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大学同学家庭,五个孩子,一份轮流值班表——长沙这四个家庭创新的“组团育儿”模式,因为张先生上传孩子们的短视频后而大火。
张先生介绍,5个孩子年龄相仿,还有一对双胞胎,“每次放学派出一位爸爸接所有的孩子,其他大人可以聚在一起喝茶聊天。”
![]()
日常生活中,他们也经常轮流看娃,大家轮流休息,这引发了无数家长的羡慕和点赞。

这四位大学同学毕业后陆续搬到同一小区居住,因家里五个孩子年龄相仿,他们创新性地组成了“育儿联盟”。
每天只需派一位爸爸接送所有孩子,妈妈们则组成“后勤部”负责协调统筹。这种打破传统家庭界限的互助育儿方式,不仅减轻了家长负担,更重塑了现代社区的邻里关系。
![]()
01 :育儿联盟的运作智慧
不少网友说:"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模式吗?同一个工厂的叔叔阿姨,一起管着几家孩子,爸爸妈妈可能要值晚班也不用担心没饭吃。”
![]()
![]()
也有网友羡慕了:“这是工作都在一个单位吧?大学毕业还能房子买在一个小区的?太幸福了吧!”
![]()
这个“育儿联盟”的运作方式简单却高效。四位爸爸通过默契协作,制定了详细的轮班安排表。
![]()
周一由张先生负责接送,周二换成李哥,周三王哥……以此类推。这样,每位家长每周只需要值班一天,就能保证孩子们每天都有人接送和照看。
![]()
轮班制让每位家长都获得了宝贵的 “单休日”*。值班以外的日子,他们可以专心处理工作,或是享受难得的个人时光。
妈妈们也没闲着,她们组成了“后勤部”,负责准备孩子们的点心、协调课程安排。
![]()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育儿联盟有着严格的交接记录。孩子们当天吃了什么、有什么特殊情况都会详细备注,确保每个细节都不疏漏。
从日常的接送,到周末的户外活动,再到假期的托管,这个育儿联盟的功能相当全面。
![]()
正如网友所猜测的那样,大概率这些爸爸们本来是大学同学,应该都是大四就被校招到同一个单位,家庭经济背景也差不多,所以孩子们吃什么、玩什么、怎么玩,这四个家庭应该是能够相互包容和接受的!
![]()
02: 互助育儿的双重喜悦
这种组团育儿模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双重喜悦。
对孩子们来说,集体生活让他们培养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一起游戏、学习,甚至一起做作业,资源共享成了他们成长环境的一部分。
![]()
孩子们在相处过程中,学会了相互谦让、分享、合作和包容,这些品质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往往更难培养。
对家长而言,负担的减轻是显而易见的。在“双职工家庭”成为常态的当下,这种互助模式展现出独特优势。
每位家长都能从日复一日的育儿琐事中暂时解脱出来,获得宝贵的休息时间。
![]()
教育专家指出,组团育儿不仅能缓解家长压力,更创造了优质的社交环境。孩子们在同伴互动中提升合作能力,家长们则通过经验共享解决育儿难题。
03: 挑战与隐忧
然而,类似的育儿模式并非没有挑战。
几家轮值“带娃”虽然听起来美好,但也容易滋生矛盾。
上海天山路一位李女士就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她曾和同小区的三位妈妈尝试轮值照管孩子,结果才半个月,孩子之间就闹起了矛盾,家长在微信群里的对话也充满了怨气。
其中一个叫小薇的女孩特别顽皮,不仅不讲卫生,还擅自跑进主卧拨坏了一个精美台钟。
![]()
当李女士在群里说出这件事时,小薇的妈妈却回怼:“小孩子又不懂事,谁叫你们不管好自己东西的。”
安全责任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如果没有事先明确责任划分,很容易引发纠纷。
![]()
武汉市教科院幼教专家彭淑珍提醒家长,“拼养”孩子存在一定风险,如果双方家庭不够了解、信任,孩子之间的争执、吵架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
也有近期的极端案例,潘某某父亲无偿接送钟某3年,潘某某倒在了钟某26刀之下,起因只是钟某的羡慕之心。
![]()
网友也一针见血说了:现在孩子们和家长都是其乐融融,因为都在幼儿园阶段,等到读小学了,成绩有高低了,看看家长们还能不能如此淡定呢?
确实,作为玩伴,家长们肯定是乐意的,但如果涉及到孩子在校的荣誉,高低不平自然也会让人心不平。
04:成功背后的关键要素
为什么长沙这四个家庭能成功,而其他一些尝试者却失败了?
深厚的信任基础是这个育儿联盟成功的关键。四位家长是大学同学,相识超过十年,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关系融洽。
这种长期的友谊为育儿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
相似的教育理念也至关重要。几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看法相近,这避免了许多潜在矛盾。
张先生建议,几家人合起来带娃,彼此一定要非常熟悉。
细致的前期规划同样不可忽视。这个育儿联盟制定了详细的排班表,不仅涵盖日常接送,还包括周末户外活动、假期托管等。
![]()
他们有严格的交接记录,确保每个细节都不疏漏。
在长沙这四个家庭中,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出深厚的友谊,而爸爸们通过协作,从“次级照顾者”变成了育儿的主力军,这首先就是极大的一次进步。
![]()
从母婴室到育婴室的转变,标志着社会对育儿责任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育儿不再是母亲的专属领域。
这种基于信任与协作的育儿实践,为缓解育儿焦虑、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新思路。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育儿联盟”,或许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生育友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