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拳头挥向最无力反抗的人,恰恰暴露了人性里最不堪的一面。
清代文人方苞曾在文章里写过牢房里的怪象:狱吏专挑那些没背景、犯轻罪的人欺负,对那些凶悍有靠山的犯人反而客客气气。
勇敢的人愤怒了,会挑战更强的人;懦弱的人愤怒了,却只会欺负更弱的人。
最近西安那起打人事件,让我不禁感慨:人类文明走了五千年,可“看人下菜碟”这种劣根性,似乎一点没变。
事情发生在10月22日早上,垃圾站里几位环卫工人正忙着手头的工作,王某过来扔垃圾。
因为垃圾怎么扔的问题,王某和环卫工人吵了起来。
他先是骂骂咧咧,看对方没服软,竟直接动手,对三位年纪已大的环卫工人拳打脚踢。
![]()
其中一位老人已经倒在地上,王某还不依不饶,对着胸口、肚子这些脆弱部位猛踹。
光看监控画面,都觉得这人下手太狠。
老人根本没有还手的力气,只能用手护着头,瘫在地上呻吟。
![]()
视频一上网,大家都怒了。
大家气的不是一次吵架,而是这种对底层劳动者生命的轻视和践踏。
其实,西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环卫工人被欺负的事了。
2012年4月,长安区一位环卫工冉师傅,因为垃圾车和一辆路虎互不相让起了冲突,被两名男子殴打后还被车碾压,伤得很重。
2023年,一名保洁员在劝阻车主别往车外扔垃圾时发生争执,竟被车主开车撞倒并碾压致死。
陕西省社科院的研究员谢雨锋说得特别到位:有些人就是觉得环卫工人“地位低”,劝他们就是“多管闲事”,这种职业歧视恰恰是冲突的根源之一。
他们欺负的并不是环卫工这个人,而是他们老实、能忍的性格,边缘的社会身份,微薄的收入,以及年纪大、力气弱的现实。
在外面受了气,见了老板要陪笑脸,回到家也一堆烦心事,心里憋着火没处发。
正好碰上几个年纪大、看上去好欺负的环卫工人,那身蓝色工作服,就成了他们发泄的“安全标签”。
所谓的“情绪失控”,说白了,就是挑了个“最不敢反抗、最好拿捏”的人来撒气。
这种“只敢欺负弱者”的行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弱势者”精准的情绪霸凌。
02
其实你稍微留意,生活里这种人并不少见:他们总爱找比自己更弱的人,踩在他们身上找存在感,试图让自己失败的人生,获得一点点虚幻的优越。
咸阳有个美团客户,因为外卖小哥迟到了8分钟,竟用棒球棍把人家打到骨折。
对方道了歉,他还逼人家自扇耳光,否则不肯罢休。
北京一个穿着体面的车主,因为快递小哥不小心蹭了他的车,一分钟内扇了对方六个耳光,哪怕快递员一直道歉。
北京地铁里,有农民工小心翼翼用腿夹着自己的蛇皮袋,生怕弄脏别人,却因为衣服旧被旁边的大爷辱骂:“穿得跟要饭似的,也配坐地铁?”
多少外卖员、快递员、服务员、清洁工……明明没做错什么,只因为做的是基层服务工作,就被人看不起,甚至随意侮辱、伤害。
试想,如果他们不是保洁、不是环卫工、不是送外卖的,而是警察、医生,那些人还敢这么嚣张吗?
把怒气撒在最弱的人身上,恰恰是人性中最悲哀的堕落,人世间最无耻的,是专挑弱者欺负,最可恨的,是总打压底层人。
很多年前,鲁迅先生就精准刻画过这类人:他们是羊,同时又是凶兽,遇到比他们凶的,就变成羊;遇到比他们弱的,就变成凶兽。
03
但比“凶兽”更可怕的,是那些会“变脸”的人。
他们像变色龙,有两副面孔。
对上恭恭敬敬,对下盛气凌人。
作家卢寒冰去同事家做客,就亲眼看到一幕:那位在公司做高管的同事,在家对老保姆呼来喝去;可一转身待客,又笑容满面。
真正让卢寒冰心里发凉的,是临走时的场景——因为餐台上有水渍,同事厉声命令保姆用牙膏擦三遍,“必须擦到能照出人影!”
那一刻她眼神凶狠,和刚才的和蔼完全两个人,老保姆摔倒在地上动不了,她看都不看一眼,却对卢寒冰笑脸相迎。
这一秒“变脸”,让卢寒冰背后发冷,后来就慢慢疏远了这位同事,她也因此明白:欺压下人的人,对上必定谄媚。
对上拼命讨好的人,往往也需要欺负下面的人,来维持心理平衡。
阿德勒心理学指出:当人无法从正面获得成就感,就会通过为难别人来刷存在感,无底线讨好强者的人,常常要靠打压弱者来获得心理平衡。
要么对下耀武扬威,要么对谦和的人莫名高傲,这种人既可恨,又可悲。
因为对上低头,丢了骨气;对下嚣张,坏了良心,到哪儿都不受人待见。
沉迷于欺负弱者,不会让人变强,只会暴露他的浅薄和无能。
乔布斯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一个观察。
他说,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有个共同点:不管对方是清洁工还是CEO,是总统还是普通人,他们的态度始终一样,不卑不亢。
人在面对上司、朋友时都会“装”,但面对弱者时,才最容易暴露真实的品性,一个人的教养高低,不是看他怎么对待领导、朋友,而是看他如何对待那些“不如他”的人。
日本有位企业家堤义明曾分享过一件小事,一天,一个衣衫破旧的乞丐来到他的蛋糕店,要买最小的蛋糕,店员见他脏兮兮的,想赶他走,却被堤义明拦住。
他亲自从柜台取出一个小蛋糕,恭敬地递给乞丐,还鞠躬说:“多谢光临,欢迎下次再来。”
旁人不解:“何必对乞丐这么客气?”
他说:“他是顾客,不是来讨饭的,他愿意攒钱来买我们的蛋糕,值得我尊重。”
对方又问:“那为什么还收他钱?”
他答:“他来买东西,不是乞讨。他需要的不仅是一块蛋糕,更是一份平等对待。”
真正有层次的人,都懂得用同理心去理解别人,感知世界,对强者尊敬是本能,但对弱者的体谅和尊重,才是一个人骨子里的教养。
人最难的是,站在高处时,依然能心怀谦卑,我一直记得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叶敬忠在毕业致辞中的那段话:“无论你未来做什么,请努力去理解那些服务员、保洁员、保安,理解那些没权没钱的人,理解老弱病残的人群。”
真正的修养,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它就藏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是路过清洁工时那份自然的尊重,是接到外卖时那句真诚的“谢谢”,是和服务员说话时平等温和的语气。
当我们学会用悲悯心去体谅每个平凡岗位,用平等心去对待每个独立的灵魂,你弯腰时的谦卑,就已经抵达了教养的最高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