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岁女儿尖叫着从梦中醒来:“妈妈,又要掉炸弹了”

0
分享至

战争爆发之初,拉莎·阿布·贾拉尔位于加沙城西部的家就毁于以色列的炮火。两年多来,她和家人一直颠沛流离,或寄人篱下,或挤在几平方米的帐篷里。

9月中旬,以色列以清剿哈马斯最后据点为名,对加沙城发动地面攻势。拉莎再次举家南逃。在加沙中部努塞拉特的流离失所者营地,拉莎通过通信软件与《中国新闻周刊》分享死里逃生的经历、战争中的日常,以及两难抉择。

由于以色列禁止外国记者进入加沙,当地记者成为报道这场战争的主力。在一次来信中,拉莎写道:“我既是见证者,也是承受者。当我写流离失所,饥饿或失去的时候,我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

36岁的拉莎是记者,也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她最小的孩子6岁,最大的12岁。除了照顾孩子的温饱和学习,拉莎竭力在无常的战时维持生活的秩序感,为孩子们编织一张小小的安全网。关于轰炸、死亡、回不去的家,孩子们有很多问题。拉莎坦言,有些问题她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几个月前电脑坏了以后,手机成为拉莎唯一的生产工具。在电力紧缺、网络信号极不稳定的条件下,拉莎陆续用手机回复了数千字的内容。她说,希望他们的经历能被听到,而不是就这么被埋在废墟底下。

《中国新闻周刊》将这些通信整理成文如下:

孩子们用沙子做了一个蛋糕

“成了……协议真的谈成了。”

当地时间10月9日清晨,努塞拉特营地的帐篷里,丈夫的惊呼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他侧耳贴着手机,听着广播里传来的消息,声音颤抖。我迷迷糊糊睁开眼,以为还在做梦。但他脸上的笑容,真切得让人发颤。我猛地抓起手机,搜寻网络信号,想要亲眼看到那些文字。当标题终于加载出来时,我忍不住大喊:“结束了!”

没过多久,帐篷外就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营地里的气氛变了很多,孩子们也叽叽喳喳地说着“战争结束了”。这场漫长的噩梦,也许终于到头了。

高兴之余,我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生怕政治上再生龃龉,或哪一方破坏协议,我们又会被拖回到战争里去。我们努力说服自己和平是可能的,但过去的伤痛又时时提醒我们,这一切,转瞬便可能再次崩塌。

3月18日年初停火协议遭撕毁的那个夜晚,我们一家睡在加沙城的平房里。突然,剧烈的爆炸声和玻璃破裂的脆响将我震醒。天花板塌了,墙裂了,眼前烟尘弥漫,呛得人几乎无法呼吸。孩子们的尖叫刺进耳膜:“妈妈,我们要死了吗?”我张不开口,因为自己也在颤抖。我在烟雾里找丈夫,找了一会儿才看见他从阴影里出来,手里拿着湿布,让我们捂住口鼻。抱起孩子,我们光着脚就往外跑,什么都没带,只有心跳得快要炸开。

隔壁那间我们平日睡觉的房间完全坍塌了。墙就倒在孩子们常睡的床垫上。那天我们临时起意挤在靠厨房的小房间睡觉,因为那里暖和些。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救了全家的命。

我们跑到街上,目之所及都是毁灭的景象。爆炸声没有间断过,天上好像下着火。邻居的房子变成了废墟,火舌从破碎的窗户里往外蹿。人们徒手刨着瓦砾,呼喊亲人的名字。后来从废墟底下挖出了五具遗体,有一个小姑娘只有8岁,小小的身体盖满灰尘。新闻里说,那天夜里一共死了四百多个巴勒斯坦人。

自那天以后,我没有再睡过一个安稳觉,每晚都能听见无人机在头顶嗡嗡响。墙一抖,就又想起那一次爆炸。我8岁的女儿沙姆常常尖叫着从梦中醒来:“妈妈,又要掉炸弹了。”有一个晚上,她吓得尿了裤子。

现在又停火了,我想回到加沙城。但我得等一等,等瓦砾堆被铲平,等道路疏通,等未爆炸的危险物被清走。我不想让孩子们再受那份惊吓了。

当我坐在帐篷里,想着下一步该做些什么时,我的孩子们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们用沙子做了一个蛋糕来庆祝停火。孩子们可能都已经忘了鸡蛋是什么味道了,但他们没有忘记庆祝的意义。



10月9日,加沙城西部,拉莎的孩子们用沙子制作了一个蛋糕,庆祝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图/受访者提供

“我们今晚吃顿清淡的”

9月中旬,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加沙城前夜,我们逃到了加沙中部的努塞拉特,在西边的一处流离失所者的营地落脚。

