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榆阳区巴拉素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们正抢抓农时,全面启动收割、晾晒等工作。各类大型农机在田间齐声轰鸣,将“丰收在望”转化为“颗粒归仓”。
![]()
巴拉素镇玉米烘干厂现场
走进巴拉素镇巴拉素村玉米收割现场,一台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往来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玉米秆被整齐收割,摘棒、剥皮、拉运等环节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玉米从机舱中倾泻而出,村民们忙着驾驶三轮车穿梭往返,一车车沉甸甸的玉米棒被运往晾晒场,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忙碌的景象。另一旁,村民思怀明正和乡亲们兴致勃勃地聊着今年种植的玉米。这是他头一次试种“铁395”这个品种,只见植株秆壮叶挺,玉米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长势十分喜人。
![]()
思怀明(右一)的玉米喜获丰收
“今年我一共种了34亩玉米,一亩地能产2300到2400斤。趁着天气好,我专门请了合作社的机械来帮忙收玉米,差不多半天就全收好了,又方便又省心。收回来的玉米也是用机械进行脱粒,之后用作羊群秋冬的口粮。”巴拉素村村民思怀明说。
![]()
大型脱粒机全力运转,为收获的玉米进行脱粒
在思怀明和众多种植户喜迎丰收的背后,是巴拉素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一个生动缩影。为确保颗粒归仓,应对近期“秋淋”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收割后的玉米被第一时间集中运往巴拉素镇大旭吕村玉米烘干厂。在这里,刚收获的玉米经过脱粒、筛选后,由提升机送入烘干塔,历经循环干燥、冷却等环节,最终输送至粮食仓储库。据了解,该烘干厂自2021年9月建成投产以来,始终以玉米收购、烘干、销售为核心,为种植户提供玉米及其他农作物代烘干的“一条龙”服务,同时也为周边养殖户稳定供应优质玉米。
![]()
玉米晾晒场现场
“烘干厂一期占地1.6万平方米,其中干粮库2100平方米,烘干塔占地1000平方米,晾晒场约8000平方米。服务范围主要以巴拉素镇为主,同时辐射到补浪河乡、红石桥乡、芹河镇和小纪汗镇等地。”巴拉素玉米烘干厂负责人刘江斌坦言,今年受“秋淋”天气影响,玉米水分普遍偏高,烘干进度相比较往年要慢一些,但为了保障周边农户烘干需求和粮食安全,烘干厂在二期工程又增设了一台烘干塔,建成后,每天烘干量可达300吨,可以充分满足周边农户烘干需求,确保粮食归仓、农民增收。
![]()
村民们驾驶三轮车将满车的玉米棒运往晾晒场
近年来,巴拉素镇聚焦粮食安全与农业提质,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玉米、马铃薯等主粮作物种植规模,逐步形成“玉米为主导、多元协同发展”的种植格局。同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播种、管护、收割、加工全流程机械作业,为粮食稳产增收筑牢根基。2025年,全镇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5万亩,农业生产管理已实现全流程机械化作业。
![]()
工人们驾驶挖掘机运送玉米棒进行脱粒作业“
当前,全镇正全力推进秋收工作,各项收割任务预计11月中旬全面完成,玉米总产量可达8万吨、马铃薯可达7.5万吨,成功达成吨粮镇建设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巴拉素镇副镇长拓垚介绍说,下一步,巴拉素镇将在巩固传统农业优势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方面着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推动传统种植模式提质升级;另一方面依托红太十万只白绒山羊全产业链龙头项目,推动养殖业向精细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聚焦榆阳“丰”景 | 巴拉素镇:农机助力秋收忙 烘干归仓保增收
来源:榆阳宣传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