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德国电影展北京站的活动,即将在北京百老汇电影院拉开帷幕, 11月7日至11月16日,将有7部精彩影片呈现给观众朋友们, 在这份片单中,怎么能错过纪录电影呢, 创伤记忆与集体疗愈、 现代游牧族的生存与希望、 女性实现社会参与与自我价值 、传奇金属乐队在40年间的历程,这些纪录电影, 像一面镜子,展现了德国电影在人文关怀与社会议题上的深度探索。
希望能在德国电影展的观影现场与您相遇。
![]()
![]()
![]()
01
《默尔恩来信》
THE MOELLN LETTERS
![]()
马丁娜·普里斯纳
2025|97分钟|德语、土耳其语
剧情简介:
1992年11月,发生在默尔恩的种族主义纵火案彻底摧毁了易卜拉欣·阿尔斯兰一家。年仅七岁的易卜拉欣虽幸免于难,却永远失去了妹妹、表姐和祖母。案发后,这座城市收到数百封慰问信,却在近三十年间被束之高阁。当易卜拉欣踏上这段交织着伤痛与发现的旅程,与三位写信人相遇时,这些重见天日的信件在过往与当下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与影像的桥梁。影片跟随易卜拉欣兄弟的足迹,深刻描绘了这场持续至今的创伤图景——哥哥易卜拉欣选择通过反种族主义斗争和以受害者视角为核心的纪念文化来疗伤,而弟弟纳姆克仍在直面创伤的漫漫长路上艰难前行。
这部作品不仅放大了受害者与幸存者的声音,更揭示了当年不为人知的炽热声援——那些受害者们从未知晓的温暖。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记忆视角:认真倾听幸存者的声音与经历,给予他们应得的关注空间和历史认同。
获得奖项:
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全景单元 最佳纪录片观众选择奖
导演阐述:
我是在2020年遇见易卜拉欣的。我早已知道他的身份。我23岁那年,默尔恩的那场种族主义纵火袭击事件令我十分震惊。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德国右翼恐怖主义的延续以及社会对极右翼分子的漠视,这些至今仍是我很关注的问题。
易卜拉欣是德国社会一位很重要的发声者。他鼓励受害者们站出来并勇敢发声。他认为那些受到影响的人是“自身经历的主要见证者”,不能让他们沦为配角或客体。这在转变德国的纪念文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易卜拉欣就跟我提起那些慰问信。当得知这些信件被束之高阁时,他非常惊讶。他分享的事情也令我难以忘怀。如此重要的声援,为什么始终未能送达收信人手中?这些受害者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
我始终无法忘记易卜拉欣的话:“当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创伤就会消退。因为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说出自己的故事。几天后,我在电话中向他提议一起拍摄纪录片。那些被埋没的、未被看见的、未曾诉说的受害者与幸存者的故事,构成了这部影片的情感核心。我们需要通过电影,让这些故事被听见,我相信电影有这样的力量。
排片:
11/8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11/15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丽宫影城(国贸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02
《马戏团的孩子》
CIRCUSBOY
![]()
安娜·科赫&尤利娅·莱姆克
2025|86分钟|德语
剧情简介:
十一岁的桑蒂诺——一个生在篷帐下的孩子。他与八十岁的曾祖父(欧洲最后几位传奇马戏班主之一)形影不离,这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之交。他们共同珍藏那些温热的记忆:与大象的友谊、告别的时刻、新的启程,以及大篷车上的流浪人生。
这部纪录片式的公路电影真实而魔幻地记录了现代游牧民族的生活,透过少年的眼睛展现这个与动物为伴、以帐篷为家的延展式家族。没有安全网的人生,却如飞鸟般自由。适合全家观赏的作品,完美呈现了马戏团生活的现实与魔力。
获得奖项:
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 水晶熊最佳长片特别提及
导演采访(节选):
德国电影展: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什么?
答:我们小时候会在学校认识一些马戏团的孩子,从那时起就觉得他们的生活非常有趣。疫情期间,一个家庭马戏团被困在了我们附近,于是我们对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感到好奇。除了书籍和影视作品里非常刻板的描绘以外,我们对其一无所知。随着研究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这个繁复的马戏团世界拥有悠久的传统、独特的文化印记甚至是他们自己的语言。这个群体非常信任孩子们,任他们自由地成长,但同时它也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了。我们希望通过《马戏团的孩子》让观众窥见马戏团背后的故事。它既呈现马戏世界的魔幻魅力,也会探讨更加现实的东西。
德国电影展:你们是什么时候注意到桑蒂诺和爷爷之间特殊的联结的?
