亿元票房。暂时位列中国内地电影市场2025年年度票房榜第五名,仅次于《哪吒之魔童闹海》(154.46亿元)、《唐探1900》(36.12亿元)、《南京照相馆》(30.16亿元)、《731》(19.28亿元);同时,《浪浪山的小妖怪》也是中国内地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的第五名,仅次于《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50.35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19.84亿元)、《长安三万里》(18.25亿元)。
横店影视——
横店影视实现营业收入18.95亿元,同比增长17.28%,增幅领跑板块;金逸影视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10.54%;
据横店影视三季报,2025年1-9月全国电影综合票房419.52亿元,观影人次9.85亿,同比分别增长21.13%和21.1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89.21%。7部影片票房破十亿,均为国产片。全国有营业数据的影院共1.34万家,同比增长3.08%。2025年1-9月全国累计新建影院86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90家;累计新建银幕5140块,较去年同期增长455块;
横店影视披露,2025年1-9月,公司院线实现票房(不含服务费)16.21亿元,观影人次4569.31万;其中直营影院票房(不含服务费)14.51亿元,观影人次4109.90万,票房市场占有率3.84%;加盟影院票房(不含服务费)1.70亿元,观影人次459.41万,票房市场占有率0.45%。
2025年三季度,主要影视公司的财报共同体现了行业在内容供给和商业模式上的深刻变化:一方面,暑期档的优质内容直接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强劲反弹;另一方面,以IP衍生品为代表的非票房收入正在崛起,标志着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变得更加多元。
全国第三季度电影票房达127.12亿元,同比增长17.2%。中国电影和光线传媒的净利润出现惊人增长,正是得益于各自的核心作品。中国电影主投的《南京照相馆》票房超过30亿元,成为暑期档冠军;而光线传媒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片累计总票房高达约159亿元,成为其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
而作为放映终端,万达电影尽管营收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大幅增长,这得益于 观影人次的恢复 和其 高效的运营能力 。其国内影院第三季度市场份额达14.8%,单影城产出约为行业平均的三倍,显示了龙头公司的经营韧性。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电影IP衍生品市场的爆发性增长。
![]()
如光线传媒和上海电影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脑海》《浪浪山小妖怪》是典型案例。不仅票房创纪录,更引人注目的是,其IP衍生品销售可观。
另外,电影公司正积极通过联名等方式拓展收入。例如,《浪浪山小妖怪》与茶饮品牌推出的限定套餐曾创下单日售出30万份的纪录;《长安的荔枝》联名饮品销量突破200万杯;《罗小黑战记2》的盲盒也曾秒空。据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衍生品总收入同比大增120%,带动相关消费市场规模升至千亿元级别。
挤掉“水分”之后 是 一个 结构性 的“牛”市
尽管数字上看整体收益确实不错,但绝非表面数字显示的那么“爆炸” 。这是一个 结构性 的牛市,而非全面性牛市。
财报中的净利润暴增(如中影增长14倍),往往是因为去年同期的基数太低。例如,从亏损1亿到盈利1亿,增长率就是惊人的200%。光线传媒利润增长近10倍,但绝对额是1.06亿元,这是一个健康的利润,但并非天文数字。
收益高度集中于“两类王者”—— 内容王者 :拥有顶级爆款影片的公司(如中影、光线),吃到了最大的内容红利;效率王者 :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成本控制实现利润增长的公司(如万达),吃到了管理红利。
衍生品是“未来的期权” :它为行业打开了天花板,但就2025年三季度的财报而言,它对利润的贡献仍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它的意义在于 证明了电影公司除了票房,还有第二条高利润的成长路径 ,这对资本市场至关重要。
从万达来看,纯粹的“影视IP衍生品”收入在万达的总营收中占比仍然很小,大概率低于5%。但广义的、高利润的“非票房收入”占比正在提升,而这部分收入常被包装在“IP收益”的故事里。
万达电影认为,长远来看,电影产业正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万达电影表示,将在“超级娱乐空间”战略的引领下,持续推动影院从单一观影场所升级为复合型文化消费空间,重塑影院业务增长逻辑,为经营业绩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