每次被迫搬家,我们能带的东西都很有限:一口锅、一条毯子、几件衣服、身份证件,还有孩子们的笔记本,他们把这些本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能带的就是身上背得动的,或者用小车拉一点。以色列切断了燃料供应,雇一辆车可以说是天价。

每次搬家都像是把生活清零,从头再来。年初停火的时候我们添置了一些家具,那时我们以为战争就要结束了。再次逃离加沙城前,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低价出售。当时周围的邻居都在处理家具,有人把家具从楼上扔下来,摔成碎片,当作烧饭的柴火卖掉。

在努塞拉特,我们一家七口就挤在一个几平方米的帐篷里。这里帐篷贴着帐篷,隔壁说什么做什么都听得清清楚楚,就跟他们住在我们帐篷里似的,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帐篷很简陋,就是薄薄的布搭起来的,挡不住寒气侵袭,也挡不住雨水冲刷,虫子更是肆无忌惮出入。我们尽量收拾出一小块地方,用来睡觉和歇脚,从家里抢救出来的那点家当和衣服也都堆在那儿。脚下是沙土地,坑坑洼洼的,一场雨下来水就从地面渗上来,我们只能赶紧把被褥和衣服垫高,不然全湿透了。

这里没有自来水,水车隔几天才来营地一趟。一来,我和丈夫就赶紧把家里能装水的桶啊盆啊都灌满,喝的、洗的、做饭的,都靠它。要是水车晚来几天,我们就得走很远的路去找水。

以色列在开战时就切断了加沙的电力供应。我们现在用电全靠一块蓄电池,有时候用破旧的太阳能板给它充充电,或者找有小发电机的邻居帮忙。这块蓄电池用来给手机充电,或者点亮夜里的一盏小灯。

每天天刚破晓时我便醒了,一来是天气未及晌午时就已经热得让人受不了,二来是实在睡不踏实。邻居也已经开始忙碌了,有的找水,有的生火烤饼或煮茶。

我的一天从和面开始。12岁的大女儿赛伊达会来帮忙,然后把面团拿到附近的公用烤炉去烤。那就是个简陋的泥炉子,大家排着长队,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揉面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战前,那时候每天早上都会有面包送到家门口,都是加沙城那些自动化面包房烤出来的。

3月初以色列对加沙实施全面物资封锁后,食物短缺、物价飞涨。市场上没有水果和肉类,仅有的几种蔬菜也非常昂贵,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以往有联合国机构定期向流离失所者发放粮食救济,有时能领到一袋面粉或一点大米,有时是罐头,但全面封锁期间我们只领到过一袋面粉。在最饥荒的那几个月里,我们被迫与邻居交换来获取生活必需品,比如,拿一点油去换几片面包或一小袋糖。一直到8月,封锁开始松动,食物价格才有所回落。虽然价格依然很高,但比几个月前便宜多了。

多数时候,我们的早餐就是拿罐装奶酪配扎阿塔尔(Za’atar,中东家常香料,类似中式的五香粉),就着茶水吃下。正餐则靠救援发的罐头充饥,鹰嘴豆的、金枪鱼的,配着早上自己烤的饼。运气好的时候,能煮一锅穆贾达拉(Mujaddara),就是洋葱扁豆焖饭,材料简单,但能果腹。要是实在揭不开锅了,我就给孩子们泡茶配饼干,然后告诉他们:“我们今晚吃顿清淡的。”

就算这样,我也尽量让帐篷里这张小桌子有点家的气息。我把食物盛在干净的塑料盘子里,把孩子们唤过来围坐好,然后我们一同祷告,盼着有一天,能重新坐回家里那张餐桌上吃饭。

“妈妈,我好像把以前学的都忘干净了”

战争开始之前,我的孩子们都在加沙城念书。

大女儿赛伊达当时上六年级,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她说长大了要当医生。她的弟弟妹妹们也都上小学了,每天早上都穿着干净的校服、拿着五颜六色的笔记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我心里盼着他们都能考上大学,过上比我们更好的生活。我总是告诉他们,学习是他们这辈子最好的武器。



10月21日,加沙地带汗尤尼斯,巴勒斯坦教师们在自己家中为儿童授课。图/视觉中国

可战争一起,他们的学业就中断了。许多学校先是被改作避难所,后来又被炸成废墟。课本、书包,连同我们的家,一并化作灰烬,什么都没剩下。

最让我心碎的,是眼看赛伊达一点点失去那股子劲头和盼头。她曾经那么喜欢读书,现在却对我说:“妈妈,我好像把以前学的都忘干净了。”

