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大使跑人大,说和中国合作“等不起”
10月28号,人大重阳的小礼堂里,伊朗驻华大使拉赫曼尼·法兹里站上台,一句客套都没留,直接开嗓:和中国联手,伊朗现在就要!台下学生举着手机,闪光灯一片。老大使没念稿,张嘴就捋时间线——丝绸之路那会儿我们就做买卖,现在不过是把骆驼换成铁路,把丝绸换成石油和5G,生意还得接着做。
他补了一句,1971年两国才正式建交,可真正热络是90年代之后。中国要油,伊朗有油;中国能修桥铺路,伊朗正好缺桥缺路。两边一拍即合。后来美国加码制裁,项目停了一大片,可大使一点不尴尬:停是停了,心没凉,合同锁在抽屉里,灰尘一擦还能用。
讲到文化,他更直白:伊朗人读孔子,中国人读哈菲兹,翻译几本书、换几个留学生,感情就黏上了。现在在华伊朗学生四千多,大使笑说,目标是再翻一番,到时候北京地铁里能听见波斯语报站,那才叫一个热闹。
![]()
有人问制裁怎么办?大使两手一摊:活人还能让尿憋死?第三方通道、易货贸易、本币结算,能想的招全上。一句话,不让老百姓饿肚子,也不让华盛顿看笑话。
现场七嘴八舌,从铁路到迁都,从伊核到抵抗运动,大使挨个回。说到激动处,他拍了桌子:单边主义横行,亚洲国家再不抱团,就只能被挨个捏。中国够大,伊朗够硬,合在一起就是墙,挡风。
态度亮出来:伊朗不是来求施舍,是来拼未来
听完大使这一通,我心里就一个感受——伊朗人这次是真急了,但不是慌,是看准了窗口期。美国大选一轮接一轮,中东政策像坐过山车,今天加税明天撤军,谁都摸不准。伊朗不想再当皮球,干脆把球抱到中国这边。
有人说伊朗被制裁几十年,穷得只剩石油,这话我不认。穷是穷,骨气还在。大使一句“为独立自主付出代价在所难免”,把我给震住。想想也是,中国当年被封锁,不一样勒紧裤腰带搞出两弹一星?历史这面镜子摆在这儿,伊朗照见了当年的我们,我们也照见了当年的自己。
再说合作内容,听着高大上,其实拆开来全是老百姓的日常。油气管线一通,中国西北冬天少挨冻;铁路一修,新疆瓜果两天到德黑兰;新能源园区一建,光伏板子直接铺到波斯湾。两边工人都有活干,都有工资拿,这才是最实在的“命运共同体”。
![]()
有人担心美国会不会翻脸?翻脸也不是没翻过。大使把话说透:你越怕,他越掐;你站直了,他反而得掂量。中国这些年一路被围堵,不也闯出芯片、高铁、大飞机?伊朗看在眼里,心里门清——跟着中国混,不是混吃等死,是混出一条生路。
最让我动容的是大使那句“抵抗运动已经70多年,将来仍会延续”。听着像硬杠,其实透着悲凉。谁愿意天天喊抵抗?谁不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可世界不给你安稳,只能咬牙挺住。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扛了109年,才换来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伊朗人现在喊的,不过是把109年压缩成70年,本质一样:不想跪着活。
所以别再把伊朗想成悲情小国,人家算盘打得啪啪响。东边有中国大市场,西边有波斯湾能源,北边连着中亚五国,南边掐住霍尔木兹海峡,地理buff叠满。缺的只是资金和基建——中国正好都有。两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这才是成年人之间的合作。
结尾
大使最后撂下一句话:合作不是为了对抗谁,只是想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听完我信了——太阳底下,没人想天天打仗,都想好好过日子。只要这个念头还在,路就总能蹚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