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孝顺这件事,别被“心软”拖垮!!!

0
分享至

凌晨四点半,张姐(化名)的卧室门被轻轻推开,82岁的母亲攥着皱巴巴的衣角站在床边,眼神茫然地重复着“要回家”。这样的场景,自从两年前她把母亲从老家接来,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如今母亲的老年痴呆愈发严重,张姐53岁的身体被熬得直不起腰,更让她寒心的是,两个哥哥的冷漠和嫂子们的闲言碎语——“她就是图老太太那800块遗孀补助”。这则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撕开了很多家庭养老的隐痛:当孝顺遇上现实的重量,我们该如何平衡?



张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两年前母亲身体尚好时,她刚退休,女儿有了稳定工作,家里的三居室宽敞明亮。看着两个哥哥忙着带孙子,她主动提出把母亲接来同住,“我时间多,房子也够,妈在身边我也放心”。那时的她没料到,这份孝心会变成后来的沉重负担。

母亲初来的日子还算平静,只是作息与一家人截然不同。老人习惯晚上七点睡、凌晨四点起,起床后会在屋里来回走动,偶尔还会推开张姐女儿的房门。张姐的女儿正是爱睡懒觉的年纪,周末被姥姥频繁打扰,渐渐有了情绪,有时母亲说话,她会故意装作没听见。张姐夹在中间,一边安抚女儿,一边劝说母亲,常常一天下来连口安稳饭都吃不上。



变故发生在去年,母亲被确诊为老年痴呆。记忆力越来越差,刚吃过饭就说没吃,有时会拿着钥匙在门口转半天,念叨着要回老房子。张姐不得不时刻盯着母亲,出门买个菜都要把门锁好,怕母亲走失。她给母亲买营养品、配药,每个月的开销远超母亲那800块遗孀补助,但这些付出,在哥哥和嫂子眼里却变了味。

大哥总爱挑饭点带着孩子来,张姐要提前准备一大桌菜,伺候完老的还要照顾几个孩子吃饭。饭一吃完,大哥就以“孩子要写作业”为由起身离开,从没主动搭把手洗碗,更没提过分担生活费。二哥则更少登门,偶尔来一次,坐十分钟就走,临走前只会说“妈要是不舒服,记得给我们打电话”。



上个月,张姐实在撑不住了,在家庭群里提出让两个哥哥轮流把母亲接回去住一段时间。消息发出去后,群里一片沉默。她私下给大哥打电话,大哥支支吾吾说“家里孙子太小,妈来了不方便”;给二哥打电话,二哥说“我家住的是老小区没电梯,妈上下楼不安全”。两周过去,没有一个人来接母亲,倒是小区里有邻居传话,说她的嫂子们在背后议论,“张姐天天守着老太太,不就是想把老太太的钱攥在手里”。

有一次张姐带母亲去医院复查,排队时母亲突然情绪激动,吵着要回家,张姐只能蹲在地上抱着母亲安抚,眼泪忍不住往下掉。她看着身边同样陪老人看病的家庭,有的是儿女轮流陪护,有的是请了护工帮忙,再想想自己孤零零的身影,心里又酸又涩。她不是后悔孝顺母亲,而是后悔当初没考虑清楚现实情况,就轻易扛起了所有责任。

其实,像张姐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曾发布数据,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其中大部分由家庭照护者承担照护任务,而这些照护者中,女性占比超过70%,近三成照护者每天照护时间超过8小时,超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很多家庭在养老问题上,都存在“责任集中化”的现象——女儿或某个子女因为时间、经济条件相对宽松,就被默认为“主要照护者”,其他子女则逐渐缺位。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种缺位往往伴随着误解。就像张姐的嫂子们,忽略了照护过程中的体力与经济投入,只盯着那点补助;就像有些子女,觉得“把老人交给兄弟姐妹就行”,却忘了自己同样有赡养义务。他们没看到张姐夜里要起来三四次查看母亲情况,没看到她为了给母亲做软烂的饭菜,每天要在厨房忙活两三个小时,更没看到她因为长期焦虑,血压越来越高,头发也白了大半。

