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中美在韩国釜山举行元首会晤,经贸合作成为会谈核心议题之一,会后双方共同宣布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中方承诺在 2025 年第四季度新增采购 1200 万吨美国大豆,采购金额预计达 60 亿美元。
这一消息公布后,美国农业界迅速响应,市场普遍将其视为特朗普政府在经贸领域的 “阶段性胜利”,然而随着后续数据披露,这场 “美豆热销” 背后的复杂逻辑逐渐显现,国际大豆贸易格局的重塑远超表面的 “中美合作”。
![]()
同时美国财政状况在此过程中率先出现预警信号,特朗普政府期待的 “贸易红利” 未能如期对冲国内财政压力,反而暴露了其对全球农产品市场预判的偏差。
中美会晤新成果
近期,中美两国高层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会晤,此次会晤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进行,双方就贸易、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会晤期间,双方表达了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贸易分歧、推动双边贸易健康稳定发展的意愿,这一积极信号为中美贸易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续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会晤结束后,中国迅速展开了对美国大豆的大规模采购行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采购决策对国际大豆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此次中国加大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力度,不仅体现了对中美贸易关系的积极回应,也与国内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大豆市场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
中美会晤后中方启动的 “美豆采购”,并非单纯的贸易妥协,而是基于全球大豆供应链变化的理性选择,且采购规模与节奏均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紧密关联。
从采购价格来看,中方此次采购的美豆到岸价为每吨 520 美元,较 2025 年年初的 480 美元上涨 8.3%,但低于同期巴西大豆的到岸价。
受巴西国内供应紧张影响,11 月巴西大豆对华到岸价已攀升至每吨 920 美元,较年初的 510 美元暴涨 80.4%,这种显著的价格差成为中方选择短期增加美豆采购的关键诱因。
![]()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此次采购协议中加入 “价格联动条款”,若后续国际大豆价格出现超过 10% 的波动,双方可重新协商采购量与价格,这一灵活条款为中国企业预留了应对市场变化的空间,也体现出中方在贸易谈判中的务实策略。
巴西大豆价格的暴涨
巴西大豆价格的暴涨,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并非单纯受中美贸易动态影响,其背后涉及气候、供应链、政策等多维度变量。
![]()
2025 年上半年,巴西遭遇百年一遇的干旱天气,主要大豆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巴拉那州的降雨量较常年减少 40%,导致大豆单产从每公顷 3.8 吨降至 3.1 吨,总产量较预期减少 18%,仅为 1.2 亿吨,创下近 10 年最低纪录。
供应链方面,巴西主要港口桑托斯港在 2025 年 8 月遭遇工人罢工,持续 21 天的罢工导致约 800 万吨大豆滞留港口,无法及时发运,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紧张。
![]()
同时,巴西政府为保障国内食用油供应,在 9 月出台临时出口配额政策,将 2025 年下半年大豆出口量限制在 6000 万吨以内,较上半年减少 25%,出口限制政策直接推高国际市场对巴西大豆的稀缺性预期。
在这多重因素作用下,巴西大豆价格从年初的每吨 510 美元一路攀升至 11 月的 920 美元,成为国际大豆市场的 “价格高地”。
在巴西大豆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中方增加美豆采购看似 “利好美国农业”,但实际未能缓解美国财政的紧张局面,反而让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提前暴露。
![]()
美国财政赤字危机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 年美国大豆总产量为 1.3 亿吨,库存处于近 5 年中位水平,中方 1200 万吨的采购量约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 15%,可带动美国农业产值增加约 45 亿美元。
然而这部分收益与美国庞大的财政支出相比杯水车薪,美国财政部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月度财政报告显示。
![]()
2025 财年前 7 个月(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4 月)美国联邦财政赤字已达 1.2 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其中农业补贴支出同比增加 18%,主要用于补偿此前大豆价格低迷给农场主带来的损失。
更严峻的是,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在 2025 年推出总额 8000 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导致国债发行规模激增,2025 年 10 月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 5.5%,创 2007 年以来新高,债务利息支出同比增加 35%,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显著加大。
![]()
而中方采购美豆带来的短期收益,不仅未能覆盖美国的财政支出增量,反而因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导致美联储被迫维持高利率政策,进一步增加政府债务利息负担,形成 “财政赤字 - 高利率 - 债务压力” 的恶性循环。
美国财政的 “红灯信号” 不仅体现在赤字规模上,还反映在财政政策对农业贸易的支撑能力减弱。
![]()
过去 10 年,美国政府通过 “农业补贴 + 出口信贷” 的组合政策推动大豆出口,2024 年美国农业补贴支出达 380 亿美元,其中大豆补贴占比 35%。
但 2025 年以来,受财政赤字限制,美国农业部已削减 15% 的大豆出口补贴,同时缩减 “出口信贷担保计划” 规模,导致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
![]()
对比来看,巴西虽面临供应紧张,但通过与中国签订 “本币结算协议”(2025 年巴西大豆对华出口中 30% 采用人民币结算),降低汇率波动风险,部分抵消了价格上涨对出口的影响。
而美国大豆出口仍高度依赖美元结算,2025 年美元汇率指数上涨 6%,进一步推高美豆的国际售价,削弱其性价比优势。
这种情况下,中方此次增购美豆更多是短期市场选择,而非长期战略转向,一旦巴西大豆供应恢复或价格回落,美国大豆可能重新面临出口压力,而美国财政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减弱,将使其难以应对后续的市场波动。
![]()
结语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地缘政治变化的背景下,单纯依赖短期贸易合作难以解决美国的长期经济与财政问题,而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战略布局,则为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与稳定全球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望未来,中美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或将进入“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博弈”的新常态,双方在多个议题上仍存在合作空间,但在多个方面仍将进行长期角力,而中国需要做的则是保持战略清醒,在扩大进口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农业自立自强。
![]()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