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韩国承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落幕,李在明和高市早苗在其间举行了会谈和多次见面,双方谈的如何?这对韩日关系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
11月1日,李在明在记者会上用了3分钟讲述他和高市早苗的交流,还亲口说:我感觉非常好,所有的担忧都消失了。这在韩国总统过去和日本首相交流时没出现过,是非常罕见的表达。
![]()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里,韩国总统跟日本首相对话后,从来没说过这么“不见外”的话,更别说用“担忧全消”这种近乎卸下心防的表达。
这场被外界称为“破冰之会”的互动,不是即兴发挥的客套,而是两位领导人算准了时机的默契配合。从在野时的“对日强硬派”到如今主动邀访对方家乡,李在明的转变背后,藏着韩日关系走出死局的新逻辑。
熟悉韩日关系的人都知道,每次两国首脑见面,就像带着一本“历史错题本”,二战劳工赔偿、“慰安妇”问题、独岛(竹岛)主权争议,随便哪一页翻出来都能吵上半天。
之前尹锡悦政府为了缓和关系,在劳工问题上做出让步,还被韩国国内骂成“屈辱外交”;而高市早苗在当议员时,也曾因历史认知问题被韩国舆论批评“右翼立场顽固”。所以在APEC峰会前,不少人都预测这场会谈会是“表面客气,内里较劲”,甚至可能因为某句不当发言不欢而散。
但事实完全相反。高市早苗从下飞机到会谈结束,绝口不提那些敏感的历史旧账,开口就是“韩日是搬不走的邻居,该用领导力解决分歧”;李在明更直接,顺着话头接了句“政治不是战争,有问题就解决,有挑战就携手”。
两人聊的全是实打实的合作——氢能产业怎么联动、人工智能技术怎么共享、应对少子老龄化的经验怎么互鉴,连记者追问劳工问题时,都被双方发言人用“聚焦未来合作”轻轻带过。
最让人意外的是李在明主动抛出的“家乡之约”:“明年我要去奈良看看,那是首相的家乡,肯定有不一样的风景。”高市早苗当场笑着回应“非常欢迎”,这个细节让僵硬的外交互动多了几分人情味。要知道,韩国总统主动提出访问日本首相的家乡,这在韩日外交史上还是头一遭。
这种“先搁置争议、再建立信任”的思路,其实是摸准了外交的门道。这种“个人友谊带动外交突破”的玩法,在剑拔弩张的韩日关系里,确实是步妙棋。
李在明那句“当议员和当总统不一样”,戳破了很多政治人物的立场密码。在野党时期,他是出了名的“对日强硬派”,多次公开批评尹锡悦政府的对日政策“丢了韩国的脸”,甚至带头抗议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但坐上总统宝座后,李在明面对的是一本“国家总账”。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需要日本的精密材料,汽车产业要靠日本的零部件供应链,连应对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都得跟日本互通情报。今年上半年,韩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达到8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下滑12%,经济界天天催着政府跟日本搞好关系,不然很多中小企业都要断炊。这种时候再拿“强硬”当口号,受伤的是韩国自己的饭碗。
高市早苗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转变。作为日本右翼政党出身的首相,她在议员时期的立场比现在激进得多,但执政后要面对的是日本经济的“增长焦虑”——日本的氢能技术需要韩国的市场,农业产品想打进韩国,更要靠韩日关系缓和来打破贸易壁垒。所以这次会谈,她特意避开敏感话题,说白了就是“屁股决定脑袋”,首相的身份逼得她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党派立场前面。
这种转变不是“认怂”,而是成熟的政治智慧。政治家的立场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强硬”或“温和”,本质上都是为了不同阶段的政治目标服务。对李在明来说,现在的目标是“救经济、稳安全”,跟日本缓和关系就是最务实的选择。
虽然李在明说“担忧全消”,但韩日关系的死结,显然不会因为一场会谈就彻底解开。那些被刻意回避的历史问题,就像埋在地下的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引爆。
最现实的就是二战劳工赔偿问题。目前还有200多名韩国劳工的赔偿问题没解决,韩国法院已经判决日本企业赔偿,但日本政府一直不承认判决结果。这次会谈双方都没提,但明年如果韩国民间发起抗议,李在明政府要是不表态,会被骂“忘本”;要是强硬施压,刚缓和的关系又会泡汤。
高市早苗那边也一样,日本的右翼势力已经在批评她“对韩太软”,要是她敢在历史问题上让步,执政联盟都可能不稳。
还有民间情绪这道坎。韩国的年轻人虽然不怎么提历史问题,但对日本的“文化渗透”很警惕;日本的老年人对韩国的“反日情绪”也有芥蒂。上个月,韩国一家电视台播放批判日本历史的纪录片,在日本引发抗议;日本的动漫在韩国下架,也激起了韩国网民的不满。
这种民间的对立情绪,不是领导人说两句“友好”就能消除的,稍有不慎就会反噬政府的外交政策。
更关键的是美国这个“场外因素”。韩日关系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背后总少不了美国的影子。美国一直想把韩日绑进“美日韩安保同盟”,用来遏制地区影响力。
这次李在明和高市早苗谈合作,美国表面上欢迎,暗地里却在施压——要求韩日增加对美国武器的采购,还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要是韩日合作偏离了美国的轨道,或者两国走得太近让美国觉得“失控”,说不定就会出手“搅局”。
![]()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挑战不少,但这次会谈至少打开了一个“缺口”。
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会谈结束后,高市早苗送给李在明一把奈良的传统折扇,上面画着奈良公园的鹿;李在明回赠的是韩国庆州的青瓷,上面刻着“邻善”两个字。这两件礼物里藏着的心意,比任何外交辞令都实在——邻里之间,与其针锋相对,不如守望相助。
李在明的“担忧全消”,更像是一种外交姿态,一种“先把姿态做足,再慢慢解决问题”的策略。韩日关系要想真正“破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现在,他们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