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首相这种“高危岗位”上,能干满一年都算奇迹。结果2024年10月上任、2025年9月卸任的石破茂,只干了11个月,却硬生生给日本政坛留下了十年都难得一见的清醒气质。
更讽刺的是,起初外界普遍以为他只是“过渡首相”,顶多是自民党的一次例行轮换。谁也没想到,这位表面木讷、演讲永远不带激情的“政治理工男”,会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让整个东亚政治圈重新认识了什么叫“不随大流”。
![]()
其实在日本这个讲究派系、讲究站队的政治生态里,像石破茂这样的人,能混到首相位置,已经是奇迹级事件。他的政治履历几乎写满了“边缘人”三个字。从2008年开始,他先后四次角逐自民党总裁,次次战败,最惨的一次还是2012年那场,当时他在地方党员投票里遥遥领先安倍晋三,但在国会议员票上被派系力量直接“按头”逆转。
那之后,他被贴上了“性格太轴”“不懂人情世故”的标签,被排挤出核心圈。一度有人嘲笑他:“石破就是日本政坛的永久陪跑员。”结果陪着陪着,这位陪跑员真地跑成了首相。
![]()
他的政治理念其实很简单也很“老派”:不搞私人权力圈,不靠派系养人,信奉“原则第一”。他甚至自创了一个名叫“水月会”的政治团体,名字听起来温柔儒雅,实际上就是在呐喊“拒绝派系”。他的意思很明确,政治不是帮派游戏,更不是利益分赃。
他不拉小圈子、不去酒局应酬、不讨好媒体,这套“清流操作”在日本政坛被认为是政治自杀。于是多年下来,他习惯了当孤独的少数派。直到2024年1月,安倍派议员的政治献金丑闻爆发,整个自民党都噤若寒蝉时,他却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批评。
![]()
那一刻,日本人忽然意识到:原来还有人敢在这个党里说“真话”。也正是这股“敢言”的劲,让他在党心民意都低迷的背景下,被推上了首相的位置。
上任之后的石破茂,继续展示着他那种“轴到骨子里的务实”。别人上台都想着怎么立刻刷存在感,他上台后第一句话却是:“我想先看看档案室。”他不上社交平台,不发煽动性言论,走到地方就一句“天气不错,大家辛苦了”。
这种“无聊风格”,让媒体一开始都拿他不开玩笑都不舒服。可随着政策出台、行动落地,人们才渐渐发现。这位“表面无趣”的首相,其实是日本近十年来最有骨气、最清醒的那一个。
![]()
最让日本右翼炸开的,是他在“历史问题”上的一记重拳。2024年8月15日终战纪念日,他成了第一位拒绝参拜靖国神社的自民党出身首相,也没有像前几任那样“折中”地送祭品。
到了2025年的纪念日,他干脆现身在广岛和平纪念馆,面对镜头说:“正视历史,不是因为别人要求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自己不再迷路。”这话一出,右翼媒体炸成一片,骂他“背叛国家精神”,说他“自虐史观”,但他一句回应都没有,只回了一句很有分寸的话:“反省过去,不会削弱爱国心,只会让国家更有尊严。”在一个被右翼情绪笼罩已久的政治土壤中,这种话简直像在刀口上跳舞。可偏偏,他真就跳得平稳。
![]()
有人说,石破茂的清醒,在于他看穿了“日本习惯性依附”的虚假安全感。对美国这层关系,他最早提出“日本是盟友,不是附庸”。这不是口号,而是他真地这么做了。2025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日本跟进对华关税,他不仅没有立刻表态,还让外交部门“研究几周”。
最后的回答是:“日本将独立判断。”一句话直接把“言听计从”这根链子掰断了。更大胆的是,他当面拒绝了白宫强推的联合贸易惩罚措施,而且在中日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还推动恢复半导体设备出口合作。有人质疑他“亲华”,他只淡淡说:“经济不是战场,谁搞经济报复,最终伤到的都是自己。”那次发言,党内的亲美派差点拍桌子,但很多商业界人士默默鼓掌。
![]()
相比之下,他就职前后那几通与特朗普的电话交锋,也成为坊间传闻。两人通话不到五分钟,石破茂几乎就用“同盟需平等”这一句,堵住了特朗普的各种暗示。美国舆论立即给他盖章“态度冷淡”,但他毫不在意。
