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印度的SCE-2000液氧煤油发动机,是2006年和乌克兰签署合同,乌克兰提供未完成的RD810发动机的图纸和部分支援,印度自行继续研发制造。2014-2017年,印度计划用一台SCE-2000发动机代替LVM3火箭的2台vikas常温毒燃料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的研发很不顺利,从2021年卡到2025年的零部件3秒试车,直到今天它也没有进行任何一次整机试车。
且在最近的媒体采访中,其直径被发现为2.5米,已经严重超标。。。
![]()
印度电视台采访意外透露SCE-2000的参数,远不如RD-810
SCE-2000发动机海面推力185吨,真空推力204吨,海面比冲299秒,室压18兆帕,发动机自重3.3吨,海面推重比56。。。其直径相比RD810的1.45米增加到了2.5米,高度由4米增加到4.5米。。。在5米直径的箭体内甚至极限都只能放入1台,如果想要至少符合可回收构型的5机并联,需要大于7.5米的箭体直径,这对印度来说难度巨大,甚至公路运输体系都要重整。。。这款发动机的研发几乎已经失败了,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发动机的面推力,决定了同一直径箭体下并联数量的多少。。。
![]()
哈哈,让我们先为印度SCE-2000煤油机的“阶段性成果”——那辉煌的2秒点火——热烈鼓掌!这短暂而绚烂的2秒,仿佛印度航天精神的完美象征:雄心燃烧得猛烈,但维持得有点费劲。这款以乌克兰RD-810为蓝本、孕育了十八载的“匠心巨作”,其直径超过2.5米的庞大体魄,或许正是为了容纳他们同样庞大的梦想。
印度航天的未来,会因这台“2秒真男人”发动机走向何方呢?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几条充满“印式智慧”的发展道路:
技术路径:坚持“慢工出细活”。SCE-200项目从2005年启动,原计划2017年完成,如今首次半系统热试车便以2秒惊艳全场。按照这个进度,当我们的孙子都在打酱油时,或许能见证SCE-2000的首次全系统试车。这种用时间打磨细节,用延期保证“质量” 的工匠精神,实在令人动容。
战略合作:发扬“PPT引资”绝学。既然实物研发挑战重重,何不将重点转向更高效的领域?印度可以精心打磨一份《SCE-2000暨太空强国宏伟蓝图》PPT,凭借其强大的叙事能力,吸引全球资本。“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别人都信了呢?”
目标调整:践行“小步快跑,摔跤不倒”。与其执着于高难度的煤油机,不如灵活转向。比如,大力发展“布朗运动”粒子流推进技术——简单说,就是通过原地爆炸产生随机推力,虽然目的地不确定,但发射过程绝对充满惊喜!这不,GSLV火箭的低温发动机已多次展示过类似“技术特性”。
航天定位:开创“氛围感航天”新赛道。当不了实干的技术巨人,可以做浪漫的太空诗人。每次发射,无论成功与否,都能产出精美的爆炸慢镜头、励志的失败感言和宏大的备用计划。重在参与,氛围拉满,这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总而言之,有了SCE-2000这样的“定海神针”,印度航天的未来必将是一片充满欢声笑语的未知领域!就让我们放下对成功与失败的狭隘定义,一起期待印度航天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为全世界的茶余饭后贡献更多精彩绝伦的谈资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