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要不顾一切玩了命的发展军事?
![]()
因为怕,中国人怕极了!怕自己还像80年前那样贫困弱小,怕这片土地再次血流成河,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比我们更厌恶战争,全世界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弱国无外交。
1840年英国对清朝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撞开虎门炮台,硝烟里满是百姓的哭嚎,曾经自诩无敌的八旗子弟在新式武器面前不堪一击,南京条约一签,香港岛被生生剜走,2100万银元赔款像抽血般抽走国家元气,那一刻才懂,没有实力的尊严就是纸糊的灯笼。
紧接着八国联军踏破紫禁城,太和殿里的龙椅被洋人肆意踩踏,圆明园的火光烧了三天三夜,珍贵文物流落海外至今难归,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的赔款,分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就是一两,街头乞丐都知道,洋人手里的枪杆子比皇帝的圣旨管用。
甲午海战更成了永远的痛,致远舰带着邓世昌撞向吉野号的决绝,威海卫刘公岛炮台的最后一声炮响,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时将士们跳海殉国的身影,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的屈辱条款,让老人们跪在地上朝着东南方向哭到失声,这份剜心之痛,成了民族记忆里永不愈合的伤疤。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战火蔓延大半个中国,鬼子的刺刀挑着孩子走过南京街头,燃烧弹把苏州河两岸的村庄变成火海,南京城里三十万同胞倒在血泊中,长江水面漂满浮尸,秦淮河里的水都被染成了红色,那时候的中国太弱了,全国像样的坦克不足百辆,飞机还不如日本一个师团的数量多,士兵们拿着膛线都快磨平的老步枪,甚至用大刀长矛跟敌人拼命。
台儿庄战役里,士兵们绑着炸药包冲向坦克;衡阳保卫战中,守军饿着肚子坚守47天,多少年轻小伙刚上战场就成了炮灰,母亲送儿参军时塞的粗布干粮袋,里面装着的不仅是窝头,更是全家的牵挂,可很多都成了永远收不到的家书;妻子在村口望眼欲穿,等来的却是一块写着名字的木牌,甚至连尸体都找不到。
这种亡国灭种的恐惧,是课本里冰冷的数字无法承载的,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民族才能体会的切肤之痛。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天安门城楼上那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无数人热泪盈眶,可怕的念头一点没少,刚从废墟里站起来的中国,工业产值还不如比利时,裤脚还沾着泥土,手里却没有像样的武器。
朝鲜战争时,志愿军穿着单衣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冲锋,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在坑道里喝尿坚持战斗,用步枪打飞机,用血肉之躯堵枪眼,不是不怕死,是更怕身后的祖国再遭蹂躏。
战后清点战场,发现志愿军战士的口袋里,除了家书还有没吃完的炒面,而美军的野战食品却能吃到巧克力和午餐肉,那时候西方列强还在嘲笑我们“贫油国”“东亚病夫”,联合国会议上想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却连足够分量的话语权都没有。
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即便风度翩翩,也得在美苏英法的博弈中艰难争取;万隆会议上,我们想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得提防西方国家的挑拨离间,弱国无外交不是一句空话,是眼睁睁看着正当权益被无视,是想争取公平却只能看别人脸色,是连自己的领土主权都要靠别人“调停”的无奈。
中国不想打仗,比谁都想过安稳日子,可这世界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要想不打仗,就必须让敌人不敢打。
看看现在的世界,霸权主义的军舰还在全球海域游弋,今天以“人权”为借口轰炸这个国家,明天用“民主”为幌子制裁那个政府,把别国的主权当儿戏,把弱小国家的领土当自家后院。
那些军力孱弱的国家,连家门都守不住,首都的防空警报成了日常,医院里挤满了受伤的孩子,难民营里的人们只能靠国际援助苟延残喘,主权成了任人揉捏的橡皮泥,百姓在炮火里流离失所,家园变成断壁残垣。
我们怕的就是重蹈覆辙,怕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被打破,怕孩子们再经历我们祖辈受过的苦难,怕餐桌上的饭菜再变成难以下咽的炒面,怕教室里的书本再被战火焚烧,这种恐惧不是懦弱,是经历过苦难后的清醒,是对和平最深沉的渴望。
所以中国才拼了命发展军事,不是为了侵略谁,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从两弹一星打破核垄断,到航母编队游弋大洋;从隐身战机翱翔蓝天,到东风导弹威慑四方,每一项军事成就背后,都是不想再受欺负的决心。
手里有了硬家伙,说话才有底气;军队足够强大,和平才有保障,这份拼命不是好战,是因为尝够了落后挨打的滋味,是因为知道只有自己足够强,别人才不敢随便找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