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4日,黄历标明:宜祈福、祭祀、嫁娶——看得出,是个好日子。
早上7点半,本地朋友的车已在楼下等候。
「不是说带我去吃席?为什么要一大早出发,这个地方很远吗?」
「不远,市区过去开车差不多一小时。」
「那为什么要起个大早?」
「忘了和你说,我们本地吃席,都是赶早不赶晚。早年间的大年三十,早上天没亮,年夜饭就吃完了。」
![]()
![]()
张家界,永定区,罗水乡,白云村。
车在山中蛇行,朋友泥巴哥是本村人,「山里空气好吧,平时工作忙,除了过年、吃席,也很少回来。」
![]()
今天是村里杨老爷子80大寿的喜宴,「我们村不算大,900来号人,往上细数三代,全村都是亲戚。」
早上8:50,村道上开始堵车,鞭炮声在山谷回荡,热油下锅的滋啦声,伴着戏台子试音的咿咿呀呀,好不热闹。
迎面一杯刚好入口的温热莓茶,一把瓜子,就是入场券了。
![]()
8:58,开席了。
早上吃席……吃点啥?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镜头和眼神都忍不住抢先冲着灶台去——
炝拌鸡爪、海带炖蹄膀、红烧大肠、梅菜扣肉、紫苏烤鱼、珍珠肉丸、干丝牛肚……
![]()
![]()
![]()
菜是硬菜,一人高的木桶里焖着米饭;
席是流水席,一桌吃完,大家自觉把用过的碗筷收到一旁,桌布一卷,重铺一席,以待下一轮食客。
![]()
![]()
![]()
![]()
吃席过半,戏班子开了嗓,山风做帷幕,大戏开演。
「这是我们本地的阳戏,逢年过节,老人做寿,只有好日子、大日子,才舍得花这个钱(请戏班子)。」
![]()
![]()
![]()
![]()
![]()
![]()
![]()
随手一搜,阳戏还是国家级非遗,三百多年历史了。
此刻台下的听众,平均年龄都在60+,戏台上的演员,戏台下的乐师,也是一脸的岁月痕迹。
我听了一会,也没听懂,也只有几个老人,随着旋律摇头晃脑。
![]()
![]()
清晨十点,寿宴正酣,常年相处的老人家们围坐一圈看戏;
开车赶回来的中年人们相互递烟、寒暄;
小孩子们在5层的大蛋糕和水果瓜子之间奔跑穿梭。
![]()
![]()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五,一个藏在重重山坳里的小村,热闹得很熟悉,也很陌生。
![]()
![]()
![]()
摄影师王宁和大米
一年300天在山野
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