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房地产调控迎来标志性转折。从中央部委到一线省市,密集出台的政策组合拳彻底打破此前的调控框架,形成 “税收减免、限购松绑、金融支持” 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这一转变并非突发调整,而是 2024 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宽松趋势的深化 ——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已有约 200 省市出台超 470 条优化政策,11 月新政则标志着调控进入 “全面激活” 新阶段。
![]()
![]()
核心政策举措呈现三大特征:其一,税收优惠突破地域与面积限制,财政部等三部门将 1% 契税优惠的住房面积标准从 90 平方米提至 140 平方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首次纳入二套房契税优惠范围;其二,限购政策精准松绑,一线城市外环外、核心城市非核心区域全面放开套数限制,非户籍购房的社保年限要求普遍从 3 年降至 1 年;其三,金融支持力度空前,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 15%,商贷不再区分首套二套利率,多地推出房贷利息补贴。这种 “全链条宽松” 的调控逻辑,直指市场活力不足的核心症结。
二、影响一:购房成本降至十年新低,刚需群体迎来入场窗口
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11 月新政最直接的影响是 “成本减负”,税收与信贷优惠形成叠加效应。在税收环节,刚需群体的税费支出降幅可达 60% 以上:以北京一套 100 平方米、总价 500 万元的二套房为例,新政前需缴纳 3% 契税即 15 万元,调整后按 1% 征收仅需 5 万元,直接节省 10 万元。二手房交易的税费优惠更为显著,取消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划分后,北京 160 平方米的二手住房若持有满 2 年,可免征差额增值税,单套节省资金常达数十万元。
信贷成本的下降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上海将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从 160 万元提至 184 万元,多子女家庭更是可达 216 万元,部分刚需群体甚至能实现 “公积金全覆盖贷款”,无需承担商业贷款利息。商业贷款方面,武汉对三环外首套新房给予初始贷款金额 1% 的利息补贴,最高 2 万元分 2 年发放,叠加利率下行,月供压力较 2024 年下降约 15%。成本下降已显现成效,10 月湖北楼市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 10%,武汉、黄石等城市刚需成交占比提升至 65% 以上。
![]()
![]()
三、影响二:改善性需求全面释放,市场结构迎来重构
11 月新政对改善性需求的支持力度远超以往,从 “换房成本” 到 “购房资格” 实现双重突破。税收政策特意针对置换需求优化,个人销售已购买 2 年以上住房一律免征增值税,彻底解决了此前一线城市非普通住宅的税费痛点,极大鼓励 “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北京城建等房企的销售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改善型房源到访量环比增长 40%,140 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成交占比从 30% 升至 45%。
资格放宽与金融支持形成合力,进一步激活改善市场。北京、上海分别放开五环外、外环外的购房套数限制,恰好契合改善群体 “兼顾居住品质与预算” 的需求 —— 上海外环外新房成交占比已超 60%,新政后该区域改善型房源去化周期从 18 个月缩短至 12 个月。公积金政策的 “又提又贷” 功能更显贴心,购房者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后,仍可按全额额度申请贷款,这让上海二套房购房者的首付压力下降约 20%。政策推动下,9 月百强房企改善型房源销售金额环比增长 22%,华润置地、建发房产等企业的改善项目成交增速尤为突出。
四、影响三:区域分化加剧,核心城市与外围市场走势分化
调控转向并未带来 “普涨行情”,反而因城市基本面差异,加剧了市场分化。核心城市与强二线城市成为政策红利的主要受益者,9 月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 16%,上海、北京的核心区域甚至出现 “加推即售罄” 的现象 —— 广州某新房项目 9 月 27 日开盘日销超 200 套,10 月 1 日加推后三日成交再破百套。这类城市的共同特征是人口持续流入、库存压力可控,上海外环外库存去化周期虽有压力,但在新政后已从 16 个月降至 13 个月。
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去库存压力,政策效果呈现 “慢热” 特征。尽管义乌推出总额 2 亿元的购房补贴,首次置业可享 1000 元 / 平方米补贴,但市场成交回升幅度仅为 8%,低于核心城市水平。克而瑞分析指出,当前市场已形成 “核心城市修复、外围城市筑底” 的格局,11 月新政将进一步放大这一差异 —— 高能级城市受益于人口与产业优势,需求释放更为持续;而缺乏人口支撑的城市,仍需依赖 “国企收储存量房” 等政策消化库存。
五、未来展望:政策持续发力,市场将逐步筑底回稳
对于购房者而言,理解政策逻辑与市场趋势是把握置业时机的关键。从政策导向看,“促进止跌回稳” 已成为明确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续可能还有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购房补贴扩围等政策出台。但需注意,政策支持的核心是 “居住需求”,投机性购房仍受约束,北京、上海内环内等核心区域的限购政策未完全放开,彰显 “房住不炒” 底线。
市场层面,核心城市的 “结构性机会” 值得关注。中指研究院预测,2025 年第四季度核心城市新房供应将增加,“好地段 + 好产品” 的项目更具竞争力;二手房市场虽挂牌量较高,但性价比突出的次新房仍受青睐,短期 “以价换量” 行情有望延续。对于购房者而言,刚需群体可把握当前成本低位入场,改善群体可关注核心城市外围的高性价比房源,而投资需求则需更为谨慎,聚焦人口净流入、产业基础扎实的城市。
总体而言,11 月房地产调控转向既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也是推动行业转型的重要举措。随着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市场将逐步从 “调整期” 迈入 “稳定期”,但复苏过程仍需时间 —— 正如光大证券分析所言,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将是渐进过程,购房者需结合自身需求与城市基本面,做出理性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