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荷兰政府的一纸冻结令试图夺走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却引发了全球供应链的震荡。
短短一个月内,安世中国区的预言逐步应验:全球车企和供应商绕过荷兰总部,转向中国区寻求合作。
这场博弈不仅是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更揭示了政治干预在市场规律面前的局限性。
![]()
事件的起点发生在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下达命令,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主体冻结所有资产、知识产权和业务调整,为期一年。
![]()
随后,荷兰总部切断了中国区员工的系统权限,并传出将停止支付薪酬的消息。
然而,安世中国区迅速作出反应,宣布独立运营,并发布全员信表态:“安世国内公司是扎根中国、战略放眼全球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任何未经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示,员工有权拒绝执行。”
中国商务部随即采取行动,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中国区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和组件。
这一措施彻底切断了荷兰总部对中国区产能的控制。
与荷兰总部不同,中国区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东莞工厂,还掌握着完整的供应链配套能力。
而荷兰总部仅剩一个空壳框架,毫无实际生产能力。
更让荷兰政府始料未及的是全球客户的反应。
安世半导体的主要客户是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这些企业对供应链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荷兰的强占行为配合中国的出口管制,直接导致全球汽车产业链芯片库存告急。
欧美车企原材料供应本就因稀土管制面临压力,如今再加上芯片断供风险,整个供应链几乎绷不住了。
全球车企等不起,生产线停摆的风险迫使他们迅速做出选择。
路透社报道显示,安世中国区已恢复向国内经销商供应半导体,并发布公开信向全球客户承诺,所有在华生产并交付的产品均符合中国法律法规。
客户纷纷转向中国区,原因显而易见:中国区掌握着全球领先的实际产能,供应链配套完善,从原材料到封装测试一条龙;此外,中国区展现出的契约精神和稳定性,远胜荷兰总部以行政命令强行干预的方式。
这场博弈的核心是全球汽车半导体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
荷兰政府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控制一家全球化企业,但市场规律显然不受行政命令的摆布。
安世中国区凭借强大的产能和技术能力,迅速赢得客户支持,而荷兰政府则陷入困境:既无法恢复对中国产能的控制,又缺乏本土产业配套能力来重建供应链。
这场事件也为全球产业链带来深刻启示:在全球化时代,掌握核心产能和市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政治操作或许能暂时搅动局势,但最终决定产业链格局的,是技术实力和市场选择。
安世中国区的独立运营不仅验证了自身的预判,也向全球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荷兰政府的政治干预难以撼动市场规律,而中国区凭借实打实的产业实力,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