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李二,来自宋朝。人生在世,无非离不开衣食住行,而我所从事的职业,便是与“衣”相关。
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我们家祖祖辈辈,就是裁缝出身的。
可别小看了裁缝,自先秦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便颇有讲究。
衣服上存在的细节,不仅能彰显主人的气质,更是表明身份的主要线索。
 ![]()
古代裁缝工作
一、衣服的款式有啥讲究?
先说说款式,款式是构成服装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
大家也清楚,一件衣服,可以不给它染色,大不了穿着素衣;也可以不用其他图案点缀,看上去也能清新,但这件衣服,却万万不能没有款式。
哪怕是一件内衣,或是寻常人家中的衣服,上面也都有款式。这些细节,足以让你们大开眼界。
 ![]()
精美的古代服装
1、衣颔
万事开头难,咱们先说说衣服款式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叫做衣颔。
为什么说它重要呢?大家想想看,颔是人体的哪个地方?
一般来说,它是脖子上方与下巴交界的一处柔软之地。所以衣颔,便处在服装的端首。
在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能见到这样一幕:一个官老爷或贵妇人,在出行之时,往往会用手整理一下衣领,显得整个人威严大气。
 ![]()
古代贵族衣颔用的皮毛制作
这是因为人与人在接触时,对面那人要往你身上看过来,肯定会下意识落到衣服的端首处。
由此可见,衣颔是一个颇为重要地位。
我们常说的一些词语,比如“纲领”、“要领”这样的词语,便是由此演绎而来。
这个领子,是怎么做的呢?
按我家祖上的说法,衣领一般会采用质地厚实的布帛为底,一般有好几层。一方面,它丰富了衣服的整体框架;另一方面,衣颔也变得更加耐磨。
再说说衣颔的造型,我家流传下来的图纸,便高达十几种。
正如方颔、圆颔、曲颔、直颔、盘颔等样式,都曾是风靡一时的造型。
先说说方颔,它也叫做“方盘颔”,看上去很是正经斯文。先秦时期,不少深衣便沿用这种款式。
 ![]()
深衣采用方领
到儒家兴起之后,方颔因为它方方正正的样式,还被当成了沿用在儒服上面,成了天下读书人最爱的一种款式。
到了咱们宋朝,方颔也始终流行。可以说,它经久不衰,在众多样式的衣颔中排名前列,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也正因如此,我们走在大街上,也不难发现方颔在衣领中的“统治地位”。
庄严肃穆的祭祀、热闹喜庆的婚宴、别开生面的交际,都能看到方颔式衣领的出现。
除方颔之外,另一种比较流行的款式,便是交颔了。这里说的交颔,一般被剪裁成长布条,用以连接衣襟。
在使用之时,因为它是两襟交叉叠压的状态,所以得名为“交颔”。
与方颔不同,交颔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它的用途多用于便服或者常服。
换言之,交颔的使用没有这么多讲究,比较自由,不分尊卑也能随意使用。
 ![]()
古人穿着交颔的衣服
而另外一点,交颔的分类还能继续细分,有斜颔与直颔的说法。
大家想象一下,两襟交叉的时候,会有一个交汇点。一般情况下,这个交汇点相对于较高的,便称之为“斜颔”。
按祖爷爷的记载,咱们家在唐朝的时候,便曾与寺庙做过长期买卖。也就是说,这个斜颔主要用于僧侣的服装。
当然,也有一些隐士高人之类的,也喜欢这种类型的款式。
反之,交汇点相对较低的,便是“直颔”,多用于老百姓身上,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一是为了图个方便,二是没啥讲究,百无禁忌。
既然说到交颔,便不得不提到与它相对的圆颔。这个圆颔,时间不是很长,也不是咱们中土人发明的。
爷爷曾说,在汉朝之前,圆颔式的衣领倒是经常用在胡族的服装上,咱们家没有过多接触。
 ![]()
唐代的圆领袍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胡风式的样式才逐渐传入中原,并被人们所接受。
唐代的李氏皇族,身上有鲜卑族血统,比较注重民族的融合。
胡风西来,因此这种圆颔,在唐朝也开始登堂入室,甚至被运用在官服的制式上。
2、衣襟
衣领下面,就是衣襟了,它位于衣服的开启交合处。
古代衣襟的样式也很多样,主要有直襟、对襟、大襟以及缺襟等。直襟是较为古老的一种款式,它从领口处垂直而下,起源于商周时期,是大多数百姓喜欢穿的款式。
到了西汉时期,绕襟比较流行,多见于妇女深衣。
在制作之时,我们会将衣襟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妇女穿在身上时,可以让衣襟盘旋缠绕。
比如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木俑,上面便采取了这种款式。
 ![]()
马王堆出土的衣服衣襟盘旋缠绕
对襟就比较奇特了,它处于人体的正中间,两襟是相对分开的样式,所以得名为对襟。
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用纽扣或者襟带将两边连接起来。
但以我的经验看来,这种这种款式的衣服并不适合以当下,估计再过几百年(宋朝),它或许会很流行。
除此之外,还有右襟和左襟。所谓右襟,也叫做大襟,是一种从左向右而掩的衣襟,多用于咱们汉族百姓身上。
与之对应的则是左襟,它是少数民族常用的一种款式。在不少典籍中,“左襟”就是外族的代称。
《三国志·廖立传》中便有记载:当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回成都后,当时有一个叫做廖立的大臣,便立即感慨道:“吾忠为左衽矣!”