答:拍摄的第一天,我们和爷爷埃赫坐在大篷车里,那时桑蒂诺加入了我们。他很喜欢听爷爷讲故事。我们很快就注意到了马戏团里亲密的代际关系,他们总是在抱抱贴贴。尤其是男性,他们不吝向儿孙表达爱意。这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通常男孩们会被要求展现出阳刚的气质,要坚强,要勇敢,不能当哭包。但当在这些特质中加入温和和充满爱意的一面,就产生了一种令人欣喜的化学反应。于是我们回家后也常告诉孩子我们很爱他们。这令人深受启发——爱的表达永远不嫌多。
![]()
德国电影展:你们是如何想到要在影片中插入动画的呢?动画风格又是怎么确定的?
答:马戏界一直存在着口述历史的传统,这也正是我们希望讲述的东西。在我们看来,讲故事是在马戏团度过的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根源,也明白自己正追随谁的脚步前行。我们很早就决定,不愿意以访谈的形式来呈现这些故事。我们想让它在视觉上打破纪录片的叙事节奏,并独立地讲述爷爷埃赫的过去。在尝试动画风格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玛格达·克雷普斯(Magda Kreps),随后又结识了莱娅·马杰兰(Lea Majeran),并被她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住了。
我们想展现一个和马戏团里的生活一样自由而率性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爷爷埃赫的故事总带着水手传奇般的色彩,这种特质必须在动画中体现出来。我们同玛格达和莱娅持续打磨着动画风格。我们想讲述一个记忆世界的故事——这些记忆在现代语境中不断被重新诠释,因为过去的故事至今仍与桑蒂诺的当下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他的生活。
排片:
11/8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丽宫影城(国贸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11/15 周六 Sat. 14:00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03
《骄傲与姿态》
PRIDE & ATTITUDE
![]()
格尔德·克罗斯克
2025|113分钟|德语
剧情简介:
《骄傲与姿态》这个恰如其分的标题,矗立在克鲁格/内格特与简·奥斯汀的思想交汇处。格尔德·克罗斯克最新这部审视东德历史语境及其余波的纪录片中,女主角们既关注劳动力量,也探寻女性实现社会参与与自我价值的可能途径,抑或是追问为何男性在不同政治体制下都视这些权利为理所当然。影片开篇引用克里斯塔·沃尔夫的警句:"历史的天平总是倾向那些有足够气息决定风向的人"。通过分屏实验手法,克罗斯克构建起女性、东德、西德的三重对话维度,叩问"曾经获得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影片呈现莱比锡Kanal X电视台在1990年代初拍摄的珍贵U-matic录像带,记录下产业女工遭遇真实裁员与设备拆除的历史场景。当这些女性如今再度讲述失去来之不易的自主权时,这部多声道电影成为一次震撼人心的档案发现。
获得奖项:
入选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
导演采访(节选):
德国电影展:影片中使用了来自莱比锡KANAL X电视台的旧U-matic录像带。它们在1990年代初曾采访众多在前东德大型企业中工作过的女性工人。你是如何找到这些素材的?
格尔德·克罗斯克:这确实是个意外发现。2023年秋天,我在莱比锡公民运动协会(Bürgerbewegung e.V. Leipzig)的档案馆为另一个项目做研究。一位档案管理员告诉我他正在为KANAL X电视台的大量广播录像带做数字化整理——这个电视台在德国统一的那段时间比较活跃——结果发现我在1990年拍摄的短片《扫街》(Kehraus)也曾在这个电视台播出过。
档案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其中的法律问题,打算从这些唯一存世的拷贝中删除我的影片。但我对这桩盗版时间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于是向他解释了这其中的版权状况并向他建议只需做一个登记即可。(我没在版权这事上为难他)这或许让他松了一大口气。不久之后,他向我展示了一些拍摄于1994年的素材:对身处于工业产业的女工们的原始访谈片段。这些素材来自于诺伯特·迈斯纳(Norbert Meissner)与芭芭拉·明克斯(Bärbel Minx)在1994年拍摄的纪录片《我们足够优秀》(Früher waren wir gut genug)。这些女性面临着当时席卷东德地区的大规模裁员浪潮,但她们展现出的自信令我深受触动。于是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想要重新找到这些女性,探讨那些未被提及的隐形鸿沟。
![]()
德国电影展:你后来决定要寻找那些曾经被采访的女性。你找到所有想要找的人了吗?她们都愿意再次接受采访吗?
