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脾主肌肉、四肢”,又说“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两句话,是理解肌营养不良的关键。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全身的肌肉、四肢的力量,都依赖脾运化水谷精微来濡养。
如果脾虚了,气血生成不足,肌肉失养,就会软弱无力,时间久了甚至会萎缩——就像土地贫瘠,庄稼自然长不好。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骨骼强壮,髓海充盈,肢体活动才有根基。
若肾精亏虚,骨髓不充,筋骨软弱,则站立不稳、行走艰难,这在孩子身上尤其常见。
此外,肝主筋,肝血充足,筋才能柔韧有力。如果肝血亏虚,筋失所养,也会出现肢体僵硬或弛缓无力。
所以肌营养不良的核心病机,往往是脾肾两虚为本,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为标。
![]()
很多人知道我用黄芪、党参补气,熟地、山药健脾益肾,这些药确实有用,但今天我想特别提一味药——牛膝。
有人问:“牛膝不是治腰腿疼、利关节的吗?和肌营养不良有什么关系?”
《神农本草经》记载牛膝“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本草备要》更明确指出它“善治筋骨痿软”。
它性善下行,能补肝肾、强筋骨,又可活血通经,引导药力直达下肢。对脾肾两虚、筋骨软弱之证,尤为合适。
我临床常用牛膝,就是因为它既能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又能活血通络,利关节,消痿软——一药多效,标本兼顾。
去年秋天,一位姓陈的男孩,11岁,由父母带来。他从7岁开始走路不稳,容易摔跤,近几年越发严重,上下楼梯要扶墙,跑步完全不行,在学校体育课只能旁观。
孩子很内向,说话声音小,面色也黄,舌淡苔白,脉细弱。西医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父母非常焦虑。
我辨证为脾肾气虚,筋脉失养。治法以健脾益肾,养血荣筋为主。
处方如下:
怀牛膝12g,黄芪20g,炒白术10g,山药15g,当归9g,熟地12g,杜仲10g,续断10g,茯苓12g,鸡血藤15g,炙甘草6g等。
这个方子,牛膝为君,引药下行,补肝肾、强筋骨;黄芪、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培补后天;熟地、杜仲、续断滋肾填精,巩固先天;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利筋脉;茯苓健脾渗湿,防滋补壅滞;甘草调和诸药。
服药三周后,孩子母亲打电话来说:“孩子腿上有点劲儿了,上楼不用一直扶栏杆了。”
一个月后复诊,孩子走路稳了一些,摔倒次数减少,说话声音也响亮一点。我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加党参10g增强补气之力。
三个月后,孩子已能自己上下楼梯,虽然还不能跑跳,但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愿意和同学一起玩简单的游戏。
我嘱咐继续巩固,配合适当功能锻炼,近期随访,病情稳定,未再加重。
![]()
结语:
我常对患者说:“肌营养不良不是一天形成的,治疗也不能急于求成。中医讲‘治痿独取阳明’,重视脾胃,但也不能忽略肝肾。必须脾肾同补,气血同调,筋脉才能得到充分濡养。”
如果你或家人也有类似困扰——比如走路无力、肌肉萎缩、容易疲劳、站立困难——可以告诉我具体情况:
是上肢还是下肢无力明显?
有没有肌肉跳动或关节僵硬?
食欲如何,是否容易腹胀?
平时是否怕冷、腰酸?
我会根据你的体质和症状,帮你辨证分析,拟定适合的调理思路。
我们一步一步来,只要方向对了,坚持下去,总有改善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