意思是说,诸葛亮是蜀国的定海神针,他去世之后,蜀国后继无人,很有可能会遭到夷敌的入侵。
 ![]()
三国剧照
3、衣袖
衣袖有很多种款式,根据不同场合、以及不同的服装,衣袖的制式也往往会发生一些改变。
比如说,古代贵族男女在见面之时,一般多会用大袖。顾名思义,这种袖口很大,其袖身的宽度可达数尺,几乎要垂到地面上。
如果是一般的劳动人民,他们在干农活之时往往会选择小袖。小袖的样式比较紧窄,扎在手臂上便于活动。
相较于这种小袖来说,如果没有农活干,他们的袖口会相对宽松一些。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一个成语叫做长袖善舞,这就告诉我们,一些有才艺的人在表演之时,往往会使用长长的袖子,使得自己的舞姿更加的婀娜多姿。
 ![]()
长袖善舞的女子
有意思的是,袖口的样式还跟季节的变化有关。
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炎热,空气也比较沉闷,所以人们的一般都是采用宽袖,便于透气和散热;到了冬天,人们为了防止体内的能量与热量流失,袖口自然会窄一些。
说到这儿便不得不提到袖子的另外一个功能。也就是它的储物功能。
大家想想看啊,平时我们在出门之时,一些很细小的物件,我们会直接把它放在袖口中,比如手帕、簪子、铜板这样的东西。
 ![]()
诸葛亮袖子里放锦囊
不难看出,这些小玩意儿大多数都是比较珍贵的。
所以到了咱们这个时候,有一个名词叫做袖珍物,就是袖口的袖,珍就是珍奇的珍,是专门来形容精美的小物件的。
当然,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袖口藏东西比较方便和隐蔽。
我家门口有个说书人,他经常说一个经典桥段,叫做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手下有个刺客,名叫朱亥,为了获取一半的兵符,他将一柄40斤重的大铁锥放在袖口中,出其不意杀死了晋鄙。
 ![]()
信陵君窃符救赵
4、衣裙
前面三个,都是上半身的东西。接下来说说衣服的下半身,有一个地方也非常重要,叫做下摆。
在汉朝的时候,衣裙是女子专用的标志之一,如果有男子贸然穿了,会被人当成失礼。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衣裙才逐渐转变成男女通用的产物。
二、衣服的材质
说完了款式,我们再谈谈材质。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在很多时候,衣服的材质直接决定了它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
 ![]()
贵族和平民的衣服对比
1、葛麻布
要说这衣服的材料,最古老的一种,莫过于葛布了。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凉爽透气,而且还具有比较好的吸湿功能。
看到这儿,相信大家也清楚它的作用了。没错,在夏天的时候葛布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布料。
哪怕是贵族世家子弟,也会穿着葛布做的衣服。当然,他们穿的葛衣,的确要比一般的葛布更加精细一点。
 ![]()
明朝的葛袍
严格意义说,麻并不是葛,但两者的功效差不多,通常可放在一起比较。
2、丝帛
每当谈起丝帛,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它的特点:高雅华丽、轻柔滑爽、表面有光泽。
没错,这种上好的材料,的确是制作衣服的最佳选择。
纺织技术,无疑是时代手工艺术的巅峰代表。丝帛分为很多种,咱们来说说几个常见的:
在众多的丝织物中,纱所用的丝线最少。大家来看这个字,一个绞丝旁,加上一个“少”字,便很能说明问题了。
根据老祖宗的笔记,纱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商朝。纱的主要特点,便是轻薄、透气,所以经常被用来做夏装。
 ![]()
西汉曲裾素纱单衣
还有一种很有规格的丝织品,叫做绢,是一种细密平滑光洁的丝织品。在商周时期,绢便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绢的色泽比较柔和,而且还很坚固,因此常常被用来制作帽子和鞋履。
说了这么多,或许有人会问:在这些丝织品中,哪种材料最为珍贵呢?我可以肯定的说,它叫做“锦”。
干我们这一行的,有句话便叫“一寸锦,一寸金”。
 ![]()
灵鹫对羊纹锦袍
锦的制作很是复杂,一般是将丝线先染上色,然后再将其编制成各色的图案与花纹。
3、棉布
除了葛布与丝织品,还有一种棉花做的棉布,也可以用来做衣裳。
不同的是,它传入我中原的时间,有些晚。始于汉晋年间,走丝绸之路而来,距今不过百十年的光景。
这种棉布做的料子,质地柔软,有较好的吸附功能。但可惜的是,原料不多,只在新疆、云南等地有耕种,属于一种较为珍稀的材质。
 ![]()
棉袄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清楚裁缝要把握的两大要素了。
一是款式,有好的创意才能为你拉拢到足够的顾客;二是布料,但凡做裁缝的,总要学着建立一些关系和人脉,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布料做成衣。
大伙看看,我们做裁缝的,其实也很不容易啊。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服饰史》
《中国衣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