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的生活和故事,点关注、不迷路!
![]()
01
打我记事起,我们村每过五天就有一个集会,那时候集会靠近我们小学,是去小学的必经之路。
村里的集会在一条东西向街上,从这头到那头,贯穿我们大半个村子的宽度。
集会上卖啥的都有,涵盖人们日常吃穿用度所需之物。
吃的,水煎包、烧饼、油条、糖糕、小笼包、丸子汤、凉皮、水饺;
![]()
衣服,小到袜子,大到棉服,从新生儿到七老八十岁的衣服,应有尽有;
除了日常用品一一俱全之外,还有修鞋、剃头、修表的;
俺村集会还是牲畜交易所,卖羊、鸡鸭鹅的都有。
不仅如此,在村里集会卖啥都行,当然不能违法哈。比如,家里打面剩下的麸子没用了,也可以拿到集会上卖。
总之,只要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俺村集会上几乎都可以找到。
想想吧,那时候每个集会得多拥挤,真的是人潮涌动,所以时刻看好自己的钱包,毕竟挤来挤去,东西就容易丢。
我小时候,我的父母就在集会上打烧饼。
我记得我小学时,赶到生意好时,父母打烧饼一天能卖三四百块钱,一个集会和几盆面、用掉几袋面粉。当然非常累,那时一块钱三四个烧饼,一天下来,累的不想吃饭。
现在打烧饼,一天也能卖到三四百块钱,就是买的人再也没有那么多了。曾经人头攒动的盛况,在我们村里已经不复存在。
乡镇的集会人会多一些,不过也好不了太多。
02
![]()
昨天带着孩子去集会上吃烩面,我猜着可能没多少人,但是人少的令我吃惊:买东西的人没有卖东西的多……
![]()
稀稀拉拉几个买东西的人。
看到这种场景,我心里很失落。
卖东西的人里,还有很多熟悉的面孔。
![]()
这位大叔,我小时候就卖煎包油条,现在依旧,只是他从一个青年变成一个中老年了。
我还记得他的名字,不过他已经不认识我。我小时候,他和父亲的摊位常挨着,大家忙里偷闲会胡侃两句玩笑话。
![]()
村里集会曾经卖水煎包、小笼包的大爷,大概因为肝腹水一类的疾病,已经去世十余年,大娘在他去世一两年后,也因病而逝。
去年看到他们的二儿子,门牙都脱落了。
你看时间如此不经过,一晃悠,好多人都老了。
03
![]()
我喜欢赶集,尽管很多时候,我也不买什么。
喜欢集会上热闹的烟火气,人潮涌动、人声鼎沸,看看那些熟悉的吃食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乡村的集会,是我们这代人最初爱逛的Supermarket。
现在去赶集,多是为了缅怀,也许不久的将来,村里的集会将不复存在。
![]()
煮烩面的大锅,依旧热气腾腾。
八元一大碗,尽管羊肉可能不那么好吃,但是味道整体还不错。
主要是这口大锅太有诱惑力,看着冒着的腾腾热气,闻着锅里飘来的肉汤香气,每个路过的人,哪个不得咽下口水呢。
![]()
乡村集会的塑料袋……
没有地方洗碗,只能这样了,几十年了,依旧如此。
![]()
八块钱的实惠~
![]()
我念念不忘集会上的丸子汤,所以便去吃了,味道还似从前美味,只是我没了小时候看似填不饱的胃口。
![]()
绿豆丸子~
来自儿时记忆。
![]()
小时候集会,爸妈问吃啥,其实很想喝丸子汤,但是那时候两块钱一碗,爸妈得卖八个烧饼才能挣回来的钱,于心不忍,便选个最便宜的吃食打发了贪吃的自己。
农家孩子早慧、懂事,不都是生活所迫嘛。
04
![]()
乡镇超市的遍地开花、农村长居人口的锐减、越来越便利的网购,农家人依旧节俭的生活习惯等等,使得农村集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不久的将来,乡村集会也许会成为不存在生活里的回忆。
我们只能从图片或者文字记录里,找寻一点往日的气息了吧。
【作者】农家女儿,书写人间百态。老乡喜爱的公众号,常有爆文10W+,阅读量已超千万,仅此一号,长按下图即可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