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何鸣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叠加“双碳”战略持续推进,中国制造业正迈入新一轮的全球化窗口期。据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前五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达10.6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其中,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制造业出口额为6.4万亿元,占比高达60%,同比增长9.3%。
出口增长背后,是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布局的加速。越来越多企业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新建工厂、设立研发中心,意图通过本地化生产更好地触达海外市场。
制造业全球化的范式转变
“十年前企业比拼的是产能与成本,如今拼的是全球品牌和人才护城河。过去20年,中国制造已从产品出海、资本出海、产能出海,全面迈入了全球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这不仅意味着产业链的全球延伸,更标志着中国制造正在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逐步走向标准制定者与规则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专访时表示。在她看来,对于当前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关键的挑战在于如何“走进去”,去深度融入本地市场,赢得人才、品牌与文化的长期信任。
![]()
地缘政治、贸易关税与数据合规等外部不确定性在不断抬高出海门槛,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化人才战略,成为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一个企业如果在目标市场缺乏本地人才与雇主品牌建设,就极易在文化适配、法律合规与组织管理方面遭遇障碍。”王茜指出,“制造企业的硬件再先进,也需要通过跨文化沟通、ESG治理、绿色技能布局等软实力来实现可持续落地。”
这一趋势,在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海尔身上得到具象化的印证。海尔坚持本土创新与自主品牌,全球布局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服务超10亿用户。其“10+N”创新体系与AI招聘体系助力全球人才识别与匹配,实现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在推动制造业行业的快速转型。“未来制造型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能否尽早拥抱ABCD四大技术,即AI、区块链、云计算与大数据,为品牌和人才筑起第二道护城河。” 王茜说。领英平台在全球有超过12亿职场用户,其中制造业从业者超过1.03亿,相关企业达490万家。领英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技术型人才正面临持续紧缺,制造业企业正在领英平台上大量招聘AI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绿色合规,以及供应链韧性等人才。
![]()
出海不是一锤子买卖
出海到底是短期热潮还是长期趋势?王茜的答案非常明确:“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刚刚开始,目前我们仍处于早期阶段,接下来还有很多波浪潮,中国企业将在全球生根发芽。”她表示,企业若想穿越周期,就需要一套系统性、可复制的全球化能力体系。而在这一过程中,领英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
“出海企业选择领英的核心在于我们不仅是一个全球招聘工具,更是一个兼具全球人才数据、AI技术和本地化服务体系的全能型平台。我们能在企业出海的不同阶段,提供贯穿人才获取、组织搭建、雇主品牌、学习成长等全链条的支持。”王茜介绍。
新能源材料龙头企业天赐材料是受益者之一。随着其在北美、欧洲新建产线,对海外技术人才与运营管理团队的需求急剧上升。领英先为其在12亿会员中搭建定制化“人才小库”,再通过在线课程解决跨文化协同问题,帮助其三个月内完成关键岗位补位,并建立持续更新的人才梯队。“领英平台是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 天赐材料副总经理黄娜说,“领英平台的AI搜索、人才库及雇主品牌建设,有效助力了天赐材料精准识别、招聘和培养全球人才,实现全球一体化运营与创新驱动。”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都和领英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领英的支持下完成本地销售、技术专家与绿色供应链经理等岗位的配置,同时通过品牌内容方案,提高了目标市场客户与人才的信任度。
