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有一位非常典型的“快递员”式诸侯。他叫刘岱,论出身,他是汉室宗亲,根正苗红 ;论地位,他曾是兖州刺史,手握一方重镇,也曾是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之一。
可以说,他的开局牌面相当不错。
但可惜的是,他打出了一手烂牌,不仅葬送了自己,还把自己麾下的“豪华大礼包”,两位猛将和一位顶级智囊,拱手送给了当时还在苦苦挣扎的曹操。
![]()
汉室宗亲的陨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众多割据势力中,刘岱凭借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和兖州刺史的官职,算得上是一方实力派人物。他所在的兖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各路诸侯都在为了地盘和人口打得不可开交,刘岱也想在这乱世中干出一番事业。
机会很快就来了,但同时也是巨大的危机。
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一股号称百万的青州黄巾军,浩浩荡荡地杀入了兖州境内。这群黄巾军虽然名义上是农民起义军,但此时已经更像是流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给地方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作为兖州的一把手,刘岱抵御黄巾军自然是责无旁贷。
![]()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刘岱的内心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敌人数量庞大,兴奋的是如果能一战击溃这百万黄巾,那自己的威望和声名将达到顶峰。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形成:主动出击,与黄巾军主力决一死战。
然而,他麾下的一位将领却站出来极力反对。这位将领认为,黄巾军虽然人多,但他们没有稳固的后勤补给,纯粹是靠劫掠为生,纪律涣散,战斗意志并不坚定。
![]()
我们完全没必要跟他们硬碰硬,最好的办法是据城坚守,加固防御工事,清野四方,让他们找不到补给。等他们饿得头昏眼花、士气低落的时候,再出兵一举歼灭,岂不是万无一失?
这个建议可以说是老成谋国之言,非常稳妥。
但当时的刘岱已经被建功立业的渴望冲昏了头脑,他觉得坚守不出是懦夫的表现,完全听不进这个逆耳忠言。
他固执地认为,凭借自己正规军的战斗力,击败一群流寇还不是手到擒来?于是,刘岱不顾劝阻,亲自率领大军出城,气势汹汹地迎战黄巾军。
![]()
战争的结果,完全印证了那位将领的担忧。刘岱的军队虽然精锐,但面对数倍于己、悍不畏死的黄巾军,很快就陷入了苦战。
最终,官军大败,刘岱本人也在乱军之中兵败身亡。
铺路人鲍信,用生命献上兖州
那位在战前苦劝刘岱不要出击的将领,名叫鲍信。鲍信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将,他非常有战略眼光,早在讨伐董卓时就看出了曹操是能平定天下的英雄。
在刘岱手下做事,更像是一种暂时的联盟与合作。
当刘岱一意孤行,最终兵败身亡后,兖州的烂摊子就摆在了鲍信等人的面前。黄巾军还在境内肆虐,官僚士族们人心惶惶,大家急需一个新的领导者来收拾残局。
![]()
这个时候,由谁来接管兖州,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这关键时刻,鲍信站了出来。他和州中的名士陈宫等人一商议,一致认为,放眼天下,只有当时还只是东郡太守的曹操,有能力和魄力来应对这个危局。鲍信的政治动机非常明确:第一,曹操有勇有谋,是唯一能击败黄巾军、安定兖州的人选;第二,鲍信本人与曹操是旧识,并且对他极为推崇,让曹操来当兖州之主,符合他个人的政治理想和利益。
于是,鲍信亲自带着兖州官吏,前往东郡,迎接曹操入主兖州,推举他担任新的兖州牧。
![]()
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之前虽然小有声名,但一直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四处漂泊。鲍信的这一举动,等于直接把一个完整州的执政权交到了他的手上,让他从此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可以说,没有鲍信,就没有曹操后来的崛起。
然而,鲍信迎立曹操之后,立刻就和曹操并肩作战,共同对抗黄巾军。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曹操的部队被黄巾军包围,陷入险境。鲍信为了救出曹操,奋不顾身地率军冲入敌阵,最终寡不敌众,力战而死,连尸体都没能找回来。
