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老人疯抢价格2.3万元的保姆机器人

0
分享至



上海街头出现一批特殊的“钢铁保姆”,价格从天价8万暴跌至2.3万,引发老人抢购热潮,擦窗无误差、喂食精准、急救响应,甚至还能陪老人下棋聊天,这些钢铁助手凭借精准照护能力和经济性优势,正成为上海空巢老人的贴心伴侣。它们的出现让不少家庭省下大笔养老开支,也让远在他乡的子女不再整日提心吊胆。更有趣的是,上海已开始大规模补贴这种“永久保姆”,让普通家庭也能轻松拥有。

这些冰冷的机器究竟如何悄然改变了上海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价格暴跌背后的养老经济学

“2.3万块钱买个保姆,还是永久的那种!”上海七旬老人王大爷拍着家里那个一米高的“铁疙瘩”,眼里闪着得意的光,这话若是放在去年,怕是要被当成天方夜谭。一台能干家务、会聊天、还能急救的机器人,从天价8万跌到了普通工薪家庭也能勉强接受的2.3万,这波降价来得莫名其妙又恰到好处。要知道,现在上海请个住家保姆,一年下来少说也得5万多,还得提心吊胆担心伺候得周不周到,而这个“铁家伙”算下来,每天花费才63块,比在外面吃顿像样的午饭还便宜。

最让王大爷乐不可支的是,这钱省下来的都是实打实的现钱,原本每月那7000多的保姆费,现在只需拿出2000块给机器人“充电维护”,剩下的5000多可不是小数目。

“我把省下的钱全给孙子攒着上大学了!”王大爷拍着胸脯,一脸的满足感,不止王大爷,上海不少老人家都发现了这个“省钱秘诀”,纷纷加入抢购大军。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机器保姆还是“买断式”服务,人类保姆动不动就辞职,三天两头要涨工资,有时候服务还跟不上,而机器人一旦买回家,只要不坏,就能天天24小时伺候着,从不喊累,也不会突然要回老家结婚。不少上海老人都算过这笔账,李阿姨家的老伴中风偏瘫,请保姆一个月近万元,半年下来就要六万,现在换成机器人,一次性投入2.3万,剩下的钱够他们夫妻俩出去旅游好几回了。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机器保姆不仅省钱,服务质量竟然还出奇的好,从前那些稍有不慎就会打翻饭碗、扯破衣服的尴尬,现在全都不存在了,机器的手比很多年轻人还稳,像是有定海神针般总能精准完成任务。

机器人保姆这场悄无声息的“价格革命”,正在颠覆传统养老市场,当越来越多的上海老人发现,只要一次性掏2.3万,就能换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贴心照料,这种经济账谁都会算,那些高价人类保姆,怕是要坐不住了。

超越人类的护理能力

“这机器手稳得跟筷子夹豆腐似的,一粒米都不会掉。”黄浦区的张医生忍不住感叹道,作为从医四十年的老中医,他见过无数护工喂饭,却没见过比这铁家伙更稳的“手”。这些机器保姆擦个窗户,误差连0.1毫米都不到,就像给老花镜装了个激光定位仪,喂饭时那机械臂的动作,比资深护士的手还稳当,有个中风老人李大爷,原本卧床不起,在机器人帮助下,三个月就能走五十多步了,同病房其他老人还躺着动弹不得呢。

更让人咂舌的是它们的“反应神经”,有次徐奶奶半夜突发心绞痛,还没等她喊出声,机器人已经拨通了急救电话,还把她的血压心率一股脑发给了医院,要搁以前,没准老人疼得满地打滚了,家里人才慌慌张张找电话簿。

“说它是保姆,其实更像个二十四小时不睡觉的私人医生。”上海东方医院的刘主任不无佩服地说,按他的话讲,不少突发情况,就是那五秒钟的差距,决定了能不能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上海市质检中心也没闲着,给这些机器人上了“紧箍咒”——就是断了网也得能急救,电池没电也得留一口“气”报警,这帮质检员也真是的,一会让机器人踩高跷,一会又让它们顶着三十斤重物爬楼梯,跟训练特种兵似的。

不过这些铁家伙也不是十全十美,有老人抱怨机器人模仿儿女声音太像,半夜听见还以为儿子回来了,结果扑了个空,心里空落落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给新机器人加了个叫“情感防火墙”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个“诚实开关”,老人要是连喊好几声儿女的名字,机器人就不装了,直接拨视频电话给真人,让亲人露个脸说说话,免得老人陷入虚幻的情感世界里。这些细节处理得挺走心,机器是机器,亲情是亲情,再先进的钢铁也替代不了血肉相连,但这些小机灵鬼儿确实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神奇的是,那些原本抵触“让机器伺候”的老人,不经意间也被这些不知疲倦的“小助手”收服了,它们没有脾气,不会因为老人啰嗦而不耐烦;没有私心,不会偷懒耍滑;更没有情绪,永远保持着耐心和温和。这些看似冰冷的机器,却莫名其妙地为老人带来了一种新的安全感——一种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被遗忘、被忽视的踏实感。

