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有编制,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
“前几天和一位县城公务员聊天,他月薪五千,却刚给儿子全款买了婚房。而我身边另一些体制外的朋友,虽每月收入远高于5000元,却为儿子的婚房凑首付愁白了头。这种反差,让我突然想明白一个道理:编制这东西,从来不是给你自己用的,是给你下一代用的。”
如果你只考虑自己,大厂里面赚2万,每天出入CBD写字楼,捧着星巴克,踩着萨洛蒙,披着始祖鸟,用着苹果全家桶,这肯定是更香呀。
但当你把目光拉长到三十年,当你开始为下一代打算,账就不能这么算了。
![]()
体制内的“隐形福利”,都在后半生
我们先戳破一个幻想:普通人考进编制,真不等于走上仕途。95%的人领的就是份死工资,干着打杂的活,一辈子没什么话语权。
但是,能考进编制的人,他的学历、执行力都不会太差。假设,这样的人如果去互联网大厂,短期内也能赚到比体制内更多的钱。
但体制内外最大的差别,在于人生下半场:
因为编制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不会在你40岁工作能力下降的时候辞退你,反而是恰恰这个时候迎来你事业的上升期;
他不会在你50岁年迈体衰的时候抛弃你,反而恰恰是这个时候给你最高的工资;
他也不会在你60岁的时候就需要子女来养老,而是在你退休之后,依然发着一份比子女还要高的工资,成为子女的最大依靠。
![]()
体制内父母的“钞能力”,才是孩子的真实起点
看看你身边:
父母在体制内的年轻人,大多数结婚时车房全款、彩礼备齐,自己上班赚的五千块纯属零花钱。婚后父母还能时不时给点资助,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反观那些父母是工人、农民、个体户的年轻人,哪怕自己月入两万,也要自己攒首付、还房贷、凑彩礼。这三座大山压下来,至少百万起步。哪怕你每月省吃俭用攒八千,也要十年才能追上别人的起点。
更为扎心的是:体制外的父母正需要你反哺的时候,体制内父母正在成为子女的依靠。
![]()
五千块工资,买的其实是孩子的未来
为什么我说编制不是给自己用的?你会发现你二三十岁最需要消费的时候,你要买房、买车、出去旅行、看演唱会的时候,这个时候编制内的工资他满足不了你。
但是等你年龄大一点,消费需求少的时候,你的工资反而高了。上涨的工资正好用来支撑子女的教育、婚嫁、置业。
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工作时间让你能每天接送孩子、辅导作业、陪伴成长。
这笔账算下来,体制内五千块的含金量,确实堪比体制外一万五。
所以你会发现:大城市高薪青年选择不婚不育,县城体制内却普遍早婚早育。这不是偶然,而是不同选择下的理性计算。
如果你追求的是个人享受,编制确实给不了你想要的精彩。但如果你愿意为下一代铺路,那这份“稳定”,可能就是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毕竟,真正的阶层跨越,从来不是一代人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