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尴尬的结局
2025年8月,威斯康星州拉辛县。
3000英亩的土地上,野草长到齐腰深,几栋白色厂房建筑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谁能想到,这就是曾被特朗普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工厂,如今的真实模样。
![]()
八年前,郭台铭在白宫拍胸脯承诺:"100亿美元,1.3万个工作岗位。"
八年后一拉账单:实际到位资金6.72亿,员工1454人。
![]()
这跨度,大到让人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当初威斯康星州政府为了吸引富士康,特意修路、架电网,光基础设施就砸进去3亿美元,还不算其他高额补贴。
现在美国纳税人肯定很不爽——那些崭新的柏油路通向荒地,高压电线线供应着寥寥几台机器。
![]()
而在地球另一端,画风完全不同。
2025年上半年,全球面板市场总营收562亿美元——京东方第一,TCL华星光电紧随其后。中国企业已经拿下大尺寸液晶显屏90%以上的份额。
这个数字背后的故事,要从八年前那场豪赌说起。
2
一场豪赌的开始
时间倒回2017年7月,华盛顿。
白宫东厅的水晶吊灯下,郭台铭站在特朗普身边。
几十台摄像机的镁光灯全打过来,像聚光灯下的拳击手,等待着出拳的那一刻。
"100亿美元,威斯康星州,最先进的液晶面板工厂。"郭台铭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砸得很重。
话音刚落,特朗普就乐了,当场给了个熊抱,对着镜头喊:"这是最伟大的商人!世界第八大奇迹!"
![]()
这场面,放在任何一个企业家身上,都够吹一辈子。
而对于60岁的郭台铭来说,这更像是一次加冕——从代工之王成为到全球制造业领袖。
财务账面上,这笔买卖怎么算都不亏。
威斯康星州政府开出的条件,诱人到让人无法拒绝:40亿美元补贴大礼包,其中28.5亿是税收减免,7.64亿是基建拨款。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政府帮你修路、架电网、铺管道,意味着前几年几乎不用交税,意味着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州政府就给你真金白银的奖励。
![]()
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么好的条件。更何况,这还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政治投资。
郭台铭的算盘打得,隔着太平洋就能听见响。
彼时"美国优先""让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富士康成了特朗普政府最耀眼的招牌。
有这层关系在,以后在美国做生意,哪扇门推不开?
![]()
一年前,他刚完成了那场震惊业界的收购——66%股权拿下日本夏普。这个曾经的"液晶面板之父",手里攥着11.7万件专利,光面板技术就有1.9万件。
拿到夏普的IGZO技术后,郭台铭需要新的产线来施展拳脚。
本来最合理的选择是中国大陆——产业链完整,配套成熟,人力充足。
但美国这个机会太诱人了。
消费市场够大,政策支持够狠,更重要的是——有总统站台。
在郭台铭看来,这是富士康从代工厂向技术品牌商转型的关键一跃。有了美国工厂,就有了和三星、LG正面竞争的底气。
2018年6月,特朗普亲自出席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工厂的动工仪式,世界第一大国的总统亲自挖下第一锹土。
在中国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郭台铭,也没有跟国家元首肩并肩的体验。
![]()
仪式四周黑压压的人头,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更让所有人都坚信,这就是制造业回流的开始,这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开始。
郭台铭大概也相信,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场豪赌的结局会如此荒诞。
3
被忽视的战场
就在白宫的掌声响起的同时,地球的另一端同时也热火朝天。
2017年,京东方在合肥的10.5代线正式投产。一年之后,华星光电在深圳的11代线项目也投产。
![]()
![]()
这两条生产线,投资额都在400亿人民币以上,产能规划直指全球最先进水平。
更关键的是时间节点——就在郭台铭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那一年,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巨头一起按下了加速键。
这其实并不是偶然。
2017年之前,中国面板产业还在给三星、LG当学徒。核心设备靠进口,关键专利一个没有,利润最薄的那块才轮得到你。
但到了2017年,风向变了。
京东方的AMOLED生产线在成都量产,这是中国第一条柔性屏生产线。华星光电的LTPS产线在武汉开工,良品率一路飙升到行业前三。
技术突破一个接一个,专利申请从几百件涨到几千件。
更厉害的是液晶全产业链的基座已经形成。
在中国做液晶面板,上游的偏光片厂在苏州,玻璃基板供应商在蚌埠,液晶材料企业在南京。开车最多三小时,供应商半天就能送货上门。
![]()
而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富士康,落地之后却屡遭尴尬。
《华尔街日报》2018年11月就公开报道,由于无法招到足够的工程师和其他工人,富士康正考虑把中国工程师派往美国。
到了2019年2月,又传出富士康重新评估威斯康星州工厂,可能将该工厂重点转向研发的消息。
富士康过去在中国实在是太顺利了,压根没有想到40亿美元补贴的背后,埋着那么多的雷。
![]()
而在威斯康星,富士康得从墨西哥进口80%的原材料,物流成本直接让单价暴增。
人力成本更是天壤之别——美国工人时薪37美元,是越南的12倍,是中国智能工厂机械臂成本的几十倍。
原本想靠补贴套利的郭台铭,结果发现根本没法玩。
两个世界,根本就是两种活法。
4
代价与回归
2018年,富士康承诺的1.3万个工作岗位,实际到位的只有178人。
2019年,招聘人数勉强到582人,连目标的零头都不到。
威斯康星州政府两次拒绝了富士康的税收补贴申请——因为你根本没达到协议里的任何一条标准。
![]()
项目规模像泄了气的气球,一路缩水。
从10.5代线降到8.5代线,又降到6代线,最后干脆不提代数了,直接转产低端产品。
2021年,富士康不得不公开承认,投资额从100亿美元降到15.76亿美元,就业岗位从1.3万个缩减到1454个。
这个数字,连威斯康星州政府都觉得丢人。
而同一时期,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却是另一个画风。
2020年,京东方全球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22.4%。2022年,TCL华星光电跻身全球前三。
2024年,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占全球90%以上。
![]()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3.5万座智能工厂,是从玻璃基板到成品显示器的完整产业链,是数万件技术专利。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面板企业只用了不到十年。
而这十年,正好是郭台铭把注意力转向美国的十年。
在这十年里,所谓的“美国优先”已经成了“皇帝的新装。”
![]()
而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得曾经依赖的成本优势逐渐转化为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完整优势。
反观郭台铭,在美国扩张的全线受挫,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牛羊,哪里的水草肥美,哪里就是乐园。
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士康在中国的业务却在AI时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25年7月,富士康宣布在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总部大楼,同时在中国多地新增6条AI服务器生产线。
![]()
如今富士康是英伟达在中国唯一能生产全系列顶级AI服务器的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在全球AI服务器代工市场中,富士康的份额已超过四成。
在美国走了一遭之后,郭台铭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一点,论精密制造,只有在中国土壤。
而在威斯康星,那3000英亩的土地上,野草还在继续疯长。
州政府背负的3亿美元基建债务,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还清。
当地人现在提起这事,都摇头:"说好的奇迹呢?"
郭台铭用100亿美元的代价,给自己上了一堂昂贵的美式商业课。
过去二十年,“去中心化”“供应链多元化”被奉为圭臬,国际级企业幻想工厂可随意搬迁、产能可全球调配。
但疫情、地缘冲突、贸易壁垒接连冲击,却更加凸显中国的优势。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京津冀……产业集群如毛细血管遍布全国,形成极强的抗风险能力。某一环节中断,替代方案迅速补位。
这就是真正的大国工业——你可以不喜欢中国,但你无法绕开中国制造。
或许这才是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真正的“奇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