结语

张姐的故事没有标准答案,却给所有家庭敲响了警钟:养老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孝顺不该是“一个人的硬扛”,也不该被“道德绑架”裹挟。或许在接老人同住前,我们可以先和家人一起商量好照护分工,明确经济分担方式;或许当照护压力超出自身承受范围时,我们可以考虑社区养老、居家护工等辅助方式,不必硬撑。毕竟,只有照护者先照顾好自己,才能给老人更长久的陪伴。而那些把赡养义务推给他人的子女,也该明白:父母的晚年,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个子女都该扛起的担当。别让孝心在现实的拉扯中变了味,更别让最亲的人,在付出后还寒了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阿坝州双江口红旗桥引桥为何垮塌?官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原因尚需进一步核查

阿坝州双江口红旗桥引桥为何垮塌?官方: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原因尚需进一步核查

澎湃新闻
2025-11-11 19:34:26
高市早苗闯了大祸,日方意识到大事不妙!中国有权在日本驻军

高市早苗闯了大祸,日方意识到大事不妙!中国有权在日本驻军

时时有聊
2025-11-11 07:19:55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史纪文谭
2025-11-11 14:16:47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0 22:51:59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诗意世界
2025-11-10 18:51:56
亚马逊再裁员1.4万,有国内部门腰斩

亚马逊再裁员1.4万,有国内部门腰斩

慢放
2025-11-11 15:35:29
独行侠总经理尼克哈里森被解雇,独行侠天亮了!

独行侠总经理尼克哈里森被解雇,独行侠天亮了!

爱体育
2025-11-11 23:41:14
“内蒙古见义勇为反杀案”最新进展:内蒙古高院认可原审法院采信的“无资质”鉴定报告,驳回申诉!

“内蒙古见义勇为反杀案”最新进展:内蒙古高院认可原审法院采信的“无资质”鉴定报告,驳回申诉!

白鹿新闻
2025-11-11 17:35:03
不到24小时,官媒3次点名单依纯,释放3大信号,李健早有预言

不到24小时,官媒3次点名单依纯,释放3大信号,李健早有预言

悦君兮君不知
2025-11-11 01:37:57
国家发改委:鼓励政府采购单位将对民营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提高至合同金额30%以上

国家发改委:鼓励政府采购单位将对民营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提高至合同金额30%以上

红星新闻
2025-11-11 16:39:14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印度网球选手前往中国参赛遭拒签,社媒求助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懂球帝
2025-11-11 18:52:03
银行存款利率大调整!11月11日起,一万元存一年能拿多少利息?

银行存款利率大调整!11月11日起,一万元存一年能拿多少利息?

李博世财经
2025-11-11 17:07:05
李兰娟院士:患上糖尿病的人,要补充2种维生素,预防糖尿病肾病

李兰娟院士:患上糖尿病的人,要补充2种维生素,预防糖尿病肾病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11-09 08:00:56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通勤居然不背包了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通勤居然不背包了

诗词中国
2025-11-11 19:59:33
连美驻日大使都出动了,薛剑总领事遭围攻,若被驱逐必对等回应

连美驻日大使都出动了,薛剑总领事遭围攻,若被驱逐必对等回应

潮鹿逐梦
2025-11-11 16:17:12
人民币被踢出局!刚刚,英国掀桌子死保美元!

人民币被踢出局!刚刚,英国掀桌子死保美元!

深度报
2025-11-11 21:43:58
日本首相扬言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立刻反击,中日外交战升级

日本首相扬言将中国高官驱逐出境,中方立刻反击,中日外交战升级

策前论
2025-11-11 18:04:32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09 10:44:07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5-11-11 13:49:47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男子殴打93岁母亲后续!扇耳光、拽头发,人已被抓,打人原因曝光

180视角
2025-11-11 15:43:25
2025-11-12 04:28:49
周哥一影视
周哥一影视
感恩相遇
2256文章数 148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携6.1万枚比特币出逃英国 富婆奢靡生活披露

头条要闻

携6.1万枚比特币出逃英国 富婆奢靡生活披露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健康
手机
旅游
教育
军事航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手机要闻

小米10000mAh电池量产落地,REDMI中端机率先搭载,你期待吗?

旅游要闻

“萌狮叫醒”服务是跑偏的文旅创新

教育要闻

老师们不奢望减轻什么负担,只希望能实行8小时工作制!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