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都知道从老远地方运过来的大件商品,走水路的运费其实总能比其他运输方式便宜不少,是因为船个儿大装得多吗?要是真让一列火车和一艘船拉一模一样重的东西,它还干不过船吗?
这事儿往远了想,等哪天科技越来越发达,那在地上跑的火车、大货车有没有可能把水运的便宜买卖给抢过来?
![]()
要整明白这事儿,咱得先看看水运和陆运到底是咋干活儿的。您可以把水想象成一条老宽老长的滑溜冰场,而陆地呢,就像是一条坑坑洼洼的砂石路。
船这家伙,它不是在“走”,更像是在水里“飘”着。
![]()
水有个天生的好脾气,它能托着船,大大减少了船底和“路面”之间那种死乞白赖的摩擦力。这就好比你在冰上推一个箱子,稍微使点劲儿它就出溜老远,可比在水泥地上推省劲儿多了。
所以船用的那个发动机,主要劲儿都用在让船往前走了,而不是成天跟摩擦力较劲,这就先天省了一大块燃料钱,再有一点大型货轮的燃料用的还是废油料,价格比汽油柴油便宜得多。
![]()
那陆运呢?不管是火车轮子还是汽车轮子,那可是实打实硬碰硬地碾在铁轨或柏油路上。这摩擦力,杠杠的。火车头得吭哧吭哧烧更多的油,才能拉着同样重的东西跑起来,这油钱可不就蹭蹭往上蹿嘛。
另外您别光看船个儿大,还得看它走的“道”。这江河湖海是老天爷赏的,或者老祖宗挖的,它基本不用天天维护。船公司的主要开销就是船本身、燃油和人工。
可陆运就不一样了,那铁路和高速公路,得不停地修、不停地养,这可都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成本,最后都得算到运费里头。
![]()
现在咱来掰扯掰扯第二个问题:要是一艘船和一列火车,真就拉一模一样重的东西,比如都是五千吨,谁更便宜?答案估计还是船。为啥呢?关键不在“重量”本身,而在“伺候”这些重量需要花费的成本。
船的“底盘”就是水,它不用为这五千吨的重量额外支付“养路费”。但火车要拉着五千吨的东西跑,对铁轨的磨损就大,维护铁道的成本自然就高。
![]()
而且船的发动机技术相对简单皮实,烧的油品咱可以理解为“粗粮”,便宜;火车头特别是内燃机车,它得吃“细粮”,燃料成本本身就高。
所以就算把“单次运量”这个变量给拉平了,水运靠着“自然之力”和“基础设施低成本”这两大法宝,依然能保持优势。
![]()
说到这儿,您可能觉得陆运这辈子是翻不了身了。但咱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未来陆运想跟水运掰掰手腕,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它正在几条道上使劲儿蹽呢。
头一条就是自动化。您想要是以后的大货车、火车头都能实现完全无人驾驶,那就能可劲儿跑,人歇车不歇,大大省下了司机的人工成本,还能规划出最省油的路线。
![]()
第二招是新能源,现在电动车满大街跑了,重卡和火车头也在琢磨用电、用氢燃料电池。万一哪天技术大突破,新能源的成本降到比传统柴油还低,那陆运的燃料优势就可能冒头。
毕竟船用新能源改造的难度和成本,可比汽车火车要高得多。还有一招,就是提升效率。比如发展更密集的高铁货运网络,或者搞“智慧公路”,让货车像鱼群一样有序通行,减少堵车和空跑,把每一滴油的价值都榨干。
![]()
不过话又说回来,水运也没闲着,大船越造越大,省油技术也越来越高级。而且水运在运送那些不着急、超大超重的货物方面,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一趟能把上万个集装箱从太平洋这边挪到那边,这规模效应,陆运确实很难追上。
所以未来的运输格局,大概率不是谁把谁彻底干趴下,而是会变得更“各司其职”。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有负责出大力、干慢活儿、讲究性价比的“老大哥”水运;也有负责跑得快、送得急、灵活机动的“壮劳力”陆运。
![]()
它们会根据货物的脾气秉性,是贵是贱,是急是缓,来分工合作。说不定以后咱的包裹,就是先坐大船跨洋过海,再换乘新能源货车,最后悄送到咱家门口。这种结合,没准儿才是未来最经济的法子。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