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股市财报风云
农大科技:分红1.8亿,募4000万补流、同行业绩上涨农大独跌、回款超慢、高额预付款会不会体外循环?毛利率高于同行存疑
![]()
![]()
一、分红1.8亿,募4000万补流。
![]()
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大肥业”)最近在冲刺北交所上市,招股书里写得头头是道,但细看数据,却让人忍不住挠头。公司2022年1月一口气分红1.8亿元,而2022至2025年6月累计净利润为4.73亿元,分红占比高达38.03%(来源:《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第130页,第3–5行)。更耐人寻味的是,公司此次拟募资4.125亿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9.7%(同上,第130页,第6–7行)。乍一看不多,但结合其账上现金流和分红节奏,不免让人疑惑:既然能豪掷1.8亿现金分红,为何还需要从公众口袋里“借”钱补流?值得一提的是,那笔1.8亿元的分红决议早在2022年1月通过,而公司首次申报北交所的时间是2024年12月18日(来源:第130页,倒数第3行)。中间隔了近三年。表面看,规避了“申报后突击分红”的监管红线,但时机选择之精准,令人拍案叫绝——既满足了老股东的“落袋为安”,又在申报时显得“分红克制”。这种“时间差艺术”,却难免引发联想:若非提前规划,何以如此巧合?监管虽未禁止,但投资者有权追问:这三年间,公司是否曾因大额分红影响研发投入或产能扩张?毕竟,4.73亿净利润中近四成被分走,留下的“种子”够不够长出未来的“参天大树”?
二、业绩下滑的肥料神话:行业涨它独跌
北交所问询函回复稿第14页的对比表格,堪称大型双标现场:
![]()
2022至2024年,农大肥业营收从26.76亿跌至23.63亿(来源:招股书第14页),而同期5家可比公司营收均值从65.27亿涨至66.88亿(来源:同页表格)。行业整体水涨,为何农大偏偏船沉?公司解释称是原料价格下降导致售价降低,但同处一个市场,为何同行能逆势增长?难道农大的肥料里掺了业绩稀释剂?
更扎心的是在手订单:从2022年末的6.29亿骤降至2025年6月末的1.40亿(来源:第7页)。公司辩称是客户因价格波动缩短采购周期,但同期同行预收款均值仅从10.14亿降至6.94亿(来源:第8页)。这波甩锅操作,堪称自己挖坑,怪铁锹不争气。
三、客户回款慢如蜗牛,应收账款堆成“化肥山”农大肥业的应收账款问题也不容小觑。公司坦言,主要欠款方为邮政客户及地方政府单位,逾期款占比高,原因包括“内部审批流程冗长”“地方财政压力大”(来源:第235页,第2段)。截至报告期末,这些“国企+政府”客户虽信用风险低,但回款滞后已是常态。
![]()
更关键的是,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尽管称“与净利润无重大差异”(同上,第235页,末段),但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若长期依赖“赊销+慢回款”模式,一旦政策风向或财政状况突变,资金链绷断的风险并非杞人忧天。
三、内控漏洞堪比筛子装水:收入确认靠补票
问询函回复中,农大肥业的内控问题可谓琳琅满目:
出门联签字缺失:客户提货时连签字都懒得签,后期靠收货确认函补刀。2022年这类补票收入占比高达22.33%(来源:第65页),堪称先上车后补票的财务版。
发货短信玩失踪:2022年经销商发货短信覆盖率仅78.58%(来源:第69页),剩下21.42%的货是凭意念送达的?
过磅记录魔幻现实:同一车辆当天重复进出、车牌号异常(来源:问题2回复),让人怀疑是否在玩车辆分身术。
尽管公司声称2025年4月起强制保留微信下单记录,但此前数年无凭证下单的收入规模惊人(来源:第50页)。如此内控,难怪北交所连环58问,直指是否存在人工操控收入。
四、供应商变脸比翻书快:预付款突增藏玄机
2024年,农大肥业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的预付款飙升至2233.78万元(来源:第101页),而同期尿素采购均价下降13%(来源:第90页)。价格下行却提前巨额锁单,是抄底还是输血?公司辩称是保障旺季供应,但同期尿素库存仅占采购量的2.97%(来源:第102页),这保障力度堪比用竹篮打水。
更耐人寻味的是供应商切换:老伙伴山东润银采购额从2022年的2.41亿断崖至2025年上半年的0.35亿(来源:第86页),而晋能控股同期从0.99亿跃升至1.54亿。虽说货比三家,但如此剧烈的切换,难免让人联想是否在洗牌供应商关系。
五、毛利率逆袭疑云:究竟是实力还是财技?
农大肥业毛利率从2022年的13.27%飙升至2024年的18.83%(来源:第16页),增幅秒杀同行。公司归因于新型肥料盈利能力增强,但细看数据:2024年新型肥料销量仅增2%,而均价反降2.7%(来源:第12页)。量价齐弱却毛利暴增,莫非掌握了点石成金的肥料秘方?
此外,公司存货周转率一度高达3.25次(来源:第19页),远超行业平均。在价格下行周期,高速周转虽可规避跌价风险,但也让人怀疑是否通过以价换量人为做高毛利。
六、亮点不能抹杀:技术实力雄厚。
其新型肥料——尤其是腐植酸增效肥和微生物肥——确实在细分市场打出名堂。公司称2023年以来毛利率快速提升,2024年已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来源:第41页,第2段)。这说明产品有竞争力,管理也在优化。
此外,销售区域聚焦华北、华东、东北等农业主产区(同上,第41页,第4段),布局合理;客户结构稳定,新老客户无地域集中风险(同上,第41页,第4段末)。更难得的是,公司主动淘汰低效经销商,构建“高质量新增+低效益退出”的渠道生态(第234页,第2段),这种自我革新的意识,在传统化肥企业中实属少见。
结语:IPO不是镀金场,合规才是硬肥料
农大肥业的IPO之路,像极了一包掺了杂质的肥料:有技术、有市场、有渠道,但内控漏洞、业绩疑云、供应商变动等杂质若不剔除,即便勉强上市,也可能肥了账本,瘦了信誉。
本文数据均引自农大肥业二轮问询函回复
https://www.bse.cn/disclosure/2025/2025-10-29/1761733210_905277.pdf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