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胆新闻
近期
北方气温波动
昼夜温差动辄超过10℃
不少地方一夜入冬
这样的天气对心血管造成不小威胁。半月来,大连各大医院心内科变得格外忙碌。
“最近每天的手术量都比夏天多了近一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一科副主任陈仕毅介绍,近期科室接诊量较夏季明显增加,其中以高血压、心衰、冠心病、心梗等患者为主。
一场秋收劳累引发的危机
10月下旬,55岁的长海县农民王大叔在田间劳作时突然感到心前区闷痛,像有块大石头压着。他原以为是“累着了”,坐下歇会儿感觉好点就又继续干活。没想到疼痛再次袭来,还冒冷汗,他不敢大意,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提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紧急转至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救治。
陈仕毅医生表示,王大叔的血管虽然没有完全堵死,但血管里的“斑块”已经破裂形成了血栓,导致心肌缺血受损。“患者本身就有冠心病,天气突然变冷,加上连续干农活太劳累,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诱发了急症。”
寒冷天气
成心血管“高危期”
为什么天冷容易引发心脏问题?陈仕毅表示,最直接的就是天冷会引发血管收缩与血压波动,低温刺激下,人体外周血管收缩,迫使心脏加大供血负荷,血压骤升易导致斑块破裂。
另外,天冷时我们还会有一些不知不觉的变化,比如天冷时人体出汗减少,喝水减少,血液黏稠增加,更容易形成血栓;秋冬高热量饮食增多、运动量减少,血脂血糖更易失控。呼吸道感染高发,炎症反应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硬化。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以及有“三高”基础病人群,在降温时需格外关注胸痛、胸闷、气喘、头晕等异常信号。
年轻人并非“免疫群体”
有人25岁就心梗了
“我才三十多岁,心脏肯定不会有问题”。其实,持有这种想法很危险。陈仕毅医生接诊过最年轻的心梗患者只有25岁!现在年轻人心脏出问题,往往与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高油高盐高糖饮食、吸烟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年轻,不舒服硬扛。此外,先天性心脏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也是年轻人猝死的潜在原因。
血脂高但没症状就不用管?
如今,血脂异常在正常体检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18岁)的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35.6%。因为它本身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发现异常也不重视。长期高血脂会悄无声息地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埋下了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此外,如何知道自己的血脂是否达标?定期进行血脂检查(通常是抽血化验“血脂四项”)至关重要,特别是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以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都应定期筛查。要紧盯着体检指标上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一数据,并且不同人群的血脂达标值差异巨大。例如,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就需控制在1.4mmol/L以下,而非健康人的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控制在3.4mmol/L以下。
医生支招,安稳过冬天
高危人群加强监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血糖;冠心病患者应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全身动脉硬化情况。
个性化血脂管理: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等联合方案可大幅降低血脂水平,患者需遵医嘱长期坚持。
避免诱发因素:寒冷天气减少清晨户外活动;避免饱餐、饮酒、情绪激动等急性刺激。
学会识别信号:除了典型胸痛,不明原因的牙疼、后背疼、恶心呕吐也可能是心梗前兆。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含服硝酸甘油也没用,别犹豫,立即拨打120!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是2小时。
资料: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巴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