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11月1日上午,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邓州花洲书院松风轩内高朋满座、嘉宾齐聚,由邓州市范仲淹文化研究会、邓州市李贤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张宗成《文史新视角》出版座谈会隆重召开。
![]()
参加活动的有:邓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云立;市文联主席马均;市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先锋,副会长常振会;市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廷玉;市李贤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曹红波,执行会长闫富传、刘德洲,副会长张宗成、杨上进;市委编办机关工会主席魏新征;市文明办刘浩博;市四初中政务副主任骆志成;市一高中教师王宏勋;市美术家吕中田;市族谱(志)人物传记编委会特聘作家周己楷;市李贤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单兴权、丁春雷、王学伟等20余人。闫富传主持了座谈会。
![]()
马均致贺词。他对张宗成老师的研究精神与著作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寄语更多文化工作者投身地方文化传承,并表示,市文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作家、文学爱好者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为大家提供全方位服务。
![]()
王云立在讲话中指出,文史是邓州的根脉,更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纽带,张宗成老师为邓州文化繁荣、文化认同做出了积极贡献,张老师勤奋、博学、谦虚的品格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以这次《文史新视角》新书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凝聚文化研究力量,让邓州文史“活”起来、传下去,进一步凝聚起建设邓州,共谋发展的文化合力。
![]()
座谈会现场氛围热烈,刘先锋致欢迎辞,对到场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阐述了此次座谈会对推动邓州文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
在核心谈创作环节,张宗成声音铿锵、满怀深情地详细分享了《文史新视角》的创作历程——从资料搜集时的奔波走访,到观点提炼时的反复推敲,从内容撰写时的精益求精,再到定版前的反复校对,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他对邓州文史的深情与坚守。
![]()
![]()
![]()
座谈发言中,刘德洲、曹红波、杨廷玉、常振会、魏新征、骆志成、刘浩博、王宏勋等嘉宾先后发言,围绕《文史新视角》的学术价值、对地方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以及邓州文史研究的未来方向展开深入交流,言辞间满是对著作的认可与对邓州文化发展的期待。发言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张宗成向与会代表赠送《文史新视角》一书,墨香传递间,尽显文化传承的温度。
![]()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在花洲书院合影留念,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
此次出版的《文史新视角》30万字,历时两年编辑,分为“走近诗歌”“散文之页”“文学欣赏”“两项研究”“其他评论”等五部分内容,是张宗成老师创作的又一精品力作。张老师是邓州地方文化研究领域的深耕者与践行者,从教伊始便投身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潜心探寻教与学的内在规律,撰写的数十篇教育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在深耕教育领域的同时,张宗成始终怀揣对地方文史的热爱,主动参与范仲淹文化、李贤文化、邓姓文化、姚雪垠文化等省、市多级文化研究活动,他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发现——写作,先后推出“视角系列”“研究系列”等多部著作,去年编辑出版《李阁老的故事》。
《文史新视角》出版座谈会的召开,不仅为邓州地方文史研究增添了新成果,更搭建了交流共享的平台,将推动更多人关注、参与邓州文化传承,助力地方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刘浩博)
附:
人物简介:张宗成,1953年生,邓州文渠人。全国农村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理事,武汉科技大学终身客座研究员,李贤文化传承首席专家,南阳市作协会员,邓州市李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姓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
出版有《阅读新视角》和《研究真好》等多部专著。曾任《关心下一代(家教专版)》《邓州师训》《家长之友》报编辑,《作文指导报》特约评论员,参与编辑《名师文言课堂》《邓州历史文化概览》等专著20多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