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特别平静。
战争纪念碑前没有花圈,政府没搞任何典礼,电视上也看不到相关的追悼节目。
![]()
街上的人该干嘛干嘛,多数人压根不知道这天曾是国家的解放日。
只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兵,凑在小茶馆里聊了聊过去,身边连个拍照的记者都没有。
这种冷清,和苏联时期比起来简直是两个样。
那时候每到十月初,基辅的纪念活动比过年还隆重。
小学生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捧着鲜花往纪念碑前送。
老兵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制服站在永恒之火旁,胸前的勋章在太阳底下亮得晃眼。
![]()
全城的人好像都记得,是这些老兵把国家从法西斯手里救了回来。
苏联解体后,这股热闹劲儿就慢慢淡了下去。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只有逢整十年的大周年,政府才会提一嘴这个节日。
直到2009年,官方才把10月28日定为法定解放日,就因为1944年的这天,红军把纳粹彻底赶出了乌克兰。
那几年,熟悉的仪式又回来了,老兵聚会、献花圈这些环节一个不少,当时不少人都觉得这个节日总算保住了。
谁也没料到,十几年后的2025年,它会冷落到这种地步。
要搞懂这个节日为啥重要,得回到八十年前的战场。
![]()
1941年6月,德军带着坦克和飞机打进来,短短几周就把红军逼得不断后退。
当时最惨烈的一仗,打在卢茨克、布罗迪和杜布诺之间的三角地带,这是战争初期最大的坦克战之一。
苏军指挥官把能调动的兵力全投了进去,虽然反击打得仓促,各部队配合也不默契,但那股狠劲让德军吃了一惊。
这是德军开战以来第一次遭到这么猛的抵抗。
米哈伊尔・波塔波夫将军带着第5集团军在这儿硬扛,后来被赶到普里皮亚季沼泽里,还一直用伏击骚扰德军。
![]()
他们就像幽灵一样,把德军的装甲部队拖在这儿耗,一直守到九月,直到后方防线被突破才溃败。
到了秋天,乌克兰全境都被德军占了。
基辅附近那场仗打得最惨,五十万红军被包围,大部分成了俘虏。
这些俘虏被押往德国集中营的路上,没多少人活下来。
德军占了地盘后,之前承诺的“秩序”和“摆脱布尔什维克”全成了空话,乌克兰彻底变成了死亡之地。
![]()
基辅旁边的巴比耶谷地,两天时间就有三万多犹太人被枪杀。
利沃夫的民族主义暴徒跟着德军一起动手,街上到处都是尸体。
希特勒压根没把这里当独立国家,就看成一块能随便抢的殖民地。
几百万人被抓到德国当苦力,不少村庄因为反抗被整个夷平。
有些当地人想讨好德军,主动帮着行刑队干活,换点遇难者的财物。
还有人加入了乌克兰起义军,这支部队后来反复横跳,一会儿打德军,一会儿打苏军,甚至还和波兰人抢地盘。
![]()
西乌克兰的沃伦地区更乱,森林里藏着各种武装。
苏联支队、波兰抵抗组织、德国巡逻队还有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互相打个不停。
后来乌克兰起义军壮大了,就开始屠杀当地的波兰村民,这事儿后来被叫做“沃伦大屠杀”。
整个占领期间,乌克兰的粮食、煤炭、钢铁都被德军装火车运走,老百姓过得连饭都吃不饱。
乌克兰的解放是从1943年开始的,那时候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完,二战的局势彻底变了。
红军开始往西推进,每一步都打得异常艰难。
![]()
德军在顿巴斯的每座山、每个矿坑都修了工事,红军只能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抢。
1943年夏天,红军在米乌斯河发起进攻,一开始没打下来,后来找到防线漏洞才突破过去。
德军刚在库尔斯克战役里输了元气,根本挡不住,只能往第聂伯河退,想靠这条河守住防线。