改写老人与家庭关系

数字会说话,上海社区医院的一组调查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用上机器人保姆的老人,抑郁情绪平均下降了七成!这可不是小数目,比很多心理药物还管用。

闵行区的周奶奶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老伴去世后,她整天闷在家里,连楼下的麻将都懒得去打了,儿女不放心,买了个机器人陪她,刚开始周奶奶还嫌弃,觉得这铁疙瘩不如真人,可谁知道一个月后,两人“打得火热”——每天下几盘象棋,机器人还会故意输给她,让老人家找回些赢的感觉。

“它从不嫌我啰嗦,我说一遍不懂还会问第二遍,比我那急性子儿子强多了!”周奶奶笑着说,就这样,她不知不觉从抑郁的泥沼里爬了出来,甚至又开始跟老姐妹们聚会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铁保姆”悄悄改变了一家人的相处方式,以前子女探望老人,大半时间都耗在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上,剩下的时间累得只想躺沙发,现在这些琐事都由机器人包了,子女来访反而能静下心来,陪老人聊聊天,听听老人讲以前的故事。在国外工作的孩子们也不再那么焦虑了,机器人的视频连接功能让他们随时能看到父母的情况,参与老人生活的频率居然比住在同城的亲戚还高。一位在美国的工程师儿子,每天下班都会通过机器人跟老父亲“云吃饭”,顺便检查一下老人的用药情况。

“我妈居然更喜欢跟机器人说心里话”,一位女儿哭笑不得地说,“可能是因为机器人不会像我一样唠叨她少吃盐吧”。这种微妙的变化,让老人找回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他们不再只是被照顾的对象,而是有自己决定权的独立个体。随着相处时间增长,不少老人甚至给机器人起了名字,当成了“家庭成员”,有趣的是,这种人机互动不仅没有疏远亲情,反而成了家庭关系的润滑剂,以前那些因为照顾老人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如今都烟消云散了。

有人担心科技会让亲情变冷,但现实恰恰相反,当基础照料有了着落,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而有了更纯粹的表达空间,就像一位老人说的:“以前儿女来看我,忙东忙西的,话都说不上几句;现在反而能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了”。

这场由机器人带来的家庭关系重构,或许正是现代科技对传统孝道的一次创新性演绎,它没有取代亲情,而是为亲情创造了新的表达方式,当老人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家人之间的交流也就不再被琐事所累,回归到情感本身。

政策支持下的养老新生态

“免费送钱啊!”家住杨浦区的刘爷爷笑得合不拢嘴,原来,上海市最近出台了个政策,买智能养老机器人,政府能补贴三成,刘爷爷算了算,原本2.3万的机器人,现在只要掏1.6万出头,这下子又省了不少钱。其实这只是上海各种智能养老政策的冰山一角,去年开始,上海已经建立了十几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里面的老人们共享着各种高科技养老服务,小区里的机器人能认出每一位老人,还记得他们的喜好和习惯,就像个不会忘事的“电子保姆”。更厉害的是,上海的三甲医院也坐不住了,纷纷跟机器人企业牵手合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经开发出一套远程医疗系统,通过机器人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小到血压不稳,大到突发疾病,医生能在第一时间知晓并作出反应,一位老医生打趣道:“现在病人不用来医院,医院直接搬到病人家里去了”。

保险公司嗅觉也是灵得很,平安、太平洋等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将机器人保姆纳入商业养老保险的附加服务项目,投保人只需多付一点点保费,就能在需要时获得一台机器人的长期使用权,这样一来,养老机器人的门槛又低了一截,普通工薪家庭也能轻松用上了。

市场前景更是一片光明,有分析师预测,到2027年,中国的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量产效应,机器人的价格还会进一步降低,功能却会更加完善,就像当年的手机一样,从最初的“砖头”到现在的智能机,既便宜又好用。

上海的这场机器人养老革命,不知不觉间已经带动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零部件制造、人工智能研发,到下游的售后服务、养老培训,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上海张江科技园,就有上百家与智能养老相关的初创公司在默默耕耘。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创造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是一种社会价值,一位创业者感慨道:“我们做这行,赚的是良心钱,看到那些老人用了我们的产品后生活变得更好,比什么都有成就感”。

随着这股“机器人养老风”从上海吹向全国,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新的中国养老图景:科技不冰冷,反而让养老更有温度;机器不冷漠,反而让亲情有了更多表达的空间,在这个老龄化加速的国度,上海的探索,或许正在为所有人勾勒出一条可行的未来之路。

