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日前,安徽省工信厅公示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2025年复核通过企业名单,宁国市1家企业成功跻身国家级“小巨人”行列、3家存量企业顺利通过复核。至此,该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11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在宣城市48家国家级“小巨人”总量中占比近四分之一,持续领跑区域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赛道。
真金白银托举成长
2024年,宁国市出台了《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试行)的通知》,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不高于5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
除了资金激励,政策红利更延伸至融资、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通过推动质量认证与产业政策协同,宁国市将ISO9001等认证结果纳入培育认定条件,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支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这种“政策+金融+认证”的组合拳,让企业创新底气更足。
从“幼苗”到“栋梁”的跃升
在宁国市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内,215家企业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金字塔型”结构分层培育,形成梯队明晰的成长生态 。截至目前,该市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5家,数量稳居宣城市首位,为“小巨人”群体持续输送后备力量。
这种分层培育的成效在细分领域尤为显著。今年成功入围的桑尼泰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政策精准辅导下完成技术攻关,产品广泛应用在汽车车身系统、底盘减震系统、转向系统、被动安全系统及新能源三电系统。复核通过的3家企业,同样是梯度培育体系中“稳健成长者”的代表,通过持续聚焦主业、升级技术,实现经营质效与行业竞争力双提升。
研发驱动内核升级
“小巨人”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宁国市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目前,该市已建成省级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2024年实施联合技术攻关项目1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全社会R&D经费达15.7亿元,投入强度3.42%,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数字化转型成为创新加速的重要引擎。宁国市鼓励企业应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2024年新增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家。依托“鼎造智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明显,而宁国经开区入选的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更让“绿色创新”成为当地“小巨人”的鲜明标签。(胡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