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202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最近总觉得背上有颗小硬疙瘩,一开始不痛不痒,她也没当回事。直到某天洗澡时女儿看见,说这东西颜色怪、形状不规则,赶紧拉着她去医院检查。
一查,果然是皮肤癌早期。
医生说,如果再拖几个月,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身上长东西,是不是就是癌?不是。但有些异常的“痣”与“包”,确实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
![]()
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改变,千万别忽视!
一、长了“这颗痣”,可能是皮肤癌的信号
很多人身上都有痣。但如果痣突然变了样子,就要小心了。
正常的痣,边界清晰,颜色均匀,大小稳定。而当痣出现以下变化时,可能暗示着恶性黑色素瘤:
颜色变深或不均匀 边缘模糊、不规则 直径超过5毫米 表面破溃、出血或发痒
![]()
医学上有个“ABCDE”法则,帮你区分良性痣和恶性黑色素瘤:
A(Asymmetry):形状不对称 B(Border):边缘不规则 C(Color):颜色多样 D(Diameter):直径大于6毫米 E(Evolving):短时间内迅速变化
黑色素瘤虽然在中国不算高发,但一旦患上,转移速度极快,且极难治疗。
医生提醒:如果某颗痣“越看越奇怪”,别犹豫,尽早去看皮肤科。
![]()
二、莫名长的“小包”,可能是淋巴癌的表现
你有没有摸到过脖子、腋下或腹股沟突然长了个小包?不痛不痒,也没发炎,却一直不消?
这类“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淋巴瘤的信号。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在感染时会短暂肿大,几天内就会恢复。但如果持续存在,且逐渐变大,就要引起警觉。
淋巴瘤常见症状包括:
颈部、腋下、腹股沟出现肿块 长时间低烧、盗汗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疲倦、乏力
![]()
根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发布的《淋巴瘤诊治指南》,早期淋巴瘤治愈率可达70%以上,但前提是及时发现。
所以,不痛的小包,不代表没事。
三、这类“肿块”别担心,良性可能性更高
当然,生活中绝大多数皮肤肿块都是良性的。
比如:
皮脂腺囊肿:常出现在后背、耳后,摸起来像个小球 脂肪瘤:质地柔软,可推动,一般不痛 纤维瘤:多见于乳房或皮下组织,无明显不适
这些肿块虽然不致命,但如果反复感染、影响美观,还是建议手术切除。
![]()
关键在于:自己无法判断恶性还是良性,必须交给医生来定夺。
四、这3种“误区”最容易耽误癌症早期信号
很多人之所以错过早期治疗时机,往往是因为走入了以下误区:
1. 只要不疼,就不是大事? 癌症早期往往没有疼痛感。等到痛了,往往已经发展较晚。 2. 长了好多年都没事,现在也不用管? 恶性肿瘤也可能是慢慢演变来的。“老痣变样”,更要重视。 3. 网上查查就行了? 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身体异常必须线下就医,听专业医生的诊断。
![]()
五、如何排查自己身上的可疑“信号”?
医学上推荐定期进行体表检查,尤其是以下几类人群:
有家族肿瘤史的人 皮肤白、易晒伤者(黑色素瘤高风险) 长期接触致癌物(如苯、辐射等)的人 出现不明肿块超过2周未消者
检查建议:
![]()
每个月对照镜子检查全身皮肤变化 发现可疑痣、肿块,拍照记录,观察变化 每年体检时主动询问医生是否需进一步检查六、发现异常后,这样做最靠谱
千万别自己挤、挑、抠。
一旦发现异常痣或肿块,正确做法是:
不刺激、不抓挠 尽早挂号皮肤科、肿瘤科或外科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B超、病理活检或影像学检查
有时候,一次检查,就能救命。
![]()
结语:身体发出的“警告”,别等它喊得太大声
癌症并不是“突然找上门”的,它往往早有预警。
可怕的不是它的存在,而是我们忽视了它的信号。
如果你也在身上发现了“不明来历”的疙瘩、痣、肿块,不妨停下看看、摸摸,必要时去医院查一下。
别拿健康赌明天。哪怕只是虚惊一场,也比后悔来得值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国淋巴瘤诊治指南》. 2021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