我尽量让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学点东西。每天我都会找时间,陪他们温习数学、读书识字。有网络的时候,就用手机给他们放些简单的教学视频。这些虽然比不上学校,但至少能让他们的思维保持活跃,也让他们知道,教育这件事还没彻底断掉。

在停火协议宣布前,孩子们的安全始终是压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帐篷周围到处都是危险,比如空袭、无人机,还有在这人满为患的营地里肆虐的疾病。

所以,我们给孩子定下了规矩。首先,我不让他们走出帐篷太远,尤其是日落之后。夜里没有照明,什么也看不清。如果他们要去打水或者取饼,必须有爸爸或者哥哥姐姐陪同。

我们在帐篷里辟出一个小角落,堆放毯子和必需品,一旦遇到轰炸,就往那儿躲。我们管那里叫“安全角”。其实加沙哪有安全的地方,但有这么个角落在,孩子们心里总归能踏实些。

我一遍遍叮嘱他们,要是听见附近有爆炸声或者什么可怕的动静,千万不要慌,立刻回到我身边来。如今连我最小的孩子也懂了,一遇到要跑要躲的情形,便会死死攥住我的手。

至于卫生,尽管缺水,我还是尽量让他们保持清洁。省下一点水给他们洗手洗脸,夜里多盖点,别冻着也别染上病。

孩子们会问很多问题。8岁的女儿沙姆问我:“妈妈,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呀?我的小床是不是被烧掉了?”10岁的大儿子担心他爸爸失业了,还能不能把被炸毁的房子盖起来。大女儿赛伊达已经进入青春期,关于加沙发生的事,我会和她解释得更多一些。有一次她问我:为什么打仗会死那么多小孩?为什么没人管?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有些话我来来回回地说,比如“好日子会回来的”“妈妈在你们身边”“这一切不怪你们”“害怕的时候,深呼吸,然后把心里话说出来”。说这些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恐惧不必压抑,更无须为此愧疚。我也鼓励他们写作和画画,把心里想的宣泄出来。有时候还会一起唱歌,或者在睡前讲讲故事,好让他们平静下来。

我们尽量保持固定的作息,什么时候温书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吃饭,都有个大概的时间。这份规律能给孩子们些许安定感。我还会给每个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很能干。

说实话,这里没有什么能真正保证他们安全。但我必须让他们相信,妈妈能护他们周全。这种笃信和安心,是我现在能给他们的最宝贵的东西了。

“我们经历的这一切,是有人在意的”

手机现在是我和外面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也是谋生的工具。我做记者已经13年了,几个月前电脑坏了以后,所有文字都是在手机上敲出来的。再加上网络时断时续,充电也成了难题,每篇稿子都要耗费数倍于往常的时间和心力。

我在帐篷里采访、写稿、改稿。孩子们的嬉闹声、小贩的叫卖声、头顶战机的轰鸣,都混在一起。有时候我会在帐篷中央挂一块旧布帘子,稍微挡一挡,虽然是自欺欺人,但能暂时营造一种隔开外面纷纷扰扰的错觉。

新闻工作对我来说,早已不只是个职业,这也是我抵抗的方式,是我向世界发声的途径。我写别人的故事,可每个故事里都能看见自己的影子。

我觉得母亲和记者这两个角色,在我身上其实是彼此成全的。为人母,让我的笔触更多了几分血肉温度,能更真切地理解那些受访母亲心中的痛楚。而记者的身份,又给了我直面恐惧的勇气,时时提醒我,活着是为了见证和发声。

不过话说回来,抚养五个孩子的同时,还要做记者的工作,真的太难了。这是两份都不能耽搁的责任,每时每刻都在互相拉扯。我常常一边盯着火上的锅,一边写东西;在帮孩子洗衣服的时候,也总在想稿子的事。

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要裂开了。有几回采访进行到一半,附近突然响起爆炸声,我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有时候我会扔下一切冲过去,紧紧搂着孩子们,然后再回到电话前,强作镇定,继续工作。这种撕裂感很痛苦,但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

即使失去了很多,日子还得往下过。我们也还是人,得把人样儿守住。我试着从细微处寻找希望和力量:靠网上募集到的善款,我给营地里的困难家庭发放过几次食物,看到小孩子们拿到吃的高兴得又蹦又跳,我心里特别满足;早晨洒在被子上的阳光、刚出炉的面包的香气、邻居递来的一杯茶或者一小块糖……这些微不足道的瞬间,一点点累积起来,撑着我走下去;国外的朋友读了我的报道后发来信息,或者是读者留下的只言片语,都在提醒我:我们经历的这一切,是有人在意的。