“尊重客观数据比拍脑袋的决定更重要。” 王茜直言,“我们有一个案例特别典型,一家光伏企业原计划在西班牙招聘40名拥有光伏产业背景的华人销售,但我们的数据显示,市场上符合该条件的不到40人。与其盲目布点,不如提前洞察,科学决策。”根据领英数据,一些老牌的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领英平台发布岗位后,收到的高匹配度应聘者数较传统渠道提升了40%,平均招聘周期缩短30%以上。
“我们与企业交流时,发现大家在建设人才梯队时普遍有两个误区:一是简单地把国内团队‘复制粘贴’到海外;二是业务团队先行职能部门后补。”王茜表示,出海企业首先要获得当地的“三情”认知:国情、商情和人情,而人才本地化则是决定企业能否将价值观、品牌和产品更好地带入当地市场的关键。
“谁能率先搭建具备文化融合力的人才组织,谁就掌握了‘看不见的优势’。”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采访中也表示,“企业在国际化布局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本地化人才队伍既是连接母公司团队与东道国客户的纽带,又能帮助跨国企业更快速融入东道国,提升当地市场包容度,降低跨文化风险。”
![]()
她的“长期主义”,藏在每一个选择里
2023年,领英中国启动战略转型,从职场社交平台迈向面向企业全球化的B2B解决方案提供者,将核心业务定位为中国企业出海服务平台,专注于人才、营销和学习三大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海外人才招聘、品牌营销和技能培训服务。转型后仅一年,领英就新增逾 1000 家出海客户,服务的企业客户总数翻了一倍。而在这新增的1000个客户中,超过75%都是制造业企业。从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到机器人、新消费品,能在海外市场率先落地生根的中国企业,背后都有领英平台的数据支持、人脉链接、智能引擎和雇主品牌的持续“增压”。
也正是在宣布转型的动荡期,王茜临危受命成为领英中国区的掌舵人。“那时候,没人知道未来我们能做成什么样。”王茜将“每天进步 1%”写进团队目标, 鼓励团队“坚持做正确且困难的事情”,将自己与团队定位为 dreamer(梦想家)、believer(信徒)、doer(实干家):仰望星空,坚信趋势,然后脚踏实地服务走向世界的中国出海企业。在她的领导下,领英中国在业务转型期依旧保持了稳定的人才队伍,并连续 8个季度超额完成指标。王茜笑言,两年前她在领英总部向CEO汇报中国未来规划时,自己彩排了33遍,“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真正打动总部支持中国决策的不仅在于这5分钟的演讲,也在于中国团队‘用业绩说话’的长期稳健的执行力”。
对于客户,领英始终坚持长期陪伴。从领英进入中国的Day 1就与携程开展了合作,双方从雇主品牌建设起步,逐步延伸到全球人才梯队打造、组织学习平台升级等全链条服务,携程也借助领英在多个区域市场实现了“极致本土化”的目标。王茜表示:“这类深度共建关系,让我们从‘供应商’升级为‘战略伙伴’。”
面向未来,王茜对长期主义有着一以贯之的坚持。她常用一句话勉励团队:“慢就是快。先把正确的路走深,待风口来临时才能站得稳。”在王茜看来,庆祝“小胜”、鼓励试错、降低抱怨,是团队能够“跌到低谷也像球一样弹回来”的关键。
![]()
领英的下一步棋怎么走?
在战略转型两周年的关键节点,领英中国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路径:聚焦行业、聚焦市场、赋能组织,全面提升出海企业的全球化能力。
一方面,领英正在深耕核心行业,从最早支持光伏、新能源企业出海,到如今深耕整个制造行业,包括机器人、医疗设备、装备制造与新消费品等多个赛道,各条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均已成为领英的客户。“我们会基于平台数据,深入分析整个产业链,从生产装备、技术专家到销售网络,持续识别高潜增长点并展开规模化支持。”王茜表示。
另一方面,领英聚焦东南亚、欧洲等制造业出海重点市场,围绕中国企业关心的“国情、人情与商情”搭建本地人才洞察与招聘支持体系。日前,领英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领事馆联合举办了多场出海分享会。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升级的新引擎。在人才获取端,领英的AI招聘产品Recruiter 2024和AI招聘助手,帮助企业HR一键筛选、锁定优质人才。例如,一家机器人企业招聘新加坡绿色供应链经理时,AI助手将初筛时间从5天压缩到24小时,目标人选精准率达85%。在人才发展端,领英学习则升级了AI智能导师功能,通过AI驱动的角色扮演和语音互动等方式,提升员工在AI时代的跨文化沟通与创新协作等关键“软技能”。2023年以来,通过AI学习产品自我提升的制造业管理者数量增长超过200%。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王茜表示:“我们站在全球化趋势的顺风口,背靠庞大的中国市场,同时我们有积累的经验,有懂客户、陪伴客户成长的团队,还有全球最棒的平台和AI技术。我真心认为现在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期,而领英站在了最好的赛道。”
她进一步强调:“全球化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唯有真正理解客户、扎根客户,才能陪伴他们走得更远、更稳。”这是领英中国过去两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方向的坚定承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