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和上海的教育局都公布了新动作。
成都说,从2025年起,要探索搞“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上海也提,要“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
![]()
这消息一出来,舆论立马就炸了。
很多自媒体,直接把这事解读为“多地要取消中考了”。
这事影响太大了。成都、上海赶紧出来辟谣。
![]()
说搞这个“贯通培养”,实质上是对课程进行统一设计,让资源能贯通使用,也是在“有序推进中考改革”。
这下,大家的情绪才算稍微回落了一点。
说到底,这背后还是两个字:焦虑
这几年,就业压力大,这股劲从大学传导到高考,又从高考传导到了中考。
为了抢那点有限的、优质的高中资源,竞争简直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实际上,国家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内卷”问题。
2021年,搞了“双减”,把课外辅导给掐断了。
今年上半年,西安、长沙、广州这些地方,也都在搞中考改革,减少死记硬背的东西。
这些,都是想从“输入端”给大家减负。
但这些政策,也遇到了新难题。
有专业人士就指出来了:只要优质教育资源还是那么稀缺,学生和家长就会“自我施压”,甚至自己“增负”来抵制“减负”。
说白了,想缓解焦虑,光“减”不行,还得“加”。
必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让大家别再挤破脑袋去过那个独木桥。
那成都和上海的这次改革,到底在干嘛?
这其实就是国家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做的一次新尝试。
成都那边说得很明白,第一批8所学校试点。
![]()
探索12年一贯制,或者初高中6年一贯制。
为的是什么?
就是打破学段壁垒。课程、师资、教学资源全都衔接上、贯通起来。
而且,人家明确说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搞“选拔掐尖”。
起点就是本校的小一和初一学生,家长“自愿报名”。你中途想退出,也可以,权益都受保障。
其实,这种“贯通模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教育部在2021年和2024年,就搞过两次义务教育改革的实验区和实验校。
根据专业人士的总结,现在这种贯通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一般普高”的贯通模式。
一种,是“重点高中”的贯通模式。
这两种,在北京都已经落地了。
![]()
前一种,比如北京有的学校搞“高中登记入学”。对学生平时的成绩要求不高,综合素质评价和个别科目达标就行。
后一种,就是北京这几年搞的“1+3”(初二念完直接进实验学校念4年)、“2+4”(初中2年+高中4年)这些。
共同点是,学生已经在校内参加了选拔,并且达标了。
成都这次的改革,背后的重点,其实是“保底上学”。
这才是这次改革最大的目的。
结果被自媒体一解读,成了“取消中考”,味道就全变了。
说实话,在目前这个阶段,全面取消中考,根本不现实。
这么多年,咱们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重点高中,分布得并不均衡。
![]()
而且,根据出生人口算,咱们高中阶段的入学人数,要到2032年左右才到顶峰。到2035年以后,才会大幅下降。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好几年里,我们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资源供给和分布的问题。
等以后孩子少了,不愁没普高上了,我们才需要去解决高中多样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这些问题。
就在不久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了一个《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
里面列了五大任务,第一项就是“扩资源”。
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县中”,加快扩大公办学位的供给。
你看,这和这次成都、上海的试点,目的是不是一样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有了试点,就意味着在改变。
如果试点效果好,那就值得期待大规模推广。
我个人,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