![]()
鲍信的牺牲,让曹操悲痛万分,但他留下的遗产,却远不止一个兖州。
未来的五子良将,从刘岱麾下走出的于禁
这位在鲍信阵亡后归顺曹操的年轻军官,就是大名鼎鼎的于禁。
说起于禁,大家可能更熟悉他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以治军严整、坚毅果敢而著称。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军旅生涯起点,其实和刘岱有着间接的联系。于禁最早是加入了鲍信的部队,跟随鲍信讨伐黄巾军。
而当时,鲍信在名义上又是兖州刺史 刘岱的部下,因此,于禁也算是刘岱军事体系中的一员,尽管当时他的地位还很低,只是个小小的基层军官。
![]()
可以想象,在刘岱麾下时,于禁可能只是万千士兵中不起眼的一个。
刘岱作为高高在上的州刺史,恐怕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军队里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未来的名将。于禁的才华,在刘岱那里没有得到任何施展的机会。
然而,历史的转折就是如此奇妙。随着刘岱战死、鲍信牺牲,鲍信麾下的这支部队,包括于禁在内,很自然地就并入了新任兖州牧 曹操的军队。
![]()
曹操是个识人用人的高手,他很快就发现了于禁这块璞玉。据记载,当时将军王朗认为于禁有大将之才,便向曹操举荐了他。曹操与于禁交谈后,也觉得他非同一般,便任命他为军司马,让他开始带兵。
从此,于禁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曹操的麾下,他如鱼得水,才华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作战勇猛,但更重要的是他治军极严。
在宛城之战中,曹操被张绣偷袭,大军溃败,只有于禁率领的部队能够保持阵型,一边作战一边有序撤退,甚至在撤退途中还惩治了趁乱抢劫的青州兵,极大地稳定了军心。这件事让曹操对他大加赞赏,称赞他有古代名将之风。
![]()
此后,于禁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一步步从军司马做到了左将军,假节钺,成为曹魏集团中战功最卓著、地位最高的将领之一。
回过头来看,于禁这位未来的国之栋梁,最初竟然是在刘岱的势力范围之内。但刘岱有眼无珠,未能发现这颗将星。
他的败亡,反而成全了于禁,也成全了曹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刘岱的“遗产”中,得到了一个未来可以独当一面的顶级统帅。这无疑是刘岱送给曹操的又一份厚礼。
被忽略的顶级智囊
这位被刘岱“送”给曹操的智囊,就是以深谋远虑和果敢狠辣著称的程昱。
![]()
程昱是东郡东阿人,在黄巾之乱初期,就曾用计谋保全了东阿县城,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刘岱担任兖州刺史后,自然也听说了程昱的名声,于是派人去征辟他出来做官。但奇怪的是,程昱对刘岱的邀请,直接称病拒绝了。
虽然程昱没有正式成为刘岱的下属,但他和刘岱之间却有过一次非常重要的互动。
当时,北方两大豪强袁绍和公孙瓒争霸,都想拉拢刘岱。刘岱左右为难,不知道该站队哪一边。手下的人意见也不统一,让他更加头疼。
就在这时,有人提醒他可以去问问程昱。刘岱派人去咨询,程昱非常干脆地给出了建议:放弃公孙瓒,依附袁绍。
![]()
他的理由是,袁绍虽然眼下未必强过公孙瓒,但他占据着道义和人心的制高点,最终能成大事。刘岱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不久后公孙瓒就走向了衰败。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程昱的战略眼光极其毒辣,他早已看清了天下大势。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愿意为刘岱效力。这说明在程昱看来,刘岱并不是一个值得辅佐的明主。
历史的进程再次转向。刘岱战死,曹操入主兖州。曹操同样听闻了程昱的大名,也派人去征召他。这一次,程昱的反应截然不同。他接到曹操的征辟令后,二话不说,立刻收拾行装,准备上路。
他的乡亲们都很奇怪,问他:“之前刘岱请你,你怎么不去,现在曹操一来,你怎么就这么积极?” 程昱只是笑了笑,没有多做解释。
![]()
这一个“拒”,一个“从”。他看中的不是官位和地盘,而是主君的潜力和格局。在他眼里,刘岱只是个守成之犬,而曹操才是能扫平乱世的真龙。
加入曹操阵营后,程昱立刻成为了曹操的核心谋士之一。
他最著名的功绩,莫过于在曹操东征徐州,后方被吕布和陈宫偷袭时,临危不乱,与荀彧一起,为曹操死守住了鄄城、范县、东阿这最后三个据点,保住了曹操卷土重来的根基。
如果没有程昱,曹操很可能就此失去兖州,霸业也将提前终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