你可以说他不圆滑,但这种“不圆滑”,才让人看到日本长期丢失的独立意识。尤其和后来上任的高市早苗一比,差距更像两种文明。高市上台后不但签下“买美农货帮特朗普稳票”的协议,还在外交政策上接连表忠心,让日本媒体都说那是“卖国式顺从”。于是回头看石破茂,哪怕只是几次拒绝和一句“独立判断”,都成了难得的政治尊严。
![]()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在国际议题上居然比多数欧洲政客都要有道德勇气。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他代表日本发言时,罕见地提到巴勒斯坦问题,明确表态支持“两国方案”,说日本正在“认真研究承认巴勒斯坦国”,并要求以色列停止阻拦人道救援。
在这个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一边倒的时刻,日本首相的这句话像打破沉默的石子,激起一圈圈震动。日本外务省有人事后吐槽“那天后背全是冷汗”,但国际舆论却给出了罕见的好评。中东分析人士甚至说,日本终于做回了一个“为人道发声”的国家。这种“不随流”的态度,放在日本那种极度谨慎的外交体系里,简直是划时代的勇气。
![]()
在能源和经济政策上,石破茂同样务实得近乎“老派”。安倍、岸田一直主张大力重启核电,理由是便宜、稳定、能给美日核能合作添彩;他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日本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核电绝不能成为主力。
于是推出“可再生能源优先”路线,重点支持地热、风能和小型水电。他不是空喊环保口号,而是真把预算往这些项目上拨。谈到核电,他也不走极端:“现在无法完全舍弃核电,但比例必须下降。”他说日本的能源选择既是安全问题,也是形象问题,“一个曾经用核武做梦的国家,不该用核电做赌注。”这句话的信息量足够大,也足够刺耳。
![]()
在内政方面,他没有搞那些日本政客最爱的“形象工程”。相反,他把资源往地方倾斜,推动地方创生,把预算直接投给中小企业,帮地方稳住就业。那些看似无名的政策,反而成为他最被地方选民称赞的部分。人们发现,他真的是在干事,而不是上镜。相比之下,岸田文雄任内最大热度是拍了多少次“外交握手照”;石破茂的热度低,但政策质量高。
卸任后,他讲过一句话,刺穿了日本政治的虚伪:“在首相官邸,几乎没人讲真话。”这番感叹说出来,反而让人心酸。因为这是一个见惯派系斗争、见过请客送礼、面对各种外交压力仍保持初心的人发出的叹息。
![]()
把石破茂放在更宏观的亚洲格局来看,他其实是那个罕见的“理性派”。中日关系这些年紧绷,但他的态度始终是理智克制,不渲染威胁,不打意识形态牌。他知道地缘对抗没赢家,只有务实合作才有余地。
正因为如此,就算他不是“亲华派”,中国也普遍认可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有人说他像韩国的文在寅,一样因为坚持原则被本国媒体妖魔化,却最终证明,真正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人,不怕得罪谁。
![]()
日本近年政治充满“短平快”节奏:领导人稍不顺风就被舆论驱赶下台,几乎没人有耐心做长远规划。而石破茂的存在,就是那股“逆风冷静”的气。他任期短暂,但留下的痕迹并不短。他拒绝虚伪崇拜,敢和大国谈条件,敢承认历史错误,敢在国际议题上说人话。外界评价他是“日本近十年三观最正的首相”,这不是恭维,而是实打实的事实。
有人笑他政治不懂变通、太轴,也有人批评他“冷冰冰”“少人情味”。可十年后当人们再回看,也许会发现:在那个人人追风口、争权力的时代,恰恰就是这个“轴到不行”的人,给日本留下一点珍贵的理性。
![]()
政治从来不是演戏,有时候,一个不懂表演的领导人,反而最接近真相。石破茂的确没能改写日本“短命首相”的魔咒,但他至少证明了,在一片喧嚣的政坛里,清醒也能成为一种力量。
参考信源:卸任在即,石破茂吐露:我切身体会到“在首相官邸谁也不说真话”
2025-10-13 19:35·红星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