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的阴冷天气导致人的情绪不佳是普遍现象。爱丁堡大学学者凯西·怀斯表示,科学研究发现,情绪季节性变化很可能是内源性的,是我们生理机能的一部分。
如今,科学家可以通过数据库追踪数十万人多年来的季节情绪变化。研究发现,光照是人类体内生物钟的关键调节器,影响着激素释放和情绪调节。如果日照不足,身体规律就会与外部世界失去同步。
![]()
▲对抗冬季情绪低迷最有效的方法是光照(创意配图)
季节性情感障碍,被认为是重度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亚型,症状通常在秋季或冬季开始,并在春季缓解。除了典型的抑郁症状外,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通常还会出现睡眠时间延长、疲倦乏力,情绪低落、喜怒无常,食欲增加,尤其偏爱碳水化合物等症状。
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称,许多人在秋冬季日照时间缩短时会感到情绪低落或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而到了春季日照时间延长时,他们的情绪则会好转。在美国,约有0.5%至2.4%的人患有这种疾病。居住在更北地区的年轻人和女性更容易患上这一情感障碍。
西弗吉尼亚大学行为医学与精神病学系教授斯蒂芬妮·考克斯指出,光照减少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例如褪黑激素和血清素,并扰乱人体的昼夜节律,导致人类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
考克斯表示,光疗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疗法需要在冬季每天坐在一个特殊的灯箱前30到60分钟。
而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对光照的变化更敏感。怀斯和她的同事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发现,躁狂症状发作通常在春季达到高峰,而抑郁症状则往往在阳光少见的季节更为常见。怀斯称:“我们怀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对光线和季节变化非常敏感,而这些因素会触发他们的症状。”
怀斯和她的同事通过分析英国50万人4年来的睡眠数据发现,在冬季,人们的睡眠时间往往更长,睡眠质量也不如夏季。而对抗冬季情绪低迷最有效的方法是光照。对于那些无法每天进行光疗的人来说,自然阳光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另外一项研究也发现,白细胞和脂肪组织中超过4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会随季节波动,血液本身的细胞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针对美国阿米什人社区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由于他们户外活动时间更长,夜间接触强光的时间更少,他们的社交焦虑症发病率在美国白种人群中属于最低之列。相比之下,纽约的社交焦虑症发病率约为4.7%。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实习记者 卿滢
编辑 邓旆光
审核 何先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