结语

机器人保姆在上海的兴起,不仅是一次养老方式的革新,更是科技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的探索,它既解决了养老的实际难题,又重塑了家庭关系,为老年人带来了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这种智能养老模式有望从上海扩展到全国,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新思路,在这个科技与温情并存的未来,老年人不再是被动的照料对象,而是拥有自主选择权的生活主体,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养老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怡宁变样了,快认不出来了

张怡宁变样了,快认不出来了

可乐谈情感
2025-10-20 07:24:53
辽宁铁人足球俱乐部冲超成功!老辽宁球员现场登台引泪目

辽宁铁人足球俱乐部冲超成功!老辽宁球员现场登台引泪目

辽沈音信
2025-11-10 00:03:11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郑主席反击得漂亮!3天内挖掉朱立伦埋的雷,侯友宜成最大刺头​

boss外传
2025-11-08 18:00:02
独行侠总经理尼科·哈里森的职位岌岌可危,成为NBA热议话题

独行侠总经理尼科·哈里森的职位岌岌可危,成为NBA热议话题

好火子
2025-11-10 04:51:53
人民日报发声问责!廊坊“拦婚车事件”,当地官方岂能装聋作哑?

人民日报发声问责!廊坊“拦婚车事件”,当地官方岂能装聋作哑?

热风追逐者
2025-11-09 17:33:54
预制菜风波两个月,西贝“冰与火”:多个门店关闭,也有门店大排长龙

预制菜风波两个月,西贝“冰与火”:多个门店关闭,也有门店大排长龙

红星新闻
2025-11-09 20:10:17
心碎!虎鲸母子被困废弃海洋公园,无人机拍到濒死“起舞”引全球愤怒!

心碎!虎鲸母子被困废弃海洋公园,无人机拍到濒死“起舞”引全球愤怒!

英国报姐
2025-11-08 21:08:54
血管悄悄硬化、堵塞?不用去医院!在家2招自查,早发现早救命

血管悄悄硬化、堵塞?不用去医院!在家2招自查,早发现早救命

孟大夫之家1
2025-10-29 20:18:06
太阳二当家退赛!榜眼打1场又伤,火箭铁人变脆皮?其实早有迹象

太阳二当家退赛!榜眼打1场又伤,火箭铁人变脆皮?其实早有迹象

山河入画屏
2025-11-09 14:50:17
披露:刘道玉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真实原因!

披露:刘道玉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的真实原因!

尚曦读史
2025-05-17 23:08:05
比特币,不行了!

比特币,不行了!

澳洲财经见闻
2025-11-10 03:34:13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详细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

为何说梅毒病是最脏的病?医生详细讲解,隔着屏幕都感到头皮发麻

小舟谈历史
2025-10-15 09:30:14
以为长虹凉了?2025年净利润爆增,它早不只是卖彩电的了!

以为长虹凉了?2025年净利润爆增,它早不只是卖彩电的了!

李砍柴
2025-11-09 21:44:56
抗战时徐向前为啥失去军事指挥权?原因是他政治上愚钝触及了底线

抗战时徐向前为啥失去军事指挥权?原因是他政治上愚钝触及了底线

狮拓一叶知秋
2025-05-01 23:55:55
李一诺:18岁保送清华,27岁博士毕业,4年生3娃,替世界首富花钱

李一诺:18岁保送清华,27岁博士毕业,4年生3娃,替世界首富花钱

毒sir财经
2025-10-08 21:36:11
破案了!终于知道为什么付辛博长的这么帅演技这么好却不火了!

破案了!终于知道为什么付辛博长的这么帅演技这么好却不火了!

小娱乐悠悠
2025-11-09 13:00:38
最阴险的水果,是它?

最阴险的水果,是它?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9 20:17:03
2025年末,即将逆袭的三个星座,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

2025年末,即将逆袭的三个星座,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

小晴星座说
2025-11-07 19:44:50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红豆讲堂
2025-10-14 09:30:03
4个老婆,全家移民,享受正师级待遇,潘长江身上哪个标签是真的

4个老婆,全家移民,享受正师级待遇,潘长江身上哪个标签是真的

往史过眼云烟
2025-10-11 11:56:09
2025-11-10 05:24:49
深度报
深度报
一介草民,不平则鸣。
2558文章数 45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25岁女孩海岛求生赛吃老鼠蜈蚣 35天暴瘦28斤

头条要闻

25岁女孩海岛求生赛吃老鼠蜈蚣 35天暴瘦28斤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家居
健康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亲子要闻

女儿出生时,我在她耳后点了朱砂痣,月嫂抱着的婴儿耳后却也有红点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