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美元首终于进行了会晤,而紧接着第二天,当地时间10月31日,两国防长就面对面坐到了会议桌前。
没想到,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全程收着劲儿,不仅没提压力、不谈制衡,反而相当收敛,这样的态度转变让人不禁好奇,美国这是突然转变了,还是另有打算?
这次赫格塞思面对的是中国防长董军,两人见面,气场却并不对等。董军防长从容淡定,态度平稳。赫格塞思却显得拘谨,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种小心翼翼。
![]()
这种变化,不能光看成是个人风格的差异,更像是美国对如今中美军力变化的一种现实反应。
“自保”成关键词,美方低调背后的信号
如果说过去的美国防长在面对中国时多是强硬姿态,讲究的是“威慑”“主导”“防御前沿”,那这次赫格塞斯的表态显得格外克制。
他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自保,赫格塞斯表示美方不寻求冲突。这种用词上的变化,更反映出美国对如今局势的重新定位。
![]()
值得注意的是,赫格塞思没有像以往那样强调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所谓“存在感”,也没有提到任何主动性动作,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防御”上。
从过去的“控制局势”,变成了“稳定局势”,从“压制对手”,变成了“保证自身安全”。
这意味着,在面对中国军力的持续提升时,美国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底气地提出军事打压,而是开始考虑如何减少风险、保住底线。
![]()
会议现场的细节也能看出端倪,董军防长姿态自然。而赫格塞思面色紧张,手甚至还缩在桌子下。这种细微的肢体语言差异,往往能透露出更真实的心理状态。
过去,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曾是其对外战略的核心之一。无论是航母巡航、战机抵近,还是联合军演,美国总是习惯于用高压手段“维持秩序”。
但如今,美方在语言上主动收缩,在行为上也趋于谨慎,这并非偶然。
解放军影响力扩大,让美方必须重新计算成本
美国的态度变化,其实是根据现实调整的。近年来,中国军队在多个方向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南海、东海和台海周边,解放军的战备巡航、实战演练已经形成常态,区域内的军事节奏也因此发生了明显变化。
![]()
实际上,解放军在这些区域的部署是经过系统性规划和逐步推进的结果。新型装备的列装、战术动作的优化、作战体系的完善,都在默默改变着区域的军事态势。这种能力的提升,让美军不得不认真对待。
过去美国总以为,凭借其全球部署和技术优势,足以在亚太地区维持“主导权”。但现在,这种主导权正面临“失效”。
无论是前沿基地的安全,还是航母编队的机动空间,都开始受到更大限制。美国防部内部对于“是否值得冒险继续插手台海事务”的讨论,也日益频繁。
![]()
美方清楚,一旦在台海或南海发生擦枪走火,局势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升级成高烈度冲突。
而在中方部署的多重打击体系下,美军的传统作战方式已经不再那么安全。换句话说,风险高了,收益低了,投入产出比变得不划算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赫格塞斯不断强调“自保”,因为一旦发生冲突,美军不仅无法保证胜利,甚至可能连“全身而退”都变得困难。
![]()
这种情况下,美国选择转向强调防御、降低冲突可能性,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调整。
主动权转移,美方只能“务实”处理安全问题
如今的中美军事互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在,解放军的反应变得更加直接和系统,一旦发现挑衅,便以演训、巡航、封控等方式迅速回应。
这种“以行动对行动”的方式,不仅提升了中方的实效控制力,也让美方的军事行动变得束手束脚。
美军在亚太的部署也出现了调整,以往重兵驻扎在第一岛链,强调“前沿存在”。现在则转向更分散、更隐蔽的部署模式,比如加强关岛、夏威夷甚至澳大利亚的基地建设。
![]()
美方不再试图正面硬碰,而是选择灵活应对,尽量避免与解放军正面接触。
但这种“退一步”的策略,并不意味着美方放弃了其地区目标,而是变得更加谨慎和务实。赫格塞斯这次的“自保论”,正是这种战略转变的缩影。
既然硬碰硬划不来,那就想办法保住已有的空间,不再盲目冒进。
中方在这方面的回应也毫不含糊,董军防长在会谈中提到,希望美方将“不寻求冲突”的表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句话的背后含义非常明确,说一套、做一套不行。
![]()
你说不挑衅,那就别卖武器、别搞侦察、别拉盟友搞小圈子。
实际上,中方的军事策略已经转向“主动塑势”。不管是定期演训、远海战巡,还是针对性反制措施,解放军正在用实际行动构建起区域安全的主导权。
而这种主导权的形成,正是美方不得不重新考量战略分配的根源。
美方的收缩,是战略调整也是现实妥协
综合来看,这次赫格塞思在中美防长会上的表现,不是个人风格的体现,而是美方整体战略调整的反映。他不是不想强硬,而是知道强硬不再管用。
![]()
面对解放军日益增强的力量,美国再高声喊话也换不来优势,反而可能引火烧身。
美方如今强调“自保”,本质上是对中美力量格局变化的默认。美方已经意识到,继续推高对抗的代价太大,不如先稳住局势,再谋下一步。
解放军的每一次行动,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的底线不被突破。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主动权从来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力一点点争取出来的。
![]()
如今的态势说明,中国已经逐步掌握了更多主动空间,这背后,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未来中美关系仍可能会有波动,但军事层面的博弈将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而非表面姿态。
赫格塞思反复说“自保”,其实是在告诉外界,美方正在调整策略,不想再冲在第一线,而是希望稳住局势、减少风险。
但问题在于,仅靠一场会谈中的“自保”表态,并不能改变长期趋势。
![]()
真正的考验,是未来美方是否真能将“不寻求冲突”的表态落到实处,而不是嘴上一套、行动又一套。
实力决定语气,局势转变正在发生
赫格塞思在会上的“自保”言论看似柔和,实则透露出一种战略焦虑。他清楚,现在已不是美军说什么就算数的时代。面对解放军的快速发展,美国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的行动空间。
![]()
这次中美防长会,释放出的信号足够清晰,中美军事互动的天平正悄然倾斜,主动权开始向中方靠拢。未来的谈判桌上,谁说得上话,不是靠态度,而是靠实力。
参考信息:
美防长涉华言论自相矛盾,军事专家:典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环球网2025-11-03 06:43
「解局」中美防长会谈释放的几个信号,专家这样解读——环球时报2025-10-31 17:3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