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10月31日,广东东莞市石排镇沙迳公园因在长凳上安装扶手,被质疑该设计是否合理。11月1日,属地庙边王村工作人员回应称,扶手已拆除,并解释此前安装是应村民需求,旨在帮助老年人起身时撑扶,因公园使用者多为老人,他们常需借助物体撑扶站立。(据11月1日新京报报道)
![]()
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然而,当地社区工作人员此前在接受荔枝新闻采访时不是这样说的,当时称此举是为了防止流浪汉躺卧、霸占座位,且部分流浪汉在此扎营,影响其他路人休息,还称该做法获得了村民支持。那么,扶手怎么现在又变成了老人起身的辅助装置?
老人起身辅助装置的说法,网友并不认同。这几厘米的高度,能起到的作用有限,而且也不需要这么密集。大家还是更认可“反躺卧”这一说法。
这个“反躺卧”装置到底该不该装,网上存在两种意见。
有人认为,长凳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躺的。躺在长凳上是在滥用公共资源,导致需要的人没有位置坐。同时,在公园躺着有损城市文明形象且不卫生。也有不少人认为,城市应该容得下有人在长椅上躺着,让一些辛苦劳动的人群,能有临时的休息之处。比如环卫工,外卖骑手,农民工等,从而体现城市温度。
不得不提醒的是,网友凭空讨论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从公开报道来看,既没有资料证明这里被流浪人员占用,也没有证据表明座椅因占用导致不够用。如果说座椅不够,多设置一些不就好了吗?如果被流浪人群占据并用来扎营,工作人员也有驱赶的权利,避免公共资源被私人占用。
其实,这就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眼光”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遇到问题匆匆上马,遭遇质疑又马上拆除,不仅消耗了资金还消耗了信任。最后,因为怕被指责不人性化,只能强行挽尊。另外,扶手的样式和密度也给人一言难尽的感觉,是一种刺眼的存在。
不管是为了老人方便起身,还是为了“防躺卧”,本身并无绝对对错,关键要看现实场景。对公园长椅长凳的管理,人性化与“反躺卧”的设置本身并不矛盾。有的公园,还专门设置了躺椅,供游客休息。
如果当地在建设之初,综合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和自身管理,完全可以在座椅的设计以及整体布局上,考虑到多方需求。否则,遇到问题就一刀切,被质疑又来推翻,最后落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