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婴儿潮,堪称一段波澜壮阔的人口史诗。短短十余年时间,三亿新生儿集中降生,构成了中国人口结构中最厚重的一块基石。他们不仅是数字上的奇迹,更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中坚力量。这一代人亲历了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既迎来了高考制度重启的历史契机,也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之中。倘若缺少这三亿普通却坚韧的劳动者倾力奋斗,中国制造能否迎来属于它的“黄金年代”?答案恐怕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三亿人的扎堆人生从1962年到1975年,这十四年间的出生率持续高企,几乎每年新增人口都突破两千万大关。尤其在1963年,出生人数飙升至2934万,相当于如今全年出生人口的两倍以上。如此庞大的群体如同一辆满载的列车,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面临拥挤与竞争。教育、就业、住房……资源有限而需求如潮,他们的成长轨迹注定要在激烈的比拼中展开。童年求学时,教室里常常人满为患,一张课桌甚至要挤下三个学生。课本共用,作业本正反面写满,是那一代人共同的记忆。等到青年时期参加高考,更是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1977年恢复高考为例,全国考生数量空前庞大。仅1976年出生的群体就有1849万人,而在1994年高考录取时,全国高校总共只招录了90万人,录取率不足百分之五。相比之下,2024年高考共录取1069万人,对应2006年出生人口1581万,升学率接近七成。今天的年轻人或许难以想象,当年落榜意味着几乎断送了改变命运的主要通道。高考落榜后:他们扎进了工厂对于未能进入大学的年轻人而言,出路极为有限。恰在此时,国家启动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迅速兴起大量加工型企业。于是,无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青年背起行囊,踏上南下的绿皮火车,涌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工业园区。他们成为现代制造业的第一批主力军。我家乡就有不少这样的长辈,回忆起当年进厂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住的是八人间的集体宿舍,睡的是上下铺铁床;吃的是单位大食堂,饭菜简单却吃得踏实。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是常态,流水线不停转,双手磨出血泡、结成厚茧已是家常便饭。但很少有人抱怨。对他们来说,能拥有一份稳定收入,每月寄钱回家补贴家用,就是最大的欣慰与成就。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撑起了早期中国工厂的运转体系。他们不怕苦、不畏难,哪怕是最基础的装配工序,也能做到精准高效。从深圳到东莞,从苏州到宁波,工业园区昼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批批服装、玩具、家电被打包出口,运往欧美市场,“Made in China”的标签开始出现在全球消费者的生活中。而这背后,是婴儿潮一代用青春和汗水浇筑出的工业根基。他们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更以极高的纪律性和执行力赢得了企业的信任。更为深远的是,他们的储蓄行为悄然形成了资本积累。省吃俭用存下的每一分钱,或存入银行,或用于子女教育与婚房购置。这些储蓄被金融机构转化为贷款,支持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政府则利用由此积累的财政资源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枢纽和深水港口,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可以说,他们流的每一滴汗,都在为中国制造注入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这种由庞大劳动人口带来的经济优势,被称为“人口红利”,而婴儿潮一代正是这一红利的核心来源。人口红利当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低于国际水平,同时供应充足,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前来设厂投资。从鞋帽服饰到电子元件,再到家用电器,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更重要的是,60后、70后这一代人普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在物质匮乏中长大,养成了勤勉务实的性格底色。进入工厂后,他们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技术,短时间内便成长为熟练技工。不少人还主动钻研流程优化,提出改进建议,显著提升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我记得小时候家中使用的电风扇、收音机、洗衣机,基本都是国产货。那时只觉得“国货便宜耐用”,长大后才明白,这些产品背后凝聚着多少普通工人的专注与坚守。正是靠着这三亿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强国的跨越。截至近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达30.2%,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整整一代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在自身受教育机会受限的情况下,仍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供孩子读书上学。正是这种代际牺牲,为后来的“工程师红利”埋下了伏笔。如今活跃在高科技产业中的技术骨干、研发人才,许多正是婴儿潮一代的子女。他们用一代人的辛劳,换来了国家产业升级的原始资本与人力储备。时代接力回望过去,婴儿潮一代的贡献无可替代。没有他们在艰苦岁月中的默默耕耘,就没有中国制造曾经的辉煌成就。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实: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退。近年来出生人口持续走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制造业普遍面临招工困难、人工成本攀升的挑战。此时再看当年那三亿人的存在,才更能体会到那是怎样一种不可复制的历史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终点的到来,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启。婴儿潮打下的工业基础依然牢固,他们培养出的新一代已全面接棒。今天的中国制造业正加速转型——从依赖廉价劳动力转向依靠技术创新,从低端代工迈向高端智造。自动化产线、智能工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新的增长极正在形成。我们正站在前辈铺就的跑道上,准备起飞。结语这三亿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普通人,用一生的拼搏书写了一段非凡的国家叙事。他们未曾享受轻松的升学环境,却肩负起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重任。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载入史册,但他们的足迹早已刻进每一台机器、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件走向世界的中国商品之中。如今,这根象征荣耀与责任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唯有心怀感恩,砥砺前行,才能真正不负这一代人的付出与期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