此刻我所期盼的,是重建能早日开始。我不想再听空洞的政治承诺,我想要的是尊严、安全、孩子们能上的学堂,还有能看病的医院。我希望这份停火协议能开启一个新的阶段,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生活的权利能得到承认,不必再惶惶不安,不必再流离失所。

发于2025.11.3总第121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一名加沙母亲的“来信”

记者:陈佳琳

编辑:徐方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小萌北京逛街,开五六百万劳斯莱斯,老公王雷原来是大连富二代

李小萌北京逛街,开五六百万劳斯莱斯,老公王雷原来是大连富二代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4 00:01:00
陈宝仓墓地曝光,墓前状况令人意外,与吴石、朱枫墓截然不同

陈宝仓墓地曝光,墓前状况令人意外,与吴石、朱枫墓截然不同

大国纪录
2025-10-27 16:22:43
无耻到家!居然有人给陈志洗白?

无耻到家!居然有人给陈志洗白?

吃瓜盟主
2025-11-15 15:36:01
欧盟没想到:中国大棒朝他来了,同意供货,但又一个“前提条件”

欧盟没想到:中国大棒朝他来了,同意供货,但又一个“前提条件”

娱乐的硬糖吖
2025-11-15 15:50:32
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受日本舆论反对,看到中方强硬立场日本网民指责高市早苗“闯大祸”

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受日本舆论反对,看到中方强硬立场日本网民指责高市早苗“闯大祸”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22:18:42
中国首次提“侵略”2字,高市早苗甩出妙计:把日本的帮手全找来

中国首次提“侵略”2字,高市早苗甩出妙计:把日本的帮手全找来

三毛看世界
2025-11-14 21:57:33
全新奥迪 Q5L实车亮相!网友:这个大灯确实够酷

全新奥迪 Q5L实车亮相!网友:这个大灯确实够酷

汽车网评
2025-11-15 20:30:21
前法国国脚:姆巴佩踢了一场就走,队友恐怕厌倦了他获得的特权

前法国国脚:姆巴佩踢了一场就走,队友恐怕厌倦了他获得的特权

星耀国际足坛
2025-11-16 00:00:30
“天上人间”的瓜!

“天上人间”的瓜!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14 07:57:34
苏联犯的错,中国不能再犯,沙特不续约的背后,是中国的深思熟虑

苏联犯的错,中国不能再犯,沙特不续约的背后,是中国的深思熟虑

阿七说史
2025-11-13 08:56:28
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四川队,明显是上赛季CBA冠军广厦队

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四川队,明显是上赛季CBA冠军广厦队

大眼瞄世界
2025-11-15 07:38:52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S生命的最后,家人还在开心地跳舞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大S生命的最后,家人还在开心地跳舞

可乐谈情感
2025-11-15 10:11:54
老人搭伙一天就分手:我有钱有房,干嘛给你做免费保姆,我疯了吗

老人搭伙一天就分手:我有钱有房,干嘛给你做免费保姆,我疯了吗

秀秀情感课堂
2025-11-11 14:55:03
消失的天才!短短3年时间,从NBA第一替补,到无球可打

消失的天才!短短3年时间,从NBA第一替补,到无球可打

体坛热评
2025-11-15 23:09:46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财经保探长
2025-09-11 22:20:43
"不欢迎中国人",德韩挂满中文标语,中国游客被区别对待,谁还去

"不欢迎中国人",德韩挂满中文标语,中国游客被区别对待,谁还去

南权先生
2025-10-09 12:44:56
才知道,原来微信还可以“监控”对方聊天记录,不知道可惜了!

才知道,原来微信还可以“监控”对方聊天记录,不知道可惜了!

CG说科技
2025-10-24 18:36:15
弃车保帅!陈志末日已到,新加坡连锅端8亿资产,多国疯抢他的命

弃车保帅!陈志末日已到,新加坡连锅端8亿资产,多国疯抢他的命

热风追逐者
2025-11-15 13:55:03
逆天了!我建议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我怕你笑喷了又怕你犯恶心

逆天了!我建议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我怕你笑喷了又怕你犯恶心

小陆搞笑日常
2025-11-15 08:31:22
冷空气到达广州时间,确定!网友:干冷还是湿冷?

冷空气到达广州时间,确定!网友:干冷还是湿冷?

鲁中晨报
2025-11-15 07:27:04
2025-11-16 01:32:49
中国新闻周刊 incentive-icons
中国新闻周刊
运营主体:《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33743文章数 20708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天塌了啊:英国大学又开始搞大裁员了!

解说杯:打野远胜前职业,GBS战胜RHPA,晋级决赛

手机要闻

iPhone Air开启eSIM时代:国内厂商纷纷跟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