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江门新会明代有一位宿儒,陈白沙(1428至1500 ,享年72岁),今年是他逝世525周年。陈白沙原名献章,别号江门渔父、南海樵夫等,因为出生在白沙村,后人称他为陈白沙。他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世称 “白沙先生”。笔者最近到过江门市蓬江区参观陈白沙纪念馆。
![]()
陈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创立了 “江门学派”。陈白沙祠始建于1584 年。为了纪念这位一代名儒,1985 年江门市政府重修陈白沙祠,改名为陈白沙纪念馆。1993 年,为纪念陈白沙诞辰 565 周年,政府决定扩建该馆, 2000 年完成;经中央部门验收核实史迹陈述后,2019 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笔者年幼时就已知道有陈白沙,因为先家母教我念诵他的“戒懒文”,到今天我仍然朗朗上口。后来我在皇仁书院就读,校训是“勤有功”,相得益彰,因此更有印象。
王阳明和陈白沙是同时代的大儒,陈白沙较王阳明年长44年。陈白沙逝世时,王阳明28岁。
王阳明(1472至1529年,享年57岁)是明代《心性学》的集大成者(包括传承陈白沙),其思想体系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强调内在道德的自觉与行为实践的统一。用现代语言来描述,是不可以双重标准,不可以言行不一。
“心即理”(心外无物)的核心观点是宇宙的真理(“理”)不单止存在于外部世界,更存在于人的本心之中。他的经典表述:“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强调心与物的关联,“心物一体,方有感知”。在你未观此花时,此花不在你眼中因此仿若未曾存在;当你瞩目于它时,其颜色方于此刻清晰分明地呈于你眼前。
![]()
他的这个说法,和量子物理学家观察量子时发现的效果一样,见时是粒子(particle),不见时是波浪(wave)。这道理和人类对色光谱的感知只限于从红到紫,红内线和紫外线我们看不到,不表示没有七色以外的更多颜色。王阳明打破程朱理学“向外求理”的束缚,主张通过内省直接体认“真理”,赋予个体“主观能动性”。毛泽东思想在这方面有深入分析。
“知行合一”的核心观点是知与行不可分割,真正的“知”必然导向“行”,而“行”是“知”的完成。例如,我们当然知道孝顺是美德,但必须付诸行动,尽孝才真正知道何谓孝。陈王的本意,是批判空谈理论,强调实践是修养的必经之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知行合一》的现代解读。
“致良知”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天生就具备道德判断力,良知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致良知》是通过去除私欲的遮蔽,恢复本心的澄明,使良知自然显现。方法是经常反省、克制私欲;在具体事务中实践良知(例如公安、律师和法官在处理案件纠纷时要保持公正)。
王阳明的“心学纲领”可以归结为四句教义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换句话说,心之本体超越善恶;意念活动产生善恶;良知能够辨别善恶;通过行动为善去恶,可以回归善的本心。
笔者今已年逾70,仍孜孜不倦,以上这些领悟,不要说年轻人,饱历人生沧桑的,也不一定明白个中道理,遑论日常付诸实践。
王阳明的理论值得重视。对儒学,他推动从“外在规范”到“内在自觉”的转型。“守戒持律”固然重要,关键还看“内在修为”。他强调道德自律与行为实践,普遍适用于自我管理和教育,一切从修身开始。他倡导“万物一体之仁”,认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十分重要,因为“命运共同”,应该共存共荣,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仁慈是中国人的优良文化传统,战争和破坏不是我们的追求,和平与发展,尤其是永续和平与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的理想。
陈白沙的思想主张是《心学》,对王阳明有重大启发。他融合儒释道三家,以“自得”“自然”“主静”为核心,开创了“江门学派”,近代更先后影响了朱九江、康南海和梁新会。笔者祖籍南海九江,先家父母抗战前都在家乡读私塾,是陈王朱康梁的一脉相承。
![]()
笔者个人理解,陈白沙的核心主张可以浅白地归纳如下。首先是安静与自得,主张通过静坐“养出端倪”来悟道,强调直觉体认而不是文字训诂,认为真理需要从内心自得。这思想和南传佛教六祖惠能的《顿悟》理论有相似之处。“静中坐养出端倪”“既有所得,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他又强调虚实结合,静坐所求之“虚”并非佛家和道家之空无,而是与儒家的“实理”相结合,最终达到“心与道吻合”的境界。陈白沙反对人为造作 :主张“不安排”“绝机巧”,忠于自然、以自然为宗,追求“万化自然”的生活态度;认为达到自然的境界需要通过静坐涵养与日常实践。想要到达真正快乐的境界,就要超越物欲的束缚,以心来体会道,从而获得精神自由(即“自然真乐”)。因为心是本体,心具万理;因此陈白沙提出“心为道舍”(心是天道的归宿)“心即是天”(心是宇宙的本源)“道通于物”(道虽至虚无形但贯通万物)“随处体认天理”(在实践中可随时证心悟道)。
陈白沙又认为“学贵自得”,强调独立思考,反对盲从经典,主张“以我观书”“触目会心”,不要读死书。他有民本主义与爱国情怀,“士不居官终爱国”;关注民生疾苦,“无负斯世与斯民”。
他的心学,其精妙之处是儒释道三教融合,以儒家伦理为本,吸收道家“自然”和禅宗“心性”的思想,形成独特的体系。我们作为大湾区人,推崇陈白沙思想有其深邃意义;对近代继承陈白沙思想的朱康梁,亦引以为荣。
笔者对陈白沙的《戒懒文》印象深刻。他劝诫世人勤勉向学,用词浅白。陈白沙以诗教闻名,将理学思想融入通俗诗文,强调勤奋对人生成就的决定性作用。原文是这样的,相当通俗易懂。
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仲尼不寝终夜思,圣贤事业勤而已。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能囊萤。韩愈焚膏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细看万事乾坤内,唯有懒字最为害。诸弟子,听训诲。日就月将莫懈怠。举笔从头写一篇,贴向座右为警戒。
《戒懒文》通过列举典故,强调唯有勤奋方能成就事业,懒惰者终将无名于世。他倡导将诗文贴于座右自省,成为明代岭南学派的重要训诫。广东童谣有“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广东人以《戒懒文》为家训,每年重阳节祭祖时诵读,弘扬勤勉家风。陈白沙还有《戒戏歌》和《忍字赞》,同样脍炙人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