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盘
很多粉丝后台私信我,让谈谈房贷断供的事情。
说起来,两年前,银行还是牛皮哄哄的债主。
那时候的断供处理很简单——
你欠债,我就收房。
从起诉到拍卖,快的话3个月就能搞定,一气呵成、那叫一个效率。
断供的老铁们呢?
不仅失去了房子,还要背上老赖的名声。
但现在,画风变了——
银行开始主动跟断供者商量了。
月供还不起?那就先还25%吧,我不算你违约。
实在困难?行,延期也行吧。
没工作?好吧,我们帮你找找。
你没看错。
曾经高高在上的银行,现在开始出处求你了。
有人说这是银行在顾全大局。
别天真,这是银行怕了。怕什么?怕亏得更多。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4年1到8月,全国法拍房的挂牌量飙升到了43万套,同比暴增了70%。但成交率呢?只有23%。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你挂10套断供房出去,只能出掉2套。剩下8套,就变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
更要命的是,即便成交,少说也要打上个七折八折。一套300万买来的房子,降价到200万都不一定能卖掉。
原来那套“收房、拍卖、回本”的逻辑,银行是彻底玩不转了。
卖来卖去,银行发现——
走司法程序,不仅耗时耗力,房子最后还卖不掉。即便卖掉,也要亏个30-50%。全国那么多房子,每个都这样,自己还过不过?
但如果跟断供者协商,让他只还25%的月供,拉长时间,至少还能收回点本金。
再看下银行自己的数据。
全国42家上市的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年初已经减少了3191亿。其中有19家银行的房贷不良率在集体上升。
房贷,这个曾经最优质的资产,现在成了烫手山芋。
但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断供的人,越来越多了。
如果都走法拍程序,法院根本就处理不过来。地方也不愿意看到大规模的法拍,那意味着大量的家庭失去了住所,社会会趋向不稳定。
所以,对断供进行冷处理,就成了所有人间的默契。
银行的让步,看起来很人性——
降低月供、延期还款、甚至还采取了债务重组,一套组合拳下来,仿佛真的成了你朋友。
但别忘了,银行永远都不会做亏本买卖。
降月供,是为了让你继续还钱;延期,是为了把还款周期拉长,赚更多利息;至于债务重组,本质还是为了让你继续背债。
关键是,这些策略都有一个前提——
你得还有还款意愿,你得还能还上一点。
如果你彻底躺平、彻底不还了,银行该起诉还是会起诉。只不过,现在是提高了起诉门槛拔了。
同样对断供,银行还“看人下菜碟”。
有还款能力的,就想办法留住你继续还钱;没还款能力但有资产的,就慢慢磨,等你卖了其他资产来还;真的没钱的,才会开始走法拍程序。
问题是,当断供的人越来越多,当房价继续下跌,这样的策略还能维持多久?
有很多人说,断供是道德问题。
因为欠债不还,天理不容。
但事实是,这还是生存问题。
一套房子跌穿了首付后,在你手里就完全是负资产。
继续还贷,意味着你真的是完全为银行打工了——你房子卖掉的钱,还不够还欠银行的钱,那你还还房贷干嘛呢?
所以,理性的人会怎么选?
肯定是断供。
不还的话,损失的只是首付和已还的贷款。继续还,损失的是未来30年的现金流。
所以,这从来就不是一道道德题。
更何况,这个游戏本身就不公平。
现在新房的贷利率是3.5%,存量房贷利率还在5%以上。同样是欠银行的钱,为什么利率差这么多?
你说这是合同,那我问你:
合同是谁定的?议价权在谁手里?
当年房价暴涨的时候,银行恨不得把钱塞给你。现在房价暴跌了,银行说这是你的选择,你得承担后果。
可房价暴涨的时候,你收到分红了吗?
没有。
那凭什么房价暴跌的时候,所有风险都要你一个人扛?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所以,还是得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
这不光是为了救银行,更是为了救经济。
大家的钱就那么多,要么就拿去还房贷,要么就拿去消费。当房贷利率高到离谱的时候,所有的钱都用来还贷了,哪还有钱消费?
消费不起来,经济怎么循环?
经济循环不起来,银行的日子能好过?
降存量房贷利率,银行是少赚了一点利息,但整个经济都能喘口气。
这才是真正的自救。
要知道,特殊时期,所有人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银行、买家、开发商、政府,谁都跑不了。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谁肯先让一步。
银行已经开始让了,用了冷处理的方式。
但这还不够。
真正的解决方案,需要系统性的改变。
降利率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稳房价、稳预期、稳信心。
但无论如何,第一步必须迈出去。
因为时间不等人。
断供的人越来越多,法拍的房子越来越多,
银行能打的牌就会越来越少。
那这局棋,到底该怎么下?
我想,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这个答案写在了37万亿的房贷余额里,
写在了43万套的法拍房里,
也写在了每一个还在咬牙还贷的普通人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