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长,前面埋伏多半冲我们来的。”——1940年3月22日,夜半的荒野里,小刘一句低语打破了寂静。江潮点点头,没有多话,只在地图上迅速划了两道线。这一夜,他带着整连128人,正从冀东密林向太行山区突进,身后是东北军57军的追兵,前方是八路军129师的接应点。
![]()
江潮1917年生在海陵县一个种田人家。兄长早逝,父亲常说:“想翻身,就得念书。”于是他跟村里的私塾先生学认字,也学算盘。十五岁那年,日军炮声震到家门口,江潮第一次跑到城里,看见征兵告示。从那天起,“当兵救国”变成一句绕不出的念头。
三年后,他穿上一身发白的旧军装,进入东北军新兵营。没人料到,这个目不转睛盯着教官动作的年轻人,仅用一年就摸清机枪拆装流程、夜行潜伏要领,还把自己攒的钱换成油纸包的《孙子兵法》。排长私下感叹:“这小子像块磁铁,啥都能吸。”
1938年底,江潮已经是连长。可战场读书让他心里起了波澜。东进西撤的两年里,他越发看清一件事:同样浴血,为什么有的部队天天想着和日军划区停火,而有的部队却逢山开路、逢村宣讲?一次休整,他悄悄跑去八路军办事处听报告,讲到“人民是抗战的铜墙铁壁”时,他忍不住攥紧拳头。那一夜,他对副连长只说一句:“路,得自己选。”
![]()
接下来是迅速而隐秘的准备。江潮将弹药、人马和口袋里的银元一样,一点点往指定方向挪。可惜天不遂人愿,行踪露了馅。57军当即下令:不惜代价追回这支“叛逃连”。追兵带着两个迫击炮班,步步紧逼。江潮的应对很干脆——边走边打,打完换路,困了席地而睡。第三天下午,他们抵到冀南磁县东南的伏牛岭,八路军接应连在山腰挥旗。江潮抹去额头汗水,对全连说:“从今天起,我们是另一支军队。”
编队重组没花多少时间。这支连队扩成海陵独立团时,江潮成了团长。1941到1945,他带队捣毁日军据点14座,截断过津浦铁路,收编伪军200余人。当地百姓喜欢把“江团长”三个字当口头禅:谁家闹匪患,总有人说“去找江团长”。
![]()
抗战胜利后,内战骤起。1947年冬,江潮率部奔袭曲阜,夜夺南城门;1949年初随38军南下,一口气从长江打到海南,整个人晒得黑亮。1950年10月,他随军番号改为志愿军38军113师,入朝作战。出国前,他把新发的棉衣递给班长,说自己那件旧的还能顶。有人劝他留力,“打美军不同打日伪,枪炮凶得多。”江潮只笑:“怕就对了,怕才会小心。”
第二次战役中,美军第八集团军打算东西对进,在清川江以北夹剪合围。志愿军意图抢先占住三所里截断敌退路。11月28日夜,志司电报:“113师即刻前推,务必拦腰堵死公路。”江潮当机立断,让1个团轻装夜奔,仅带一天口粮。此刻他的体温已烧到39度,军医劝他躺担架,他揪揪领口:“走得慢,后面兄弟得用命填。”
连续急行军70公里后,他们赶在美军车队到来前,卡住三所里谷地。次日拂晓,敌坦克冲阵,志愿军阵地炮火有限,只能用爆破筒顶上。战至第三天,阵地被炸出七道缺口,却始终没让美军通过。友邻部队绕后合围成功,美军只得仓皇南撤。战役结束后,38军得到“万岁军”称号,113师列居首功,江潮记二等功一次。国内不少报纸用大字写道:“一个从东北军走出的连长,如今打出了中国军人的精气神。”也正是这时,他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
![]()
1955年,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江潮胸口多了一颗金星——少将。有人问他成名感想,他摆手:“战场写的不是姓名,是责任。”
紧接着,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深造。三年里,他把作业图纸画到深夜,仍然准时跟学生下操。学院政治部做评价,“朴实得像老连长,却又视野开阔得像参谋长。”1961年毕业留校,主持战役学教研室。谁料1962年边防局势紧张,中央决定抽调精干干部赴藏。名单敲好后,上面只问一句:“身体行不行?”江潮笑说:“翻山比写字轻松。”
![]()
1963年4月,他抵达拉萨,随后骑藏马沿边境线跑了两千多公里,检查哨所、改造工事。每去一处,他总习惯拍拍哨兵肩膀:“冻手没?火塘加柴。”夜里写完巡察记录,还加一句:“海拔再高,也要让旗帜扎稳。”西藏军区的年轻军官称他“老江”,敬意却更深。直到1970年代,诸多高原防御体系雏形已成,江潮才调回内地,主管军区训练。那一年,他刚好五十三岁,头发却已花白。
谈到一生转折,他曾半开玩笑:“要不是那三天三夜跑出来,今天大概只是某个军部的小科长。”旁人点头:历史容得下假设,却改变不了已发生的事实。1940年,他做了一个决定,后来一连串事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展开——抗战、内战、援朝、戍边,每一步都响亮。
1976年后,江潮逐渐退居二线。即便如此,他依旧每年给军校寄去课堂建议,手稿里写得最多的词是“实战”。1987年夏,他在南京病逝,享年七十岁。葬礼简单,遗愿只留两条:“别用空枪响礼,别把功劳表全挂墙。”棺木送行那天,送行人群里有人低声念: “当年的连长,始终没丢那股子犟劲。”
![]()
江潮的故事并非传奇小说,它更像铁轨:方向选定,就一路轧过去。不少军史研究者指出,他不是走运,他是把握了历史里的主动权——选择、坚持、再选择。十年间从连长到将星,也正因如此,名字才刻进一代人的记忆里。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