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万科A(000002.SZ)2025年三季报正式披露。这份财报犹如一面“双面镜”:一面映照出前三季度26.61%的营收跌幅、280.2亿元的权益净亏损;另一面则显露出19项大宗交易锁定68.6亿元签约额的突围尝试,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这家头部房企正经历“承压”与“破局”的激烈碰撞。
2025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未改,作为行业标杆的万科,每一项经营数据都牵动着市场神经。从最新三季报来看,公司在营收、利润层面的短期压力仍在释放,但在债务化解、资产盘活、股东支持等领域的主动作为,也为行业提供了转型期的参考样本。
业绩承压:1613.9亿营收降超两成,83亿减值计提“吞噬”利润
翻开万科三季度财报,核心业绩指标的压力一目了然。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26.61%;权益净亏损更是达到280.2亿元,盈利能力遭遇阶段性挑战。若聚焦单季度,第三季度营收560.65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0.69亿元,业绩表现仍处于调整通道。
![]()
图源:万科A公告
对于亏损的成因,万科在财报中给出了明确解释:开发业务结算规模收缩、毛利率持续低位徘徊、新增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再加上部分资产与股权处置价格低于账面值,多重因素共同挤压了利润空间。其中,减值计提的影响尤为突出——报告期内,公司共计提或因合并范围变动增加各类减值准备93.68亿元,仅转回或转销17亿元,这意味着单减值准备一项就减少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83.09亿元,成为利润下滑的重要推手。
更值得关注的是,万科毛利率的低迷还与历史遗留问题相关。业内分析指出,此前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时,万科拿地成本较高,而当前市场销售价格承压,这些高地价项目进入结算周期后,毛利空间被大幅压缩,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利润压力,形成“历史成本”与“当前售价”的双重挤压。
销售破局:770.5万㎡面积排第三,1002.9亿销售额背后的“以价换量”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万科的销售端也呈现出“分化”特征。据中指院监测数据,2025年1-9月,万科销售面积达770.5万平方米,在全国房企销售面积榜单中位列第3;但同期销售额为1002.9亿元,在销售金额榜单中仅排名第6,销售面积与金额排名的差距,折射出公司销售策略的取舍。
“这种排名差异,本质是万科在‘保现金流’与‘保利润’之间做出的战略选择。”某房产机构资深分析师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除核心城市核心项目外,多数项目去化压力较大,万科为加快资金回笼、保障资金链安全,选择了“以价换量”的销售战术。不过,这一策略也带来了副作用——虽然推动了销售面积的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项目利润,让企业陷入“销量上升、利润下滑”的两难困境。
即便如此,万科部分项目仍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成为销售端的“闪光点”。2025年1-9月,广州理想花地项目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销售套数与金额双双登顶广州主城区榜首;国庆“黄金周”期间,公司更是实现认购金额47.7亿元,目标完成率高达137%,16家地区公司全部达成认购目标,广州、贵阳等城市的多个项目销售金额跻身当地前列。更令人瞩目的是,10月18日上海淮海中路“高福云境”项目首次开盘,25套总价1.3亿-1.7亿元的高端房源全部售罄,销售额超过同期全上海同总价段成交总额,为高端住宅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债务化解:偿还288.9亿公开债,深铁291.3亿借款“雪中送炭”
面对业绩与销售的双重压力,万科将债务化解作为“生命线工程”,通过多维度举措保障资金链稳定。截至2025年三季报披露日,公司已顺利完成288.9亿元公开债务的偿还,有效降低了债务规模。在融资端,万科的优势持续凸显——前三季度合并报表范围内新增融资和再融资265亿元,其中境内新增融资综合成本仅为3.44%,较2024年全年境内新增融资综合成本下降6个基点,低成本融资能力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这场债务化解战中,大股东深铁集团的支持起到了“压舱石”作用。截至目前,深铁集团已累计向万科提供291.3亿元股东借款,且借款利率、抵质押率均优于市场惯例水平,这不仅为万科补充了流动性,更向市场传递了股东对企业发展的信心,缓解了市场对万科资金链的担忧。
万科管理层在与投资者交流时明确表示,后续将继续通过加速销售回款、动态调整开发节奏、合理平衡收支等方式,力争实现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同时进一步激活经营服务类业务的“造血”功能,从多维度筑牢资金安全防线。
转型突围:68.6亿大宗交易回血,150亩地块盘活+架构变革“双管齐下”
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万科并未被动等待,而是主动通过资产盘活、业务调整、组织变革等方式探索转型路径,试图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完成19个项目的大宗交易,实现签约金额68.6亿元;同时累计盘活优化及新增产能178.4亿元,通过存量资产变现为企业注入流动性,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补充。
具体来看,万科的资产盘活举措呈现出“多元化、精准化”的特点。在大宗资产交易领域,公司下半年成功转让上海金桥一处产业园区项目,快速回笼资金;6月份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清空所有A股库存股,又收回资金约4.79亿元。在业务板块调整上,8月底万科将旗下冰雪相关业务——包括吉林省松花湖国际度假区及北京万冰雪体育有限公司,转让给中旅国际(联合中旅资本、吉林省旅控集团),目前相关交易正稳步推进交割,通过业务“瘦身”聚焦核心领域。此外,公司还借助地方土地收储政策盘活存量资源,9月8日与福州高新区签订协议,收回150亩2013年竞得但长期未建的地块,让闲置资源重新产生价值。
除了资产层面的调整,万科还在组织架构上动起了“手术”。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启动组织架构变革,重点强化总部定位与职能、精简地区公司管理层级、整合事业部资源。对此,克而瑞分析师评价道:“减少管理层级能有效缩短决策链条,资源集中管理与统一调度则能提升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应对速度,这一系列变革为万科适应行业新发展模式奠定了组织基础。”
总的来说,当前的万科,正站在“改革化险”的关键十字路口。尽管26.61%的营收跌幅、280.2亿元的权益净亏损客观反映了企业面临的压力,但19笔大宗交易锁定68.6亿元、深铁集团注入291.3亿元借款、组织架构优化等举措,也展现出公司主动破局的决心。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万科要彻底化解风险,仍需“以时间换空间”,未来其资产盘活的实际成效、销售市场的恢复节奏以及行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将共同决定这家头部房企能否在转型中实现真正的“涅槃重生”。
(内容参考来源:万科A2025年三季度业绩、财联社、界面新闻等公开新闻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