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统一充电接口的战役才刚刚落幕,Type-C接口已成为电子设备的标配。这一举措预计每年将减少1.1万吨电子垃圾,为消费者节省2.5亿欧元。
![]()
现在,欧盟又将矛头指向智能手机的“计划性报废”策略。根据2023年通过的《新电池法》,从2027年起,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都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
可换电池手机回归,苹果们的好日子到头了,欧盟正用法规硬生生撕开科技巨头封闭的生态围墙,为用户夺回本该拥有的自主权。
![]()
欧盟高举环保旗帜,宣称可拆卸电池能让手机寿命延长1-2年,到2030年有望每年减少6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减排目标的背后,是欧盟试图掌控标准制定权的野心。它先统一充电接口(Type-C),再强推可换电池,一步步把“环保”锻造成技术壁垒。
法规细节:为用户权利而战
新法规要求电池拆卸必须控制在“使用常规工具与基础操作技能即可完成”的合理范围内。这意味着普通用户仅需借助螺丝刀等简单工具就能完成更换,而无需动用专业设备。
法规不仅关注可更换性,还设定了严格的回收目标:到2030年,63%的废旧电池应被回收利用。电池生产商必须满足最低回收含量要求:钴16%、铅85%、锂6%、镍6%。
环保影响:向电子垃圾宣战
欧盟环境署2022年度报告显示,全球电子废弃物总量已突破6200万吨,智能手机废弃物增速尤为显著。而目前当手机电池故障时,70%的用户选择直接更换手机,而非修理。
可拆卸电池设计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研究表明,如果到2030年所有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可拆卸电池,每年将减少6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当前排放量的30%。
用户利益:打破维修垄断
对用户而言,可更换电池意味着延长手机使用寿命。当电池老化时,用户可自行花费约200元更换电池,而不必花费数千元购买新机。
在特殊场景下,可拆卸电池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户外工作者可在无法充电的环境中快速更换电池;应急救援人员可保持通信不间断;旅行者无需携带笨重的充电宝。
厂商应对:科技巨头的挣扎与创新
面对新规,苹果、三星等厂商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苹果被曝正在研发“电感应胶粘剂脱粘”技术,使电池更换更便捷。三星则已在海外市场推出XCover系列可拆卸电池手机,并实现与IP68防水的共存。
科技不应以牺牲用户权利和环境保护为代价。欧盟此举正是对过度封闭的科技生态系统的有力矫正,为地球和消费者夺回本该拥有的自主权。
总的来说,欧盟的这项规定是一个关键的推动力,旨在将科技行业导向一个更可持续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未来。它促使制造商重新思考产品生命周期,最终让消费者和环境都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