可他们退得太慢了,红军已经在河对岸建了好几个桥头堡。
帕维尔・雷巴尔科将军带着第三坦克集团军,从其中一个桥头堡偷偷摸过去,连夜绕到基辅后方发起突袭。
![]()
1943年11月,基辅总算解放了。
那时候的红军打得有多苦?新动员的乌克兰士兵,只训练几天就被拉上战场,好多人还没学会开枪就死了。
但就是这样一场场牺牲,把德军一步步往西逼。
1944年夏天,德军只剩下乌克兰西部一点点地盘。
在布罗迪附近,也就是1941年最先开打那片原野,红军把党卫军“加利西亚”师全灭了。
到了秋天,红军跨过喀尔巴阡山脉,乌克兰才算彻底解放。
![]()
战争结束时,这片土地已经不成样子了。
城市被烧光,桥梁塌了,村庄荒了,几百万军民没了性命。
对活下来的人来说,解放不是开派对,是累得站不住脚后,还得立刻拿起工具修房子。
那时候没人顾得上搞全国性纪念,每个村子都在自己修坟、立碑,家家户户的相框里都有没回来的亲人。
直到六七十年代,战争一代慢慢老了,苏联才把解放日正式纳入纪念日历。
![]()
那时候的纪念重点也变了,不怎么讲战役细节,主要是让年轻人记住老兵的牺牲,学会感恩。
这种记忆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本来以为会传下去,没想到后来出了变故。
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麻烦就来了。
这个国家继承了苏联的历史,却又想和苏联划清界限。
![]()
每年5月他们也庆祝胜利,但“乌克兰解放”这个说法,总被当成苏联叙事的一部分,没人敢单独拎出来强调。
这种尴尬的处境,让解放日一直没个正式身份。
2009年恢复法定节日那阵,大家还以为事情有了转机。
没想到2014年基辅动荡后,一切都变了。
新上台的当局一门心思要和苏联历史切割,连带着把解放日的记忆也改了。
![]()
2015年,乌克兰议会通过了一堆法律,里面明确禁止苏联的各种象征,几千条街道和城镇的名字都改了。
最有争议的一条是,把所谓的“乌克兰独立战士”捧成了国家英雄。
这里面就包括乌克兰起义军的人,要知道这支部队当年可是和纳粹合作过,还参与过屠杀平民。
以前这些人一直被当成通敌者,现在居然能上教科书、挂纪念牌匾。
这种操作直接把历史搅乱了。
以前大家都认“红军解放乌克兰”这个事,现在官方说法变了,“解放”成了“占领”,当年打纳粹的红军,反倒被说成了入侵的人。
![]()
这种叙事一调整,解放日自然就没法再纪念了。
毕竟现在的领导层,他们的政治根源不是那些打纳粹的老兵,而是当年和红军对着干的民族主义运动。
去年我认识个乌克兰留学生,聊起这个事他都直摇头。
他说在学校里,老师讲二战只提民族主义武装,压根不提红军的作用。
家里爷爷是当年的红军老兵,每次看电视里的历史节目都气得拍桌子,说这些都是瞎编。
可爷爷的话没人听,年轻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新一套历史,根本不相信以前的事。
![]()
2025年的这场静默,其实早有预兆。
当一个国家的官方开始否定自己的解放历史,把合作者当成英雄,那些曾经的纪念仪式自然就没了存在的基础。
老兵们慢慢去世,年轻人又不知道这段历史,一个延续几十年的节日,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八十年前,无数人用命换来了乌克兰的解放。
那些在沼泽里伏击德军的士兵,那些没学会开枪就牺牲的年轻人,他们肯定想不到,自己用鲜血换来的纪念日,会在八十年后被彻底遗忘。
![]()
历史这东西很奇怪,它不会变,但讲述它的方式可以。
只是这种改变,代价未免太大了。
现在再看10月28日的基辅,平静得让人心里发沉。
纪念碑上的弹痕还在,只是没人再去擦拭。
那些曾经闪耀的勋章,只能在老兵的回忆里发光。
如此看来,比战争更可怕的,或许是对英雄的遗忘,是对历史的改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