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部分媒体近期宣称,若中国拒绝偿还清朝时期的历史债务,美国可能拒绝兑付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国债,这一论调将百年旧账与现代国际金融关系强行挂钩,引发广泛争议。
![]()
说起这桩百年债务,指的就是清末那批为《辛丑条约》赔款和修湖广铁路出的债券,1911年清政府跟英美法德几个银行团借了600万英镑,年息5%,这钱跟殖民入侵一路捆在一起,说白了挂在不平等条约那套框架里,是强制借的那种账,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按国际法“恶债不偿”的原则,把不平等条约和附着的债务一起宣布废除,这个立场,国际社会多次承认过。
![]()
这几年美国那边又把旧账翻出来,法律上站不住脚,2020年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说清朝债券本息滚到1.6万亿美元,国际法里对强迫性的债务写得很清楚,不用继承,史上有例子,美国独立后不付英国殖民时期的债,美国还支持拉美国家不付西班牙殖民债,到1979年中美建交,两边对历史债务有过谅解,美国最高法院在1987年也把湖广铁路债券定性为“恶债”,中国没有偿还义务。
![]()
这话题现在又热,根子在美国自己的债务压力,截至2025年,美国国债冲过3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2.1万亿美元,利息一年占到联邦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国是美债第二大持有方,持仓降到8600亿美元,连续减持,华盛顿那边紧张起来,放话要拿国债做文章,这种操作更像把国内矛盾往外推,美元信用走弱和债务管理不顺这些问题就被淡出视线。
要是美国单方面违约,全球金融会跟着晃一晃,美元短期可能跌三成,美债收益率往上冲,美国企业融资成本跟着抬升,储备货币的地位会被摇动,中国这边在做准备,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从65%降到58%,黄金储备连续增持11个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跑到180个国家,主权债务一违约,去美元化的进程一般都会加快,出债一方的信用会被打折。
![]()
这场来回,其实映出的是国际金融秩序在变,美国拿殖民时代的那套思路套到今天,中国用“一带一路”和金砖,把货币体系往多元方向推,真正要紧的不是账有多大,而是信用体系有没有稳住,合同精神被政治施压替代,全球发展的底盘会跟着不稳。
历史债务这件事被时间和法律盖了章,新阶段的金融关系更需要按规则来走,平等对话就事论事,美国要把百年旧账当筹码,也缓不了自己的债务压力,节奏反而会把国际经济往更公平的方向加速重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