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岁的皂角树
全身是“宝”的皂角树
文/刘竹
皂角树,学名Gleditsia sinensis,属于豆科皂荚属,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栽培历史已逾千年。别名“皂荚”“皂角树”,重庆人通常叫它皂角树。
前些天游西湖,在抱朴道观门前偶遇一株巨大的皂角树。粗壮的树干下立着一方金属铭牌的“身份证”,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它的信息——豆科皂荚属,树龄260年,树高19.4米,胸围295厘米,平均冠幅16米。连果瓣革质、木质坚硬,荚、子、刺均可入药的特质,也一一镌刻其上。抬头仰望,高大的树干只在顶端舒展着枝丫,鲜绿的树叶像新长出的新绿缀在枝头,树下树间竟寻不见半只豆荚的影子,难道这是株公树?午后斑驳的阳光洒在铭牌上,仿佛在向每个驻足的人诉说自己260岁的生命历程,以及长久以来见证的人与事。我摩挲着它粗糙的树干,举起手机拍下它返老还童般的容颜。
关于皂角树,我从小就有耳闻,总听大人吵骂贪玩的孩子:“喊你去读书,你要去爬皂角树。”那时,只见过大人们用来洗衣服的皂角,深褐色的坚硬豆荚被敲碎后泡在水里,再将豆荚裹进衣物,在搓衣板上反复揉搓。可我从没见过皂角树,心里满是好奇,能结出这般神奇果实的树,该是什么模样?后来真的见到了皂角树,才发现它枝干上长满了长长的尖刺,心里很是迷惑:这满树的尖刺,怎么爬啊?
与皂角的另一重缘分,藏在腾冲的一碗甜品里。那是2014年2月,途中小憩时,看见路边店一口大铁锅里正在熬煮着什么。好几个当地人对我们说这个很解暑,要不要来一碗。于是,我们仨一人要了一碗。刚熬好的甜品还冒着袅袅热气,碗里沉浮着比大米大好几倍的“米粒”,饱满透亮,用勺子搅动时,在糖水里轻轻浮动。几粒红枸杞点缀其间,格外诱人。舀一勺入口,软糯中带着微弹,甘甜爽糯的滋味直沁心脾,至今想起来仍觉回味。问了店家,才知道那个白色的“米粒”原来是皂角米,有人说它是“长在树上的大米”。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皂角米。
甜品店对面的树荫下,有几位妇女正低头剥皂角米——先剥开成熟的豆荚,取出种子,再小心翼翼从种子上剥下那层半透明的物质后,才能收获一粒皂角米。听说晒干的皂角米要60元一两,我随口说了句“好贵哟”。其中一位妇女抬起头,手上的动作没停:“妹儿,这个全靠手工一颗一颗剥,一上午都剥不出一两来,你看我们的手。”几个人都冲我扬起手,我才看清,她们的指尖红肿起茧,有的指腹还磨破了皮,结着细小的痂。我顿时红了脸,不好意思再讲价,买了二两。她们还细心教我熬法:一次取十几颗,提前泡一晚上,加冰糖同炖,想浓稠就少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三四十分钟,等皂角米呈半透明状,撒入枸杞再煮片刻即可。也可搭配银耳、桃胶、红枣等,随个人口味来。只是后来我自己熬了许多次,却总熬不出第一次在腾冲尝到的那种味道,或许他们是用新鲜的皂角米熬的吧。
![]()
皂角豆荚手绘图
2022年初冬,表妹黎红在小区捡了许多掉落的皂角豆荚,她说准备自己熬洗发水。我原以为只是把皂角豆荚加水煮煮就行了,没想到工序这般复杂——还需加入柏树枝、无患子和墨旱莲。据说墨旱莲有乌发的作用,熬煮耗时极长。她前前后后熬制了两天,先大火煮,再转小火慢熬,关火后还要捂上一阵,接着再熬,因为皂角豆荚皮质太坚硬。就这样反复熬煮几次后起锅过滤杂质,又回锅收浓,才算大功告成。
后来,表妹找了三个空洗发水瓶,把熬好的洗发水灌了满满当当三瓶寄给我,还特意附上四枚原生态的皂角豆荚,知道我一定会喜欢。
这些浓稠的洗发水,我用了很久。每次洗头时闻到皂角香,就会想起20多年前的某一天,我路过下半城的解放西路,在离报社大院不远的巷子口,有人摆摊卖自制的皂角洗发水,用矿泉水瓶装着,5元一瓶。我毫不犹豫买了一瓶,只因为那熟悉的气味,一下勾回了小时候用皂角洗衣服、洗头的旧时光。摊主说他隔几天就会来这里,可后来我鲜少再去解放西路,便再也没买到过这种纯天然的皂角洗发水。虽说他熬的洗发水没有表妹的浓稠,却也很好用,我特别喜欢洗发水里淡淡的皂角香。
皂角树可谓全身都是“宝”,你知道吗,就连它的刺都能入药,只是入药需严格遵医嘱,绝不能擅自乱用。它的树干还可用来做菜板,不但耐用,对刀具也很友好,坚硬中带着几分柔韧,原木的外观有着自然的纹理,非常耐看。多年前,我在菜市场的流动摊贩手里买到一个皂角菜板,不太规则的椭圆原木,我非常喜欢,饱含深情地用了近20年。后来它裂了条缝,舍不得扔,先生找了块质地坚硬的木料削成楔子嵌进去,又能继续用了。可没想到2022年夏天,我们外出避暑一个月,回家时发现它再度裂开,裂口大到无法修复。我们顺着它的裂纹,一剖两半,先生准备扔掉,我不舍,用来垫了花盆,至今仍在我眼皮底下。
世间万物,皆做不到人见人爱,皂角树也不例外,有人爱它,也有人嫌弃它。在一些别墅区,有人觉得这带刺的植物种在门前影响风水,会毫不吝惜地将其砍掉、连根拔起,更有甚者,悄悄往树根浇药水,让它在无人察觉中烂根死去。
每每想起,便心下戚戚,它本该在人间自在生长,却要遭遇这般无妄的嫌弃。可转念一想,只要还有人记得它的好——记得用它制作甜品,记得用它熬制洗发水,记得珍藏一块用它制作的旧菜板,记得在老树下驻足“听”它讲故事,它依旧会带着一身的“宝”,顽强地活下去,我便释然了。
![]()
图片由作者提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