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的指挥官詹姆斯・布莱克莫尔准将,接受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采访时高调得不行,说他们这航母在美澳联合的 “护身军刀 - 2025” 演习里,取得了重大突破 ——24 小时内连续出动 16 架次 F-35B 战斗机,还吹这是该舰全面作战能力的一大飞跃。
![]()
这话一出来,外界直接炸了锅,但不是夸他们厉害,而是觉得这数据离谱到让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威尔士亲王号可是 6 万吨级的航母,按理说战斗力不该这么拉胯。咱们拿中国的辽宁舰、山东舰一对比,英国所谓的 “里程碑” 直接变成了大型尴尬现场。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实打实的观测数据,2025 年 6 月 17 号,辽宁舰在西太平洋搞对抗演练,单日舰载机起降就达到 80 架次;之后三天里,总共起降了 150 架次固定翼舰载机,平均每天 50 架次。同期山东舰也不示弱,三天完成 120 架次起降,更早之前的八天训练里,更是干出了 350 架次的成绩,平均每天 44 架次。连日本防卫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中国航母舰员的训练水平高得离谱。这么一算,英国航母 16 架次的出动效率,也就相当于辽宁舰的五分之一、山东舰的三分之一。更丢人的是,威尔士亲王号现在搭载 18 架 F-35B,就算 11 月要增至 24 架,眼下这出动架次,居然还不如刚服役时只带 12 架歼 - 15 的山东舰,这哪是突破,简直是丢人现眼。
英国航母这么拉胯,绝对不是偶然,全是自己选的路。首先就是死磕垂直起降舰载机,说白了就是为了省钱,不想买也不想维护蒸汽弹射器和拦阻降落系统,还想靠着以前用垂直起降战机的老经验省事。可 F-35B 这战机的短板太明显了,垂直降落的时候得清空大片甲板,起飞和降落根本没法同时进行;而且受限于垂直起降模式,战机不能满油满弹起飞,这刚上天就先输了一半。更要命的是甲板设计的先天缺陷,“伊丽莎白女王” 级搞了个 “双舰岛 + 单跑道” 的奇葩布局,连斜角降落甲板都没有。这种设计看似操作简单,实则彻底断送了 “同时起降” 的可能 —— 战机要降落,起飞就得停;要起飞,降落就得等。而辽宁舰、山东舰的斜角甲板设计,能让起飞和降落跑道错开,甲板上可以同时搞起飞准备、降落回收、战机维护,这效率从图纸上就拉开了差距。
![]()
再说说战略定位,英国航母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独立打高强度战争,只打算在北约体系里干点中低强度的活,比如应付地区冲突、跟着盟友巡航。所以他们更看重跟盟友搭伙的能力,而不是自己单舰的作战效率。就像这次演习,英军不琢磨怎么提升自己甲板的调度能力,反而大吹特吹 “能在日本加贺号、美国美利坚号上起降战机”,说白了就是自己不行,全靠抱大腿。这种依赖盟友的思维,直接让他们放弃了对单舰极致性能的追求,战斗力自然上不去。
反观中国航母,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辽宁舰、山东舰虽然底子是苏联时代的设计,但咱们没墨守成规,反而在使用中不断优化流程、高强度训练,硬生生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把出动效率练到了世界一流。更厉害的是即将服役的福建舰,直接把差距拉成了代际优势。作为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外界评估它 24 小时能出动 180 架次固定翼舰载机,差不多达到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的 80%,甩英国航母几条街。而且电磁弹射能让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单机作战能力翻倍;再加上斜角甲板的加持,起降作业能同时进行,效率直接拉满。福建舰还没服役,就已经在航母出动能力上站稳了领先地位。
![]()
说到底,英国航母这次在太平洋的所谓 “展示”,其实就是老牌海军强国的无奈。国防预算不够、打仗全靠盟友、技术选择保守,这几点绑在一起,再大的航母也发挥不出真正的战斗力。而中国航母的快速发展,正好反过来体现了咱们的技术自信和战略雄心。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即将到来的福建舰,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有力,这才是海军强国该有的样子。英国要是还抱着老思维不放,以后在航母领域只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