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署名文章中明确提出“助力居民储蓄加快转化为社会投资”的战略方向。结合今年A股市场表现及政策导向,若存款搬家真正启动,新一轮大牛市或将呈现“政策驱动—资金涌入—估值重塑”的链式反应,其规模与持续性可能超越历史任何阶段。以下从政策基础、市场表现、资金逻辑三维度展开分析。
一、政策基石:制度包容性改革为存款搬家扫清障碍
吴清文章提出的六大举措构成存款搬家的制度保障。在直接融资层面,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已支持寒武纪、海光信息等科技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实现快速扩张。2025年前三季度,寒武纪营收同比激增4347.82%至10.38亿元,海光信息营收增长45.21%至55.4亿元,两家企业股价自8月中旬起涨幅均超80%。在上市公司培育方面,证监会推动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如乐普医疗通过BD模式授权汉海信息运营医美产品,形成“研发-授权-收益”的闭环。在长钱长投环境营造上,公募基金改革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2025年三季度权益类基金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中ETF产品净流入超3000亿元。
![]()
制度包容性更体现在对新兴产业的包容度提升。例如,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从2020年的9%提升至2025年的22%,电源管理芯片达28%,信号链芯片15%,为韦尔股份、圣邦股份等企业提供技术替代空间。同时,科创债券、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30%,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扩容至5000亿元,形成“股债双驱”的融资生态。
二、市场表现:A股已具备牛市基础条件
2025年A股市场呈现“科技主线+多板块轮动”特征。三季度数据显示,上证指数上涨12.73%至3882.78点,深证成指上涨29.25%至13526.51点,创业板指飙升50.4%至3238.16点。科创50指数以49.02%的涨幅领跑,半导体、AI硬件、新能源等板块表现突出。从行业看,电子设备行业总市值增加4.52万亿元至14.42万亿元,信息技术行业增加2.06万亿元至11.49万亿元,宁德时代、中际旭创等企业成为机构调研焦点,其中汇川技术获483次机构调研。
融资数据验证市场活跃度。三季度A股融资净买入5741.14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净买入5582.03亿元,逼近2014年6739亿元的历史峰值。两融余额突破2.3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新高。从成交量看,前三季度总成交金额达301.92万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257.28万亿元的纪录,日均成交额超1.5万亿元。
更关键的是估值重构逻辑。当前A股整体市盈率为18.5倍,低于2015年牛市顶峰的23倍,但科创板市盈率已达45倍,反映市场对科技成长股的溢价。兴业证券的“存款-股市市值比”指标显示,当前比值为1.8,虽处于历史高位,但较2015年的2.0已下降10%,预示存款搬家仍有空间。
三、资金逻辑:存款搬家如何撬动万亿增量
央行调查显示,2025年三季度倾向“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达18.5%,为2023年二季度以来最高值。住户存款规模达164.03万亿元,但7月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8月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显示资金正从存款转向股市。这一趋势的驱动力来自两方面:
利率下行倒逼资产配置调整。工农中建等主要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0.95%,5年期降至1.3%,而固收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约2%,货币基金约1.5%,存款吸引力持续减弱。同时,A股赚钱效应显著,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场5436只个股中3887只上涨,96只个股涨幅超100%,上纬新材以1597.94%的涨幅居首,天普股份、淳中科技分别上涨468.92%、358.77%。
政策与市场共振形成正反馈。证监会推动的“长钱长投”环境吸引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增加5000亿元。同时,居民通过“固收+”基金、ETF等产品间接入市,2025年上半年“固收+”基金发行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中信建投的AIAE指标显示,当前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仍处中位偏低水平,后续上升空间较大。
若存款搬家全面启动,预计可释放5-10万亿元增量资金,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历史经验表明,居民存款与股票市值比值每下降0.1,上证指数平均上涨8%。当前比值为1.8,若降至1.5,理论上涨空间达24%,对应上证指数4800点,与2015年牛市顶点相当。
四、风险与挑战:慢牛而非快牛
需警惕存款搬家过程中的波动风险。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导致非银存款激增,但9月住户存款又新增2.96万亿元,显示资金流动存在季节性波动。此外,存款利率下行与资产荒叠加,可能推高理财产品风险溢价。因此,政策需引导“固收+”产品作为过渡载体,平衡风险与收益。
监管层面需加强风险防控。吴清强调“必须以市场稳定运行为重要保障”,需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投资者教育等机制,防范市场过度波动。同时,需持续优化退市制度,2025年前三季度A股退市企业达50家,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形成。
结语:牛市可期,但需理性看待
综合政策、市场、资金三要素,若存款搬家启动,A股有望迎来新一轮大牛市。但需明确,这将是“制度牛”“改革牛”而非“水牛”。吴清提出的“投资与融资协调发展”“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等原则,要求市场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质量提升。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把握科技主线、关注中长期资金流向,避免盲目追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