格尔德·克罗斯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原始的录像带里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但如果知道这些人以前的住址,就可以向居民登记处求助。我们很幸运地(用这种方式)找到了一些人。不过总体上,一个旧的规律仍然适用(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年纪稍长的人一般不会搬离原来的住处超过50公里。
我们被严厉地拒绝过三次,不过我认为那不是针对我们的拍摄,而是由于她们的生活中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境。我们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并且也尊重她们。还有一些女性至今未被找到,主要是因为她们曾经的工作单位早已不复存在。当然,要让我们找的女性接受拍摄也要下一番功夫,得让她们信任我们。
德国电影展:在你看来,除了她们的个人生活以外,这些女性是否有过某种共同的经历?
格尔德·克罗斯克: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她们曾经由自己掌控的、经济独立的生活,这种生活伴以高强度的轮班工作。然而之后这些女性不得不承受的轻视和贬低,在她们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令我钦佩的是,如今她们大多都能从容地谈起这些经历。
两德的统一之际曾有过一份名为《1990年女性报告》(Frauenreport 1990)的社会调查,揭示了当时东德女性的处境。这份出版物在统一后被销毁。这份报告在德国Stiftung Aufarbeitung基金会的图书系统里仍能被找到。阅读这份报告能让人体会到当时的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多么深重。
排片:
11/8 周六 Sat. 16:00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11/15 周六 Sat. 16:00
北京百丽宫影城(国贸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04
《缔造者:一支德国重金属的传奇》
KREATOR: HATE & HOPE
![]()
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
2025|110分钟|德语、英语
剧情简介:
在全球乐迷心中,他们是神祇般的存在,但他们的音乐却仿佛被恶魔附体——比任何人都更暴烈、更迅猛、更不妥协。德国乐队KREATOR早已登顶鞭挞金属乐坛。本片首次完整呈现这支传奇金属乐队四十年的历史,从1982年在鲁尔区校园乐队的初创时期,到如今世界巡演的国际大舞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始终直面社会的仇恨与深渊。尖锐的音调、精湛的吉他连复段和充满能量的鼓点,以惊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诠释着这个文明的动荡。在汉娜·阿伦特的语录和无头尸体的意象之间,浮现出一首精心雕琢的混沌诗篇——这支对抗邪恶的音乐"莫洛托夫鸡尾酒",具有强烈的宣泄效应。
排片:
11/9 周日 Sun. 14:00
北京百丽宫影城(国贸店)
Palace Cinema (CWTC BJ)
11/16 周日 Sun. 14:00 *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Broadway Cinematheque Beijing
* 含现场映后 Post-screening On-site Talk
05
《里芬施塔尔》
RIEFENSTAHL
![]()
安德里斯·维利尔
2025|115分钟|德语、英语
剧情简介:
由著名导演安德里斯·维利尔编剧并执导的这部纪录片杰作,带领观众深入莱妮·里芬施塔尔的私人遗产世界,剖析她与纳粹政权之间复杂的关系。作为20世纪最具争议的女性之一,兼具艺术家与纳粹宣传者双重身份的里芬施塔尔,其作品《意志的胜利》与《奥林匹亚》既是完美编排的躯体崇拜、对强权与胜利的礼赞,同时也投射出对缺陷者与弱者的蔑视。在纳粹倒台后的漫长余生里,她始终毫无悔意,持续掌控并塑造着个人历史定位,固执守护着自身的艺术理想。
维耶尔通过首度公开的里芬施塔尔私人遗产资料——包括影片、照片、录音与信件——揭开她的人生与艺术创作轨迹,叩问这位曾贵为帝国首席电影制作人的艺术家,为何始终否认与希特勒、戈培尔存在密切关联。由安德鲁·伯德担任旁白、弗莱亚·阿尔德配乐的《里芬施塔尔》,深刻探讨了帝国伟岸魅力的持久诱惑,以及里芬施塔尔在艺术与政治领域留下的多面遗产。
获得奖项:
第4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 评审团奖
排片:
11/9 周日 Sun. 13:30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Goethe-Institut China
11/15 周六 Sat. 13:30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Goethe-Institut China
* 含现场映后 Post-screening On-site Talk
排版编辑:小nine 张新伟
图片来自豆瓣及德国电影展公众号
![]()
![]()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