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器物上的古拙线条到明清遗珍上的华丽纹饰,每一笔纹路都藏着中国古人的审美记忆与精神密码。10月31日,“文·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这是一场以“纹样”为主题的视觉盛宴。
![]()
85%文物为首次展出
纹样,中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精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杰出的、罕见的。
![]()
本次展览包括
“纹耀先秦华夏之源”
“纹昭一统盛世初现”
“纹绘华章兼容并蓄”
“纹饰风华雅韵流芳”
“纹彩辉煌意蕴万象”
五个单元
辽博公共服务部主任康宁说:“本次展览致力于为青少年观众打造专属学习平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展览以‘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化教于心’为核心,让青少年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激发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展览精选陶瓷器、玉器、青铜器等144件(套)文物,其中85%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本次展览以古代器物为载体,以器物纹饰为展示重点,串联起先秦至明清的器物纹饰发展变化脉络,揭示出不同时期的纹饰特点与审美变迁,通过直观的方式让青少年观众从展览中汲取器物纹饰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情感,让具有独特美学价值和审美功能的馆藏文物转化为博物馆美育资源,帮助青少年观众获得美感体验,近距离感受文物之美,用艺术滋养人生。
观众被
“纹样长河”之美所震撼
走进展馆的序厅,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以历代典型器物纹饰为灵感,由缠枝纹、花卉纹、几何纹、神兽纹等组成的“藻井”图案。序厅顶部,各种古老的纹饰在现代灯饰的映衬下各显芳华;地面辅以动态投影,构成一条流淌的“纹样长河”,步履所至,人画互动。现场很多观众都大呼,“真是精美绝伦!”
![]()
图源:辽宁省博物馆
国宝文物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记者在现场看见,“马厂类型波折纹彩陶壶”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该文物纹饰布局按器物部位精准划分,层次井然,颈腹处纹饰最为夺目,以粗细不一的流畅曲线绘就水波纹,精准模拟水波荡漾之态,线条婉转流动,充满节奏感,让人宛若望见潺潺河水。对于这件文物,康宁说:“古人在以渔猎为主的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对自然之力的崇拜。通过这件文物,观众可以看见,古人通过波光粼粼的水波纹,寄托对水的感恩。此件陶壶可以让我们看见古人的智慧与审美。”
葫芦文化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之一。本次展览中的“清代掐丝珐琅瓜瓞葫芦瓶”是明星展品之一,这件葫芦瓶器身满覆錾胎工艺制成的葫芦枝叶与小葫芦造型。一位观众说:“这件文物真是巧夺天工,将红珊瑚做成了葫芦花,这样的技艺和想象力只有我们中国匠人才有。”
亲手摸一下
千年前的陶片
本次展览特设四大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通过亲自动手进行互动实践,感受底蕴深厚的中华审美风范。
“指尖考古实验室”是最受青少年喜欢的互动展区。在特制的展台中,青少年可以通过专门制作的小孔,亲手摸一摸来自千年前的陶片。
康宁说:“这些陶片都是真实的文物,我们通过特制的展台,让每个观众可以摸一摸来自我们祖先的文化传承。”
“铜镜上的时光拓片”展区,以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纹饰为原型,专门设计制作了可供观众拓印的模型和工具,并辅以操作引导,让观众可以亲手拓印铜镜纹饰,将“时光印记”带回家。
![]()
图源:辽宁省博物馆
“碎片里的纹饰风华”展区,以拼图游戏的形式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器物纹饰进行拆解,变成“拼图”,大家可以通过拖动“拼块”来还原纹饰图案,在趣味拼搭中,探寻不同历史时期的纹饰特点。
“明清瓷画解谜工坊”展区,设有很多翻板,翻板一侧为吉祥纹饰,另一侧为对应名称和寓意,观众可以先猜一猜纹饰的名称,然后再转动翻板核对答案,在猜谜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更多的吉祥纹饰。
本次展览还特设了光影区,这也是观展的最后一站。该展区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光影与音乐交织的“秘境”。在这个展区里,观众可以欣赏到对称的宝相花纹、矫健昂扬的龙纹、寓意生生不息的缠枝莲纹…
来源:沈阳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