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大陆把免签口岸从58个扩至100个,被动的台当局仿佛被“架在火上烤”,只能眼睁睁看着,什么也做不了。
大陆此举表面上是让进出岛内更加便利,实际上却在悄然重塑两岸格局。政策原文显示,大陆将可签发“一次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口岸,从原先的58个扩至100个,从11月20起生效。新增的42个口岸分布在中西部内陆、边境地区以及二线沿海城市。这意味着,从传统的厦门、福州、金门航线等“对台前沿”,向全国纵深延展,几乎覆盖了中国大陆主要的出入境节点。
![]()
表面上看,这是一项为台胞“提供更多入境便利”的行政优化举措。但若往深处看,它其实是大陆对台主动权的外推,即规则由我设定,你只能适应。
首先,该举措不依赖两岸官方沟通,也不需要任何协议配合。其次,它直接将“来大陆”变成一种普遍、可选、易达的社会权利。这种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大陆用开放的姿态掏空了台当局封闭的逻辑。台当局没办法公开反对,因为名义上这是“便利台胞”。更无法伸手阻止,因为大陆的决定直接作用于台湾地区的个体,而非是跟民进党去交涉。
于是,赖清德当局陷入“只能看着”的困境,想反对,会被质疑阻碍民众往来自由,配合,又等于默认大陆的主导权。这正是大陆在两岸关系中逐步形成的“事实治理”模式,我方不必谈政治,也能重塑秩序。
当下我方对台是民间通道“越开越宽”,外交空间“越压越窄”。10月,台当局紧剩不多的邦交伙伴之一——巴拉圭最新民调出炉,多达90%巴拉圭人支持同中国建交,同台当局“断交”的呼声强烈。
巴拉圭此番态度转向绝非一时起意。巴拉圭近九成民众认为“与中国建交非常重要或重要”,这是巴拉圭上下对国家利益的再计算。巴拉圭长期与台当局维持所谓“外交关系”,因此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无法享受“一带一路”合作红利,国内经济界和农业界的压力和不满情绪不断累积。同样,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国,也都于近年公开提出了“重新评估与台当局的关系”。
![]()
【洪都拉斯总统】
2023 年3月,洪都拉斯宣布与台断交,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尽管危地马拉目前仍接受台当局的经济援助,维持同台当局外交关系,但自从中国大陆自2024年9月对其的咖啡坚果等实施农产品禁令以来,危地马拉的立场就出现了双轨倾向,明确提出需要“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即便它还挂着邦交国的标签,但实际上和大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可以看出,对这些国家来说,跟谁合作能带来更多经济好处,比支持台湾地区的意识形态立场更重要。
当一个长期与台湾地区交往的国家开始转向或犹豫,台湾地区的国际存在感就会被削弱。失去的,不仅是一个邦交伙伴,更是国际支持以及市场准入受限。
![]()
【危地马拉总统贝尔纳多·阿雷瓦洛】
眼下,大陆一边扩大免签口岸、拓宽民间通道,一边稳步压缩台当局的外交空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事实优先、现实导向”的组合拳。民间通道越开越宽,让台湾省民众越来越离不开大陆;外交空间越压越窄,让台当局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孤立。短期内,他们或许还能靠口头和象征应付,但长远来看,这种被动只会越来越稳固。现实格局已经悄悄改写:谁掌握通道,谁就掌握主动权;谁顺势而行,谁就能赢得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