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沙核科技主办,朝阳文旅集团协办,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法国文化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阅文集团、腾讯动漫、咪咕新空担任支持单位的 2025 砂之盒沉浸展(以下简称:SIF 2025)在北京悠唐皇冠假日酒店 & THE BOX 朝外丨年轻力中心A馆盛大开幕。
在未来叙事峰会的主题演讲环节,87870虚拟现实网联合创始人石桐围绕「看见沉浸消费真需求」,进行了精彩分享。石桐表示,VR大空间体验正从“爆款试点”迈向“规模复制”的关键阶段。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整体市场呈现供给扩张、内容与场景加速融合的特点。未来,随着模型标准化与渠道下沉,VR大空间有望开启全国多点开花的新局面。”
![]()
87870虚拟现实网联合创始人 石桐
对于XR大空间的发展,87870创始人蓝柏林则表示,XR大空间正在进入一个真正属于“沉浸式娱乐新业态”的发展阶段。过去几年,行业完成了从设备探索到内容成熟的过渡,如今正迎来标准化与商业化并行的关键窗口期。随着头显硬件的普及、场景的多样化以及文旅、教育等领域的融合落地,XR大空间将不再是孤立的娱乐体验,而会成为城市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未来三年,大空间项目将出现“规模复制+内容创新”的双重突破——一方面,模型标准、运营工具和渠道网络会让更多中小城市拥有自己的沉浸式空间;另一方面,创作者也将在AI与交互技术的加持下,打造更具情感共鸣和文化深度的XR作品,让“沉浸”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以下是《2025年线下行进式多人大空间体验调研报告》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分享,我们这个大空间的线下报告,刚才徐总给大家分享的是未来的10年,我这个可能是给大家分享现在当下到底是什么。
我们是2014年就成立的一家垂直媒体,在行业里也干了10年时间了,简单来说,我们有两套业务线,一套是媒体,就是大家比较了解的一些业务,一套是2C,为什么要做这份报告,是我们针对媒体会有一些了解,针对C端也会有一些了解,在C端做了分发平台,类似360的工具,做了我们的APP,我们大概有35万左右C端用户。基于这些,我们才会做今天这份报告,给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大空间领域到底有什么商业价值,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帮大家更多了解一下大空间行业。
第一点,市场概念。我觉得在座应该都是同行,大空间到底是什么,应该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如多用户,实时交互,物理空间移动,这可能是大空间比较核心的几个标准,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关键的技术整合。
目前这个大空间的主要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展览类(快闪),可能开一到两个礼拜,就是为了挣钱,挣完钱我们就撤了;一类是直营门店;一类是加盟门店,这几种经营模式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觉得这也是大家比较了解的一些知识,不详细分享了。
有一个新的形势出来XR影院解决方案,这个东西我们没在今天的报告里呈现,因为这个方式目前还没有受到广大市场的认证,我们现在再回来看这个市场现状,目前从我们了解来看,XR大空间现在正在处于爆款试点到规模复制的阶段,大家都知道大空间起源是由《法老》带起来的,法老作为一个爆款,把整个行业带动了,做到了纯爆款的状态,慢慢通过商圈、景区、陈展类形式,更多供应链企业进来,让我们这个大空间跑的更快,现在慢慢要变成一个更规模化的形态出现。
接下来就是你的供应端和规模化都已经成形了,可以看到一线城市铺的已经比较开了,可能下一步工作更多要向下沉城市去做,包括我们需要做一些推广上或宣传的一些工作。
第二点,全国政策。我觉得大空间对从业者或VR从业者有一个最难的点,大家都没钱,谁能出钱可能目前来看,政府出钱的几率是最大的,目前来看还是南方的政策相对更好一点,除了南方这两个城市,山东和内蒙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文旅政策。
全国的政策分类,我们大概分成可以看到的这些类,主要还是在文旅和培训,如果拿政府政策,大概率是拿这两项做文章。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今年大家炒的比较火的龙标,目前虽然已经发下来了,怎么用,未来会不会有一些政策上的支持,现在都是未知的,后面再看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我觉得既然国家对这个事有认可,未来肯定会加大在这个领域的投入。
虽然这个大空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事,说白了就是大家带上头衔在一个区域里体验内容,其实也存在自己一条固定的产业链的东西。基本上我把它分成上中下游,上游是一些基本技术,定位,传感器,算力,包括现在更高的算力可以带来更清晰的画面;中游是由大空间救活的这些内容开发商、整合系统厂商;下游是我们的一些应用场景,如乐园、线下连锁,以及政府2B的项目,我们把它组成一个完整的大空间供应链。
这些供应链企业分布比较平均,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从事大空间的这些企业,或者我们XR更多的企业还是在这四个城市比较多。
我们这个数据是通过大众点评、猫眼、大麦等大家可以追溯的平台统计出来的,虽然这个数据有可能不是那么精准,但我们都是在同一个维度上,同样的计算方式给大家算出来的,在整个结果上肯定是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性。
首先,整体市场格局。截止到目前能统计到的数据,全国门店已经超过300家了,但这个数据表现肯定是不包括所有的,我们现在是整个数据里统计到300家,大概有150家项目,基本分类是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最多,其次是浙江、陕西等比较有旅游气息或文化气息的地方。
这是一个整体的市场格局,有一点值得说的是我们在5月份做了一个报告,当时四线城市以下的城市占比只有8%,这次做的时候已经有17%了,现在更多大空间项目大家是在往下沉城市去做,这是我们整个分布,橙色是最重的,然后是浅橙色、深蓝色、浅蓝色,再到最浅的蓝色。
项目类型、店铺比例,还是以直营为主,快闪形式相对低一些。
内容题材,站在从业者角度或圈外观察者角度去看,觉得还是会有一些重复性比较高的东西在,就是历史和文化,比如一个秦朝、唐朝就能看到好多同样类型的项目,我觉得未来在这方面的拓展是大家更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是我们通过数据算出来的一个区域可行性月营收均值,里面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新一线、三线、五线其实算出来的数据是一样的,除去一线以外,我觉得大家可以更多把关注度放在下沉城市找到一些更合适的方式,因为现在北上广深基本上已经属于特别饱和的状态了。
这是城市的渗透率,我们这个是每百万人口可以体验到的项目内容,下面这三个小点是比较重要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资源比较集中,但渗透率并没有那么高,渗透率高的往往是人口适中、文旅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最下面才是未来有可能开放的一些冷门市场,就是大家有可能真正拿这些市场去挣到钱的地方。
价格与偏好。基本定价跟现在市场能看到的价格都差不多(90-155之间),我们是通过这四个平台做的统计,大众点评33.11%的占比率是这4个平台里最高的,可以看到大家还是更希望在大众点评做投放,现在也有一些营销模式会往小红书上面走。
结论,贵的不一定是好的,但做的好的往往都不便宜,这也是之前跟几个投资人或影视圈的大佬们聊过,现在大空间有很多是做的比较粗的东西,不管是剧情,还是开发,做的东西比较次,没法定高价,你定高价以后,要求你内容要特别好,我们在分成几档以后有考虑过这些东西,包括整个城市和定价方式,最终还是看你的内容质量和整个运营,才能看到这个东西到底真正能不能挣钱。
这是我们在这次统计中单项目高坪效比的TOP10,我把项目名字隐掉了,因为爆出来不太合适,可以看到整个营收坪效大概最高是7000多,最低是600,后面有对应的平米数,排名第一的占地面积只有60平米,这就是一个比较挣钱的项目。
还有一个模型分析,是通过我们列的这些数据算出来一个模型,如果你想开一个小型门店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如果是一个中型的或大型的大概是什么样的模式。
还有一个消费者画像,我们平台之间其实有一个明显的性别倾向,因为我们只做了小红书和抖音两个平台,因为这两个平台算是比较有倾向性可以对外宣传的一个平台,小红书基本都是女性,我们是拿关键词做的,抖音男性占大部分,在这个条件下,如果大家想做投放,想吸引亲子类的,我觉得可以更多往小红书做投放。
地区的偏好差异,北上广深基本都是小红书用户,如果你的项目投在下沉城市或三四线城市,有可能往小红书上做投放不那么合适,因为当地用的人相对比较少。
这是抖音的地域分布,只有一个点需要说,就是挑的特别高的这条线,是因为当时在青岛有一个活动,里面有一个当地播主通过这个事把线挑的特别高,就是说大家在抖音投放的时候,如果只是普通的投放,其实得不到一个特别好的价值,如果找到一个下沉城市,再找到一个下沉城市当地比较火的不管是不是这个行业的人让他带动这个事效果会好很多。
接下来是一些关键词的特征,这是小红书里的一些词,有体验类的、展览类的、沉浸看展,这都是出现比较高频次的词,就是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一些跟艺术相关的东西。
这是评论,在小红书里的留言,前面几个好的都是好看、预约、体验,好玩、打卡这些东西跟小红书整个属性有关,首先他要觉得这个东西好看,这是我们这个大空间相关词条的双平台播放量,可以看到沉浸式体验展览这个词是最高的,整个平台普通用户对大空间可能更多还是希望这是一个展览或展映形式,不是完全到这儿以后为了体验这个内容而体验这个内容。在这个报告里我们没有写,很多比较大型的、复杂项的,比如我这是一个完整的展览,在这个展览里包含了大空间,这种项目如果做的好是很大概率可以挣钱的,所以展览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打点方式,普通用户你跟他说大空间,就像徐总说的,有可能他都没玩过VR,你跟他说他都不知道是什么,很难给他做解释。
现在潜在的消费空白区,通过上面这些东西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在一些中部省份以及相对比较小的城市,曝光率还是很低的,包括当地的文旅,我们也有接触到比较下沉城市的文旅,他们也希望做一些这类东西,苦于没有好的内容提供给他们,也没有好的东西去发掘,还是希望大家能在这个基础上更多往下沉城市做拓展。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找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第一个案例是采用艺术展览+XR体验的结合形式,是用大咖方式做的,大家到这里面来的时候不光看大空间,还可以整个了解到他所探讨的主题文化和记忆点,可以打卡留念,包括有一些衍生品出来可以卖,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
第二个案例,我看过很多大空间项目,觉得只有这件做的还是比较有特点的,它有一个季度更新机制,让人会增加项目回购率。我带了很多圈外人去看这个项目,并同时看几个项目,大家回复的是只有他家的评价是最高的,就是因为它到最后给你留了个悬念,让你还想看下一步,给我的反馈是他有叙事性,这也是比较重要的点。我最近也有看到很多大空间在做双结局,可以增加大空间的复购率。
第三个案例,比较轻体量+强IP的,它借着这个电影,再加上这个内容本身也做的很好,这个事就属于比较成立的,因为这个报告时间有限,我把这个报告里基本能体现出来的东西都体现出来了,后面会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更详细一点的报告。
这个分享基本上就到这儿,大家有什么希望线下探讨的可以加我的微信,活动结束以后大家可以深度交流一下。再次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感谢各位来宾到达现场参加这个活动。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