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
有网友说:郡县制是过去的产物,那个时候交通还是靠走,通讯靠吼,科技发展到如今,交通如此便捷,网络通讯如此发达,如果撤销区县级可以减少近三分之一的公务人员及财政开支,是否可行?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日前,某县政协委员提出的“鼓励公职人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提案。当地商务局进行了回复,针对公职人员收入相对固定、基层人员收入压力大的情况,后续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适配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考虑工作表现、地区差异等因素,适度向基层倾斜,逐步提升公职人员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基础。同时积极转变公职人员保守消费观念。
从这个提案来看,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当下一些县域经济面临困难,急需寻求突破;另一个是“公务员经济”现象依然影响较大,只不过究竟是队伍庞大,还是收入庞大?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以及约2844个县级行政区。
在县级行政区当中,包括了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等多种类型,其中有977个市辖区、397个县级市、1301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等。
从如此庞大的数量、规模来看,要取消县级行政区,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也没有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必要性、可行性。
这里面涉及到的机构、人员、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复杂而繁琐。
而且有的地级市本就比较大,管到县都有难度,如果再管到乡镇,只会增加难度。
这是现实客观基本状况所决定的,取消县级行政区几乎没有可能。
从历史情况来看,郡县制历经几千年,已经扎根于历史、人文、地理、经济、社会、情感等方方面面,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掉。
包括,为什么人们对于县一级有情感,而对于地级市没有什么感受?比如每年节假日返乡,绝大多数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回到家乡,必然还是以县一级为主,所以县城往往是人流车流的高峰区。大家的乡土、故土情结还是以县域为主的。
实际上,讨论更多的反而是取消地级市,特别是在保留地级市的情形下,取消地级市对县级行政区的管理,而改由省直管县。
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初步实现了部分事项的省直管县,比如财政、主要负责人的任免等。但大大小小的党政事务、社会事务,还是由地级市在管理县级行政区。
之所以有取消地级市的呼声,无非是认为地级市影响了县级行政区的资源配置,以及对于工作方面的干扰。
从角色来看,县级及以下行政区主要以具体执行政策方针为主,干的是具体落实的事情。作为地级市层面,在有些工作方面只是扮演了一个“二传手”角色,有的还可能层层加码,反而给基层制造了负担,又没有给到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域治理现代化又显得十分重要。
一方面需要挑起城乡经济社会融合的重任,特别是补齐农村农业农民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短板,让共同富裕具有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这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极其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当下,一些县级行政区发展也比较迅猛,比如每年有经济百强县,以及“千亿县”的崛起,这些县的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人民币,经济实力非常强劲,到2024年底,全国这样的“千亿县”数量已达到61个。
这也说明,只要给予县域经济大力的支持与引导,发展仍然是有潜力的。
当然,就当前的现实来看,县域经济整体仍然较弱,特别是一些县级行政区财政困难,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创新县域治理。
比如在治理层面,还得要加大县级行政区划和机构改革力度,可以探索县域机构与常住人口比例进行挂钩,加大县域合并力度